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书荒閣中文网www.shu huang ge .com\← 第48节 搭伴去割苫房草
一九六六年,没等放暑假,阴雨天气就到了。百度搜索→愛♂去♀小♪說★網wwW.AiQuXs.cOM我家的房子开始漏雨,最初是一处两处,往后越来越多,洗脸盆洗衣盆、连饭盆都用来接雨水。我和父亲爬上房顶查看,大部分苫房草已经腐烂。父亲说,年头太多了,看来得换草。
房顶的草全换,至少得三千捆草,还得是大捆的。算一下帐,大捆草五分钱一捆,三千捆要花一百五十元钱。母亲要把卖废铁的钱用来买草,虽然她不会舍得动用那笔“巨款”。一百多元钱的积蓄,让一家人觉得心里踏实,似乎可以度过任何难关。
我记得欧阳老师带我们打防火线时,去山上从广原到五花小火车站之间,向远处望去,长着大片大片的苫房草。眼看放暑假了,我去打草吧,三十来天暑假,每天打一百捆草不成问题。父母当然支持我,说房顶的烂草挺不了多久,必须得换。
去那么远的荒原打草,得有个伴儿。万一发生什么事,连个报信儿的人都没有,父母不放心我一个人去。家里只有三弟福军算个人选,可他身体太弱,干活也不定性,四弟和老弟年龄都太小。
我想到同学范明喜,他家也是草房,说不定也需要苫房草呢。他是个野小子,暑假里没事干,能把他憋屈出病来。估计他十有八九不会拒绝我。
范明喜听完我的打算乐得手舞足蹈,连说“好好好,妙妙妙,铁鞋没破好事到。”说他家的草房也漏雨,他老爹正犯愁不知该去哪里掏弄苫房草呢。他搂着我肩膀,随后又给我一拳,说咱哥俩真是好弟兄,俩身子一个脑袋,啥事都想到一块去了。我自然很高兴,有他作伴,有点像和我哥哥在一起的感觉。在大学读书的哥哥暑假回不来,来信说学校里已经开始文化大革命。铁力这小地方山高皇帝远,只是通过报纸和广播,知道一点文化大革命的消息,以为那是学术界的事,和普通百姓无关。
清晨,我和范明喜爬上混合车尾部加挂装运货物的煤斗车,不用买票。到五花车站下车,顺着火车道往回走不远,能望见道南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我俩欢呼着向那里奔跑。草原大到天边无尽头,和停住脚步的白云连在一起。那一大片全是苫房草,长得又高又密,人走进去就像鱼儿游进海里,在外面根本看不到踪影。
我俩背对背,同时开镰下刀,半圈扫过去,正好够一捆。这一天我打了不到一百捆草,范明喜说他自己少说也有一百二三。我累的躺在草堆上,懒得去验证他是不是吹牛。天色将晚,范明喜宣布收工。我俩都没带表,估计是七点钟左右。
我俩在一条涧沟边趴下,像牛饮水那样,把嘴伸进水面“咕嘟咕嘟”喝个够。
吃午饭的时候,就找到这条藏在草丛里,最多有五十厘米宽,却看不出有多深多长的弯弯曲曲的涧沟。水里游动着密密麻麻像孑孓一样的小虫,水的味道有点腥臭,渴了也必须喝。直接把小虫喝进肚子肯定不行,我拿出一直揣在裤兜里二姐給的手绢,把四个角分别打个结,放进水面,在当腰儿用手指轻轻压成碗状,喝经过手绢过滤的水,虽然水的味道没变,但小虫喝不进嘴里。
范明喜没手绢,我告诉用他的军帽,翻过来是自然的碗状,而且有两层布,过滤效果比我的手绢要好得多。他舍不得弄湿军帽,只好用我的手绢。
他那顶军帽是别人送的,除了上课时不得不摘下,其余时间,哪怕睡觉,也总要戴着。他是个当兵迷,发誓要在自己的军帽上,有一颗真正军人的红星。
收工时,返回的混合车已经过去了,我们只能靠两条腿,到家最快要一个半小时。
每天午饭都是各自从家里带来,合在一块吃,边吃边讲各自吃过的最过瘾的东西。
