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修真小说 > 道夫 > 第2章 没有根骨的少年
    边荒,边远天寒,地处边州小尖角,天地大西南。其间群山藏幽谷,玉河绕城郭,本是灵秀之所在,却无缘为仙家福地。个中原因,不得而知。

    鉴于此,世人称其荒,取名边荒。

    边荒虽不被仙家修道之人所看重,却为作奸犯科的武士豪强,闪躲强敌的避难者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此外,更有为生计所迫之人相继涌来,择强安身,久而久之,边荒人气渐盛,有人满为患之势。

    利益,因此摆上了现实的餐桌。

    有众豪强纷纷登高呼应,各方势力相互倾轧,几番清洗,渐渐形成了而今各自以部落为核心的利益团体。

    弱肉强食,成了边荒时刻上演的血腥舞曲!

    盛夏的炎阳于边荒来说失去了应有的浓烈,它趋散了这边角之地应地成势的天寒,洒落的是暖春般的气息。

    此时,在一片群山环抱之地,一个部落的练武场上,正是一番活洛景象。

    原来是一群少年在练武,观数量,不下数百之众。他们有的在奔跑,形如豹纵,意似虎扑;有的在鼓胸收腹,突然开声,好似惊雷炸响;有的在抡石锁;也有的在徒手劈大石……

    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其中间,也有不少威武雄壮的汉子,在指点他们动作要点,不时也会呼喝几声,以壮声势。

    他们是部落的武教。

    练武场很大,呈方形,边长不下百丈,地面以平整的厚青石铺就,能承受大力。但即便如此,整个练武场依旧显得坑坑洼洼,那是被练武人的脚力磨损的,默默见证了练武的艰辛。

    在边荒,一个部落要生存发展,首重武力。

    此时在练武场一角,一个少年静静地立在原地,平静清亮的眸子倒映着场中沸腾的景象,显得有点特立独行。

    燕凌云,今年十二岁,从他懂事起,就已经生活在这个叫做连云的部落。对于连云部落,他没有归属感,就像个局外人,冷眼看着周遭的一切。在他心中,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母亲南宫画屏。

    南宫画屏是在燕凌云还是襁媬中时,带着他进入连云部落的。一个柔弱的妇人,怀抱幼婴,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到来,当时轰动了整个部落。其中的艰险,难以想象!

    部落首领云图见南宫貌美,要收其做小妾。后者考虑到婴儿幼小,无奈答应。

    十二载岁月悠悠而过,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一路走来,遭受的冷眼与嘲讽,难以为外人道,简直是句句诛心语,滴滴辛酸泪!

    燕凌云非常早慧,为避免母亲难看,他三岁开始独寝。夜深人静,独卧寒床,他心中就有气:云图就是一个道貌案然的侵略者,夺去了自己对母亲怀抱的渴望,也夺去了母亲的健康!

    七岁,他开始习武。生长于边荒,他从小就明白武力的重要性。也只有通过武力,他才能改变自身和母亲的境地。

    尊严,不是别人给的,是靠自己打出来的!这可以作为边荒的处世警条。

    只是现实很残酷,整整五六年时间,他在练武一途上,毫无进展可言。他的身体就像一把钝刀,任何一种训练方法,都磨不出他丝毫的棱角。

    不是他愚笨,相反他比别人更聪慧,对于武教的讲解,也比别人理解得更加透彻。但别人在进步、强大,他却始终在原地徘徊。因此,他成了部落人眼中的废物。这在边荒,那就是应丟弃之人,若不是因为南宫画屏,他早就被部落所清理。

    但燕凌云性子坚韧,并不放弃,一有机会,就来练武场听讲。他在总结理论,希望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路。

    “练武之道,在于强壮己身。身强,则大力生,可御敌,可安身……”武教们开始了惯例的“武话”。

    终于等到了这个时候,燕凌云收拾心绪,认真聆听。正在练武的少年们也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

    “练武,首练命,其次练性,性命双修,可炼神。”

    “何为命?身体也。有内外之分:外为肌体,内为脏腑。练武之初,首重肌体,辅以脏腑,在武学上称做练体九重。”

    “练体九重,有歌诀云:一重健步疾如飞,二重开声吐惊雷,三重大力伏兽猛,四重徒手石崩摧,五重百步气穿杨,六重方寸成罗网,七重练得皮似铁,八重熬得骨如钢,九重大筋坠千钩,肉身从此入宝壳。”

    “肉身练出了宝壳,普通刀剑加身,难伤分毫。至此,练体圆满,进入脏腑练气。练气精深者,可得内劲,加持肉身,其威力陡增五六倍不止。此境界于练武一途上,可称高手,伤人于无形。而练气大成者,可得五脏中先天五行之气,五气朝元,孕化出元神。至此,性命双修,有望更高成就。”

    武教们侃侃而谈,相互补充,讲述练武的三个阶段,正确引导场中这批新生代的武学观,避免他们走入弯路。而这些少年们也听得心驰神往,激动不已。冷静过后,有人问道:“武教,我们练武之人,炼神是否是最高成就?”

    燕凌云听得心里一动,这也是他想问的,只是在他们眼中,他人言轻微,没敢付之行动。

    武教们沉默了一会,其中有人组织了一下语言,方道:“我们练武的三个阶段,于修行一道上,才只是一个开始,统称‘筑基’。”

    “哗!”

    一语激起千重浪,初听初闻的少年们炸开了锅,议论纷纷,不能自已。

    要知道,在边荒这片大地上,下至卑微小部,上至顶尖大部,无数练武人,都将炼神视作一生追求的目标。而此刻,最高的神话,却成了武教口中的开始,其震动,不亚于翻江倒海。

    燕凌云心中也是巨震!

    “炼神,只是通往仙道的门径,它蕴含了人体最高奥秘,非大智慧,大机缘者不能破,窥不得仙家神妙。”见有人开了口,武教们纷纷发言,讲说一些自身的听闻。

    “传说炼神之上,当为星士,有飞天遁地之能,已不是肉体凡胎。”

    “也有传说,炼神之上,是肉身返祖,力大无穷,金刚不坏。”

    “两者皆有可能,听说是两极分流,道武各占半边天。”

    ……

    “好了,毕竟只是道听途说,较不得真。我们练武之人注重当下,追求长远,说这些于你们听,只是告诉你们有那些可能,尔等当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力争上游。希望你们当中将来有人能够验证这些传说,到那时,我连云部落大业可图啊!”

    有武教站了出来,结束了议论纷纷的局面。看着一群围听的少年仍是一脸希冀之色,当即沉声喝道:“练武之人,首忌好高骛远,现在统统给我去苦练。”

    这个武教姓王名淳,人称王武教,是部落中一个比较有威望的中年武教,据说练出了深厚的内劲,是个大高手。因此少年们不论身份尊卑,都很怕他,见其发了话,顿时纷纷散去,各自继续苦练。

    练武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当持之以恒,时时精进,稍有松懈,则一退千尺,跌落旁人。

    听了武教们之前的言论,此时练武场上,习武的热情空前高涨。

    王淳点了点头,看了不远处边角上陷入沉思中的燕凌云一眼,又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走将开去。

    王淳虽然严厉,但为人却比较正值。他以前见到后者总是一个人默默站在边角上偷学,出于同情心,曾主动指点过燕凌云一段时日,苦于无果,后来也就放弃了。

    在他看来,这个少年坚韧,聪慧好学,具备了一个武人良好的思想与心理素质,然而老天却没有给他一副好的根骨,未免可惜!手机用户看道夫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96.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