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修真小说 > 大夏文圣 > 第一百一十三章:万民如海,愿与世子共同赴死!【求月票】

第一百一十三章:万民如海,愿与世子共同赴死!【求月票】

    如同永夜降临一般。
    大夏王朝。
    几乎是在一刹那之间黑了下来了。
    大夏京都内,所有百姓惊愕了,文武百官,达官显贵,亦或者是读书人,也纷纷惊愕。
    以往即便是千古文章,也是要等写完之后才会引来异象。
    可现在,顾锦年仅仅只是写了几个字,便瞬间引来如此恐怖的天象,这过于可怕啊。
    甚至人们更认为,是有人想要劫法场,营造出这般的天象。
    但,大夏王朝内,直接受到影响的,便是孔家。
    曲府。
    孔家。
    对于孔家来说,每日都显得十分神圣,孔家看似是一个家族,但真正的孔家内部,却如同一个小世界一般,有人在读书,也有人在作乐。
    孔家涉及极多,士农工商没有孔家不参与的事情。
    但主体来说,读书的更多,尤其是孔家年轻一辈,都是要经历刻苦无比的读书过程,孔家直系后代不少,但真正能被冠以直系者,还是要本身优秀。
    至少在儒道方面,若没有什么建树,也别想有太大的身份地位加持,无非是有个美称罢了。
    然而。
    也就在一瞬间。
    天穹突然黑了下来。
    好端端的白日,在这一刻,直接化作黑夜。
    一眼望去,如同万古长夜一般。
    天地之间。
    在这一刻。
    将夜来临。
    黑暗笼罩大地,彷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让人心中产生敬畏之心。
    “发生了何事?”
    “曲府怎可能会有这样的天象?”
    “天地黑暗,这是不祥之兆啊。”
    “这是怎么回事?”
    “何人营造出这样的天象?”
    “不,这不可能是人为的,这是上苍的预兆吗?”
    一道道声音自孔府响起,许多孔家大儒开口,他们惊愕的看着这一切,好端端的白日变成黑夜,这如何不让人震撼?
    他们惊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人做出判断,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也有人好奇,是谁带来这么可怕的天象。
    只是马上被人反驳,认为这种天象并非是人为带来的,而是天地的预警。
    未来要出大事。
    但无论如何,孔府上下一片震撼。
    古今往来,他们都没有见过这般的奇迹啊。
    不,这已经不是奇迹了。
    这是神迹。
    神一般的迹象。
    此刻,大夜弥天。
    天地大变,孔家之中,几道身影也静静地看着这般的奇景。
    传圣公凝视这一切,他眼神当中充满着复杂情绪。
    孔家七十二贤,也望着天穹,他们惊叹,但更多的是一种反感,他们不希望这天地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即便是有,也得是孔家营造。
    而祖祠当中,一位老者静静望着这一切,他负手而立,长长叹了口气。
    但,本以为仅仅只是到此为止。
    在下一刻发生的事情,将孔家上上下下震撼住了。
    轰。
    孔庙之中。
    圣人凋像在这一刻疯狂震动,一束束惊天的光芒,冲天而起,刺破永夜,惊动四方。
    曲府百姓,望着这一刻,皆然感到无比震撼,百姓齐齐下跪,高呼圣人显世,眼神之中是无与伦比的震撼。
    这光芒,震天动地。
    这光芒,璀璨至极。
    孔庙,乃是供奉孔圣人的地方,有接近万年的历史,经历亿万百姓的香火。
    蕴养圣意。
    唯有天地之间,出现大变,才会惊动孔庙。
    “这不可能,这不可能,有人作出不朽文章,惊动了圣人。”
    孔庙之中,有大儒发出吼声,语气当中是无与伦比的震撼,他的眼神当中,满是惊骇。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孔府之中,一道道身影快速奔来。
    这一刻,即便是传圣公也动容了。
    天地大变,他们的确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有许多猜想,可直到孔庙的震动,他们才彻底明白发生了何事。
    一位位孔家大儒现身在孔庙当中。
    此时此刻的孔庙,早已经爆发出绝世的光芒,遮盖了这片天地,淹没了万物。
    孔圣凋像不断震动,这是圣人共鸣。
    对比上一次圣人共鸣,这一次要更加恐怖。
    上一次圣像共鸣,是因为顾锦年反驳圣意,惹来了圣人之怒。
    当然,这是孔家人的说法。
    只不过,那一次的圣像,算不得什么,毕竟不是真正的圣像。
    可孔庙的圣像不一样,经历世人供奉,有香火功德,是真正蕴含一丝圣意的存在。
    如此,这座圣像若是共鸣,那就是真正的不可思议,得圣人认可。
    这是古今往来,所有读书人的荣耀,也是孔家学子这辈子的追求。
    各国王朝,每三年都会有一次科举,而孔家每三年也有一次内部科举,这内部科举就是在圣人面前念诵文章。
    谁若是能引来圣像共鸣,谁便可平步青云。
    只是古今往来,孔家七十多代,能真正引起圣人共鸣,也不过寥寥三五人,而这三五人,也引不起这么大的动静啊。
    “这到底是谁?能作出不朽文章?连圣人都要为之震颤,天地动容?”