我记忆比较深的是两年前,我家养的几只鸡一夜间都死了,母亲没舍得扔,一锅炖上,还搁不少榛蘑,炖的可烂糊了。母亲说鸡肉汤鸭肉味,吃不着掉眼泪,这回不用分着吃,可以敞开肚皮解解馋。小鸡炖蘑菇是最诱人的美味,我一连吃了两大碗,把骨鸡头都嚼碎吞下去,真是太过瘾了。
范明喜讲的是去年冬天吃狍子肉的事。他说有一回在家吃晚饭时,因为不丁点小事,他爹把他臭骂一顿,他听得心烦,扔下筷子就跑出去了。悠荡到铁路货物仓库,见装卸工们正从仓库里往外倒腾山野物准备装车,有冷冻的野猪黑瞎子和狍子。他正满肚子气没处撒,黑灯瞎火趁别人不注意,拽一只袍子拖在雪地上偷偷溜走。他把狍子扛到他表哥家,正好表嫂回娘家了,他和表哥当晚就把狍子扒皮烀上。狍子肉开锅就熟,他俩围着锅台,就着辣椒酱,吃得满嘴流油。后来又找出两瓶酒,有酒有肉,真他妈过瘾,光他自己就吃了一只狍大腿和半拉肋巴扇子。他爹和他妈找他大半宿,怕他冻死在外边,他却在吃香喝辣地享口福。打那以后,一两个月不再想吃肉。
我们把这叫精神会餐。我俩讲完,饭也吃完了,喝一通涧沟里的水,躺在草堆上仰望蓝天,看着看着迷糊过去了。只三两分钟,范明喜一跃而起,说刚才又梦着吃狍子肉了,要是在这里遇到狍子,一定逮住烤着吃,烤着吃比烀了吃更香。他唱唱呵呵地骂句脏话,看看阴沉的天,说好像要来雨,又笑嘻嘻地抡起镰刀去割草。
傍晚,下起了毛毛细雨。天天晚上拖着疲惫饥饿的身子往回走,已经习惯了,今天却有点打怵。头上雨浇,脚下泥泞,十几里地走回去太难了。我们每人头上顶着一捆草,样子很滑稽,想就近到五花车站碰碰运气,看有没有经过的车能搭上。值班站长说,再有十分钟,上行送病号的车下来,挂着一辆大板车,有空位你们可以坐。
等半个多小时,天黑下来,车才进站,看不清车上有多少人,能看出有空位。我俩爬上大板车,头上顶着草怕妨碍别人,只好扔掉。车是敞篷的,别人都有雨具遮挡,只有我俩任凭雨浇。车刚启动,范明喜碰碰我,扳过我的手,把有点湿软温热的东西放在我手上。马上有股香味钻进鼻孔,我感觉到那是半年没吃过的饺子。我一个一个塞进嘴里,一共是三个,没等吃出是什么馅,就吞进肚子里了。我明知他是“拿”别人的,但我实在太想吃,又把手伸给他,却被打回来。
我俩早已被浇成落汤鸡。到铁力下车他告诉我,无意中手触到身边有温度的用纱布包着的小盆,才发现有这好事。他说别人不是披着雨布就是穿着雨衣,就咱俩挨浇,太不公平,吃他几个饺子捞捞梢(赚回一些)吧,“哈哈,素馅饺子也不赖,可不能都吃光啊,尝几个就行呗,咱哥们儿做事哪能那么不讲究。”
第49节 我的哥们太讲究
一天上午刚开镰。我听到他打口哨给我发信号。转过身,他急切向我摆手,示意我过去。我跑过去,他悄声问我:“要是逮住狍子你说咋吃?”我故意贴近他耳边,压低声音:“把你烤着吃。”说完返回身要继续割草。
他一把扯住我,猫着腰瞪圆眼睛,指指不远处的草丛。顺他手势看去,真有一个像狍子背影的东西趴在那里。我俩分头左右包抄过去,快速靠近,看清是只还没成年的鹿崽子。小鹿跳起来跑了,速度不是很快,好像腿有毛病。范明喜喊一声“追!”小鹿逃命的速度也加快了,没跑出多远,突然停下来。它是被陷在涧沟里,一时挣扎不出来。范明喜牢牢地抱住小鹿的脖子,让我快扯住后腿。
小家伙可能是被吓的,不停的发抖,凄厉的叫声短促无力。
我俩把小鹿从涧沟里拉出来抱住,范明喜仔细查看它的四条腿,发现一条前腿受伤了,怪不得跑不快。看范明喜对小鹿怜惜的样子,我猜他可能改变了主意,故意问他:“你说咋吃,咱现在就把它烤了吧,一定特别香。”范明喜像是没听到我的话,并不回答。我又催促他,“快,动刀吧,宰了它。是你杀还是我杀?”
