。←書荒阁中文网www.shu huang ge.com\
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为九华山幽奇秀丽的风光倾倒的同时,时常也会抒发自己慕仙怀古的情怀,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王守仁心想,这个人也不是夸口,虽然不会比得上明道大侠,不过也应该是当世顶尖高手了。
王守仁向异人求教,后者闭幕思索了一会,口中念出一套口诀。王守仁默默记下,然后向异人致谢。异人对王守仁摆摆手,又再躺下沉睡。王守仁见此,知道异人终究不想别人打扰,于是对异人拱了拱手,转身离开。
游九华山之后,王守仁更加想入山静修。
京城中的官员、世家子弟,闲来无事就爱吟诗作对。王守仁从九华山回来后,京师中的朋友常来找他吟诗作对,久之,便有点厌烦,心想怎能以有限的精神为无用的虚文。想了两个月,王守仁作出一个重大定:告病假回乡。
八月,王守仁带着仆人王小二来到家乡的四明山中的阳明洞修炼,静坐养生、行道家的导引术,特别是修炼异人教的口诀。四明山,也称金钟山,为浙江省境内四明山脉主峰,位于嵊州境内。山上有“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为道教传说的修炼圣地。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都是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
两个月后,王守仁便小有所成,感觉到身体多了中特别的感觉及力量。他很得意,希望有机会试验一下灵觉的神奇。有一天,他在静思中感应到有四位朋友的气息在山脚的五云门出现,正往自己这边移动,于是叫仆人王小二去引接。见面后,朋友们听到王守仁能说出他们来的路径及与王小二相遇的地方时,非常吃惊,纷纷问王守仁是不是得道了。
朋友们离去后,王守仁得以静下来,忽然悟到之前的先知:玩弄精神,非道也。再修炼了一段日子后,王守仁有离世远去的念头。然而,他想到,我怎能离祖母、父亲远去,太不孝了,亲情是人与生俱内的,如果能去掉,是灭种性矣。第二天,王守仁又想,自己独自养生,即使能长生有什么意思?我不是想当圣人么,圣人是什么?我为什么想做圣人?
一天,两天,三天,数天后,王守仁想到: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并不是一个人离世逍遥,而在于造福社稷万民,离世而成圣是没有的,看来我错了,释、老之说并非圣人之道。在四明山中的石层峰北瀑布出水处有一岩洞白水宫,王守仁想起一个道士修炼成仙的故事。传说东汉时,有下邳人刘纲,原为上虞县令,后因喜爱四明山水,便弃官偕夫人樊云翘,拜白公为师,向他学道炼丹。刘、樊二人在学道过程中,常比道术;刘纲作火烧礁屋,夫人禁之则灭;庭中有桃树两枝,各咒一树,使之相斗,刘纲所咒之桃不胜,走出篱外;刘纲唾痰盘中成鲤鱼,夫人唾痰成水獭吃掉鲤鱼;刘纲与夫人上四明山遇虎,刘纲禁虎不动,夫人则绳击虎头而摔回床边。最后得道仙时,白公也脚踏祥云来到大岗,口称“尔等夫妇道心精诚,心地善良,已成正果”,说完,刘、樊二人在大岗山顶,白日升仙。刘纲先上皂荚树而上天,夫人则平坐云气,冉冉飞举。
王守仁叹气道:“得道成仙更是虚妄之言啊。今日终于领悟白沙先生《题庄子泉》一诗之意!”
陈献章的《题庄子泉》说到:“闲看千丈雪,飞下玉台山。争知白沙子,不是南华山。”《庄子》又称《南华经》,诗中“南华山”正是指庄子。陈献章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不愿做逃避社会之人,而要坚守儒家价值观,以“修齐治平”为己任的理想。儒家和道家同样追求“自然”,然而两家所谓的自然是不同的。道家所谓自然是反社会、倒退的。儒家所谓自然则包含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君子之道、“赞天地万物化育”的伟大目标。
王守仁有感而发,成诗一首:“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缪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他想,如果不是心系社稷百姓,即使有庄子“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痕”的武功,也不能被称为大儒侠。何况,伟大的武功不是普通人能练就的,必须有一颗伟大的心,才能练就伟大的武功。这就是儒家强调文武一道、儒家武学必以理为先的缘故。
于是,王守仁走出了阳明洞,然后走出了四明山。自此,他不再是离世修炼的阳明洞道人、阳明山人,而是心系社稷万民的阳明大侠。手机用户看大儒侠王守仁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6133.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