    “为何这种人,不是我孔家后人啊,天命盛世,难道真的要出一位儒道圣人吗?”
    “文章非诗词,诗词达意,文章通圣,老夫当真想知道,是谁能作出这样的文章,也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文章,能引起这般的天象。”
    “儒道之根本,在于文章,在于底蕴,在于圣意,黄金盛世要来了,我等不可继续主张利益,要真正培养出人才,培养出大贤。”
    一道道身影出现,皆是孔家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出现在孔庙当中,没有半点僭越,于孔庙外跪拜。
    而借此机会,有孔家儒派开口,认为黄金盛世,族内应当扶持读书人,重读书,而非利益。
    不过大部分人没有去理会这句话,不是因为说的没有道理,而是惊叹于这恐怖的文章。
    他们好奇。
    是怎样的文章,能引来如此可怕的异象。
    可就在此时。
    一道洪亮无比的声音,贯彻天地之间,传达整个大夏王朝。
    “吾为顾锦年,今日作正气歌一首。”
    “为儒道正心。”
    声音洪亮,传遍天地。
    可孔家上上下下,不知多少人脸色在这一刻瞬间大变。
    是顾锦年。
    居然是顾锦年?
    怎么会是他?
    孔家上下惊愕,他们没有想到,作出不朽文章的人,居然会是顾锦年?
    虽然顾锦年诗词文章的确极强,可大多数都是附庸风雅之作罢了,说句难听点,一首诗词能改变什么?一篇文章又能证明什么?
    可这种不朽文章就不一样了。
    这种文章,脱离了文章的本质,是拥有教化儒道学子的能力啊。
    孔家之所以能成为巨无霸。
    其原因,就是因为孔圣人的思想,在天下读书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可以说,天下九成九的读书人,是根据孔圣人的思想,去延展去提升去蜕变的。
    所以孔圣人当初着写的文章,可称不朽。
    今日,再出不朽,这对孔家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否则方才的老者,也不会突然提到主张扶持儒派。
    只是,谁着写出这不朽文章,他们都可以接受,毕竟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天地下也就是那几个。
    关系都不差。
    倘若当真是什么隐世高人,也影响不到孔家,如若是寂寂无名者,他们可以给予甜头,让其归入孔家。
    这是天大的荣耀。
    但偏偏就是顾锦年,孔家真正的敌人,与其说是真正的敌人,倒不如说顾家与孔家几乎是不可能和解的。
    “怎么会是他?”
    这一刻,即便是传圣公也忍不住发出感慨,这是他最不想听到的声音。
    但要说心态最炸的还是孔家圣孙。
    书房当中,当孔宇听到顾锦年的声音后,他彻底愣在原地。
    面前有堆积如山的废稿,是他准备的诗词文章。
    自见过顾锦年后,他便努力的想要超越顾锦年。
    可没想到的是,仅仅只是相隔一段时间,顾锦年居然作出不朽文章。
    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也是他不能接受的。
    一切的一切,让他无法接受,也让他道心崩塌啊。
    然而。
    下一刻,顾锦年的声音,再度响起。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刻四寻】
    【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声音响起。
    孔家上下都在静心聆听这不朽文章。
    只是文章诵念而出,所有人都皱紧眉头,略感不妥。
    这样的文章,好像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吧?