范明喜反问:“杀它干啥?”
“烤着吃啊,你不是说烤了最香吗?”
“我说是狍子肉烤吃最香,可它不是狍子啊。”
“鹿肉也一样好吃,你吃过吗?”
他摇摇头:“没吃过,也不想吃。”
“你啥意思,想放了它?”
“对呀,就放了呗。”
“到嘴边的肉都不吃,你不傻吗?”
“傻就傻这一回吧。你看它这么小,身上也没多少肉,再说还受过伤。咱俩大老爷们要了它的小命,不是太欺负人嘛?”
“他本来就不是人啊。”
“好歹它也是爹娘养的吧?”
“你真不想吃它了?”
“你以为我是狼啊?”接着又问我,“你真的就那么想吃它?”
我用他的话回敬他:“你以为我是狼啊?”我俩开怀大笑,松开手扶起小鹿,在它屁股上轻轻拍一下。小鹿蹒跚几步,回头看我们一眼,撩开四蹄,消失在草海中。
算我俩幸运,老天帮忙,这段日子雨天不多,割下的草也晒得大半干了。我们估算一下,加在一起能有七千多捆。我说要三千捆,剩下都是他的。他呵呵笑着,说行啊,我不嫌多。我们开始往铁道边背草。
背草的活儿比割草累人,最难受的是,晒得暖热的草紧贴在只穿着背心的后背上,立时出一身大汗,汗水流到早已被锋利的草叶割伤的肩头和双臂,火辣辣地痛。碎草掉进背心粘在汗湿的皮肤上,像无数条小虫在不停的噬咬。这还不算,汗酸味吸引来比平时更多的蚊子小咬大瞎蠓,气得范明喜嗷嗷怪叫。
苫房草运到铁力,大板车停在我家房后的小火车道上。我让范明喜找来马车把他的那份直接装上拉回他家,免得卸到地下再装车费二遍事,多折腾一遍,损失也大。
他挠挠头说,先一起卸到你家吧,我家院子小,没地方放。
一车草都背进我家前院子垛成大垛,范明喜才说出真话,他家的房子去年换的苫房草,这回就是为了帮我。
怪不得在打到三千多捆草够我家用时,他想提前收工呢。我说:“你天天从家里带饭出来干活,你爹妈又不是不知道,不把草拉回去怎么交待?”他说:“根本不用交代,我爹妈知道我是帮你,只要我不给家里惹乱子,他们比啥都高兴。”
我特别感激,心里很难接受,这不是一时半晌让他帮点小忙,而是大半个暑假的辛劳啊,他受的累吃得苦比我多,他家远,走的路也比我多。他妈天天给他准备带午饭,也挺忙乎人。让我怎么能忍心呢?我父母也说这样不行,要不给他一些钱吧。他当然不肯接受,我也觉得他这份情同亲兄弟的真心,和金钱根本靠不上。
明喜走后,我母亲说,咱得好好谢谢人家。母亲端出攒下的一筐鸡蛋,又在园子里挑选着摘下一些长得顺溜的黄瓜辣椒茄子豆角,让我领道儿去看望明喜的爹妈。
他妈很不好意思,倒像欠我们似的,说大老远的,哎呀,真是不知说啥好。“福来这孩子仁义,有正事儿,我家明喜和他在一块儿,让我们省不少心。半大小子干点活算啥,再说福来也常帮我家干活啊。过年时我家糊墙糊棚,全靠福来帮忙,干细作活儿,你家福来可比我家明喜强多了。”
母亲对这事念念不忘,常对我说,“咱得记着人家的好,想着报答人家。”手机用户看走过苦难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5561.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