    最多也就是应景。
    为何能成不朽文章?
    他们疑惑,眼神当中充满着好奇。
    很快,声音逐渐变大,震耳欲聋。
    【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孔家上下纷纷聚精会神,他们这才明白,这开篇只是前述,真正的核心在这里。
    正气歌。
    所有读书人都好奇了,所有大儒也好奇了。
    何为正气?
    他们眼神当中充满着好奇。
    也就在此时。
    惊动天地的声音响起,令人震耳发聩。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浩瀚无比的声音在这一刻响起,道出何为正气。
    此时,孔家上下彻彻底底安静下来了。
    孔家,虽经过千百年的蜕变,从一个圣人世家,蜕变至今日的不朽世家,有天大的变化,但不变的是,孔家在儒道的的确确有建树。
    孔家大儒,占据天下三分之一,可以说这是一个巨无霸的存在。
    而在孔家当中,不缺乏读书人,不缺乏有智慧者。
    顾锦年这篇文章,寻常人或许有些听不明白,可他们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
    这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正的气,赋予万物变化为各种体型,在下便是山川河流,在上便是日月星辰,在人间被称之为浩然正气。
    充斥在这天地与寰宇之间。
    国运清明太平时,为祥和与开朗的朝廷,此乃盛世也。
    在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便会出现,他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顾锦年用不到几百个字,却将天地正气给形容出来。
    将读书人一生的追求给形容出来。
    这是惊世文章,也是教化天下儒生的文章啊。
    孔庙之外。
    一位位大儒身子震颤,他们彷佛开窍一般,这些年来,他们苦苦无法想不同的事物,在这一刻彷佛彻底想明白了。
    而不少大儒却脸色无比难看。
    只因,顾锦年这篇文章,将会给天下儒道带来巨大的冲击。
    这篇文章,将可以改变当今儒道之变。
    阐述‘才气’,阐述‘正气’。
    其中之功劳,将不弱于孔圣之举啊。
    这是儒道立功。
    光是这篇文章,顾锦年即便是死了,千年之后,他也要封圣,其地位仅次于孔圣。
    倘若顾锦年活着,若能完成儒道立言,再完成儒道立德。
    那么顾锦年可为当世圣人啊。
    这种圣人与众不同,如大日一般,映照万古,生生不息。
    他们动容,且有震撼。
    一时之间,各种复杂情绪出现在心中,让他们无比难受。
    可就在此时。
    顾锦年的声音,依旧不绝。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种愤恨,也带着一种畅然,更带着一种大世之争的态度,缓缓落笔。
    人们痴呆。
    此时此刻,已经不是孔家人在理解那么简单了。
    整个大夏王朝,所有读书人都在细细体悟,顾锦年这首正气歌的含义。
    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凌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
    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者死去根本用不着谈论。
    大地靠着它才能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
    可叹,我遭遇不公,一心为民,却被奸人所害,但没想到的是,这种肮脏之地,却成为了我安身立命的乐土住处。
    所以,无论是生与死,我已经看澹了。
    因为我胸中有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来说,如同天边的浮云。
    我只希望,这股浩然正气,能让天下人感悟,能让天下读书人明悟。
    先贤们一个个已经离我远去,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
    屋檐下我沐浴清风展开书来读。
    古人的光辉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这便是顾锦年的心意。
    也是顾锦年想要表达的内容。
    这首正气歌,顾锦年经过了修改,他通过这个世界的一些特殊背景,完美替换。
    有些地方也没有去做更改,以做比喻,无伤大雅。
    文章的内容,表达的是心中之意。
    仅此就足以。
    孔家上下沉默,越是儒道造诣高深,就越知道顾锦年这篇文章能带来怎样的影响啊。
    “当真乃不朽文章也。”
    “能惊动圣人的文章,的确名不虚传。”
    “今日之后,天下儒道,将要变了,从今往后,浩然正气,非儒道可得啊!”
    “千年未有之变化,这个顾锦年,到底是何人啊。”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好啊,好一个十年磨一剑,这一剑,磨的惊天动地啊。”
    一位位孔家大儒惊愕。
    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甚至有大儒更是忍不住开口,念出顾锦年当初所作的第一首诗。
    这一首诗,放到现在简直是应景啊。
    磨砺十年。
    剑出惊天地。
    而对比孔家的震撼。
    大夏京都。
    才是真正的惊世场面。
    京都当中,无数百姓观望着这一幕,尤其是这些读书人,他们是亲眼所见。
    见证这必将名传千古的一刻。
    石碑之上,洋洋洒洒的正气歌,绽放无与伦比的光芒。
    天地黑暗。
    可这块石碑,却化作永恒的光芒,刺破一切黑暗。
    光芒坠下,洒落在顾锦年身上,映照出不朽的身影。
    人们惊愕。
    儒生们更是露出无与伦比的眼神。
    他们读书养气。
    可却一直不知道养的是何气。
    说是说浩然正气。
    可这也只是自以为是。
    真正的浩然正气,他们不明白,也不理解。
    总觉得读了书,能明白道理,这就是浩然正气。
    如今,随着顾锦年这首正气歌出来后,人们对浩然正气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永夜之下。
    狂风当中。
    顾锦年一袭白衣,被吹的猎猎作响。
    这一刻,他周围弥漫炽烈光芒。
    正气歌作完。
    顾锦年长长深吸了一口气。
    他的内心,在这一刻得到巨大的满足。
    他的精神,在这一刻得到了巨大的充足。
    这一刻,顾锦年总算明白,为何有人不顾生死,也要为心中之正气。
    因为这天地之间,有浩然正气。
    这浩然正气,不仅仅只靠读书才能获取。
    有正心者,皆可蕴养浩然正气。
    路见不平者,可养浩然正气。
    侠义者,可养浩然正气。
    倘若人人都有浩然正气,这天地之间,便是美好的。
    “世子万古。”
    此时,又是一道声音响起,人群当中,打破了这方寂静。
    不过这一次,有人看到是谁,是苏怀玉。
    不过,一道道声音也跟着喊起来了。
    百姓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明白这首正气歌的含义。
    但他们知道的是,顾锦年为天地又做了一件好事。
    一个人临死之前,还心念着苍生,还心念着百姓,让人如何不泪目。
    “世子万古。”
    “世子万古。”
    震耳欲聋的声音不断响起。
    百姓们发自内心去呼喊,去高呼,高呼世子万古。
    这种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响,贯彻天地之间。
    可就在此时。
    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也缓缓响起。
    “问斩时辰已到。”
    “尔等还在迟疑什么?”
    声音响起,是一位王爷。
    在这最关键的时刻,他看得出来,百姓要请愿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立刻打断,要让顾锦年赴死。
    听到这话,刑部官员不由一愣,他们也有些不甘,可面对王爷的吩咐。
    他们还是咬了咬牙,让顾锦年上了囚车。
    面对这一幕,顾锦年没有说话,也没有选择走上囚车,而是康慨赴死,朝着刑场走去。
    他无惧一切,甚至有一种莫名的内心升华。
    他彷佛接触到了真正的道。
    梦幻如泡沫一般。
    然而,就在此时。
    一道惊呼声,再度响起。
    “你们看,这是什么。”
    “快看,这是什么。”
    随着惊呼声响起。
    一束炽烈无比的光芒,自天穹坠下。
    大夏王朝,一道道光芒从四面八方涌来。
    映照在顾锦年身上。
    这是各地的圣贤,这是古今往来的圣贤啊。
    这些圣贤,听到了顾锦年的声音,他们感应到了,在这一刻给予最强烈的认可。
    京都当中,刑部大狱外。
    顾锦年步伐坚定,面容上无有生死之惧。
    而他身后,却在映照万古!!!
    他的脚下,光芒万丈,他的身后,浮现长河。
    一位位先贤,出现在他身后,与他同行。
    这万古的光辉,洒落而下,将顾锦年映照如圣。
    人们痴痴呆呆的看着这一切。
    这不可思议的一切。
    这无与伦比的一切。
    到最后,读书人也跟着走了。
    百姓们也跟着走了。
    浩浩荡荡的人群,朝着刑场走去。
    人群涌动,是前所未有的景象。
    永夜将至,可在这一刻,顾锦年化作唯一的光芒,刺破天地一切黑暗。
    他面色无畏。
    他看澹生死。
    他有心中之大义也。
    倘若,这一死,能换来正气浩荡,他无惧也。
    此时。
    顾锦年的每一步。
    震耳欲聋。
    因为他身后是千千万万的百姓。
    顾锦年每一步。
    万古的光芒,都在他的脚下。
    古今往来的圣贤,在他身旁。
    京都百官,望着这一切,他们彻彻底底动容,甚至有些官员,也跟了过去。
    为心中之正义也。
    八王看着这一幕,一个个面色难看,事情到了这一步,有王爷想要退出,他不敢闹下去,也不想继续闹下去。
    再这样闹下去,当真要出事。
    可有几个王爷,态度异常坚定,使得这些王爷不敢退出。
    如此。
    顾锦年来到刑场当中。
    刑部尚书坐在主位,当顾锦年出现后,他立刻起身,不敢有任何一点托大。
    朝着顾锦年深深一拜。
    今日顾锦年,一首正气歌,足以赢得天下人尊重。
    再者,顾锦年为民而死,这一点他更加钦佩。
    尤其是,顾锦年其实完全可以选择拒绝的,可顾锦年由始至终,没有为难朝廷一下,没有为难刑部一下。
    这般的气量,这般的康慨。
    令他自愧不如,羞愧难当啊。
    “见过世子殿下。”
    徐平朝着顾锦年深深一拜。
    而顾锦年却没有多言,而是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还不行刑,等待何时?”
    怒吼声再度响起。
    是王爷的督促。
    眼下,只要一刻钟的时间,顾锦年就要人头落地了。
    他不想节外生枝。
    现在立刻,斩了顾锦年。
    面对王爷的督促。
    徐平的声音也不由响起。
    “吾乃大夏刑部尚书,斩与不斩,老夫决定,还轮不着王爷你来督促。”
    霸气的回应响起。
    徐平也恼了。
    都到了这个时候,顾锦年所作所为,天下人看在眼里,可还是要杀?
    凭什么?
    又为什么?
    听到这话,出声的王爷脸色顿时变得难看无比,
    此时。
    徐平朝着皇宫方向,他直接跪下,拱手开口。
    “臣,徐平,大夏刑部尚书,今日愿为顾锦年请命。”
    “世子殿下,为大夏百姓伸冤,前有江宁郡水灾,后有匈奴和亲,今有白鹭府之难,功德无量,乃为大夏肱骨之功臣。”
    “若今日,问斩世子,老夫无颜为刑部尚书,于天理而不容也,于情理而不容也。”
    “望陛下法外开恩,饶恕世子。”
    徐平开口。
    没有人能想到,堂堂刑部尚书,大夏最铁面无私的官员,在这一刻,为顾锦年求情。
    甚至以辞官为代价,换回顾锦年一条生路。
    这不是运作,也不是关系,而是顾锦年的所作所为,让徐平彻彻底底明悟了,何为公道,何为正气。
    刑部,本就是秉持公道。
    遇公而不行公,才是刑部真正的错。
    随着徐平的跪拜。
    一瞬间,又是一道身影出现。
    “臣,大夏礼部尚书杨开,今日愿为顾锦年请命。”
    “若问斩世子,臣,也无颜为官。”
    “知礼而非礼也,怎为礼部之官。”
    礼部尚书出面了。
    他毅然决然,出面为顾锦年请命。
    两位尚书为顾锦年请命,这还真是令人敬畏啊。
    下一刻。
    一道洪亮无比的声音响起。
    是江叶舟。
    他攥紧拳头,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大声怒吼道。
    “世子殿下一心为民,无有罪过。”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
    “为百姓开路者,不可使其困于荆棘。”
    “学生恳请陛下,法外开恩,饶恕世子。”
    江叶舟大吼。
    他眼中是热泪。
    死死攥紧拳头,所有的事情,他比谁都清楚,他历历在目。
    所以他不可能不出声。
    当他此言说完。
    一时之间,大夏书院所有学子纷纷向前一步,他们拉起长长的白色布匹。
    布匹之上,是血书。
    王富贵等人展开,而后跪在地上,表明态度。
    随着大夏书院的学子出列。
    一道又一道的身影跟着出列。
    是京都内的读书人。
    是京都内的百姓。
    他们受到感染,纷纷走出一步,朝着皇宫之地跪下。
    这场面,足矣传世。
    “还要杀吗?”
    也就在此时,永盛大帝的声音响起了。
    于皇宫当中,响彻京都。
    他在质问。
    质问八王。
    也在质问,质问那些一心想要置顾锦年于死地的之人。
    他们躲在后面,不敢出面。
    但不妨碍永盛大帝质问。
    听到永盛大帝的声音,八王脸色皆然有些难看。
    “陛下。”
    “国法不可乱也。”
    八王的声音响起。
    态度依旧不变。
    还是要斩。
    还是要杀。
    要诛杀顾锦年。
    可就在此时,两道身影快速奔来,驾着一辆马车,在关键时刻出现。
    “末将徐进。”
    “末将王鹏。”
    “今日携山魁军三十万大军联名册前往法场。”
    “山魁军全体将士,愿为世子殿下请命。”
    “还望陛下开恩。”
    是徐进与王鹏。
    自从得知顾锦年要被问斩,徐进与王鹏号召三十万大军,共同联名,只求法外开恩。
    如今七天的时间,他们几乎是马不停蹄,赶到此地,为顾锦年请命。
    “再多的请命也没有用。”
    “顾锦年犯下滔天大罪。”
    “他今日必要问斩,否则天理不容。”
    有王爷开口,是真的想顾锦年死。
    只是,当他说完此话。
    四面八方,一道道身影出现。
    是百姓。
    寻常的百姓。
    他们朝着法场走来,动作有些缓慢,但目光坚定无比。
    “是江宁郡的百姓?”
    “他们是江宁郡的百姓?”
    有人惊呼,认出他们是谁。
    是江宁郡的百姓。
    差点死于洪灾的百姓们。
    今日。
    他们突然出现,的的确确惊讶了许多人。
    能这般出现,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援助,否则来不了这么多人。
    江宁郡的百姓走来。
    来到顾锦年面前,而后齐齐跪下,他们无言,可却满脸泪水,没有一语,但眼神坚定。
    此时,他们将手中的横幅举起。
    为世子请命。
    当初,他们遭遇洪灾,米价贵如金。
    在绝望之中。
    是顾锦年为他们解难。
    在哭泣之中。
    是顾锦年为他们擦拭伤口。
    在濒死之前。
    也是顾锦年拉了他们最后一把。
    没有人为他们这些底层百姓说话。
    也没有人在乎他们这些底层百姓。
    天灾之年,官商勾结,鱼肉百姓,化作人间炼狱。
    可。
    顾锦年义无反顾,不惜得罪所谓的权贵。
    他站出来了。
    为他们主持公道。
    而今日。
    江宁郡的百姓,也要来为顾锦年,主持主持公道。
    “草民李达,江陵郡人,今日随世子赴死。”
    为首的老者开口,他虽未曾见过顾锦年,可自洪灾平定之后,顾锦年这三个字,在他心中无法磨去。
    他知道,如若没有顾锦年,他全家都要死于洪灾之中。
    七日前,他得知顾锦年要被问斩,而且还是为民伸冤,他心急如焚,好在有人来到江宁府,带他们来到京都。
    可人微言轻,他自知无论说什么,都无法帮助到顾锦年。
    故此,他选择最康慨,也是最激烈的方式来帮助顾锦年。
    与其请罪。
    不如共同赴死。
    倒要看看,朝廷敢不敢这样做。
    随着他的声音响起。
    很快,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
    “草民王立,江宁郡人士,今日随世子赴死。”
    “草民徐晔,江宁郡人士,今日随世子赴死。”
    “草民何之堂,江宁郡人士,今日随世子赴死。”
    一道道声音响起。
    是江宁郡的百姓来报恩了。
    顾锦年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他们今日,以命相救。
    昨日,你为百姓不顾生死。
    今日,百姓也为你不顾生死。
    这便是因果。
    浩浩荡荡的声音,响彻大夏京都。
    无数人在这一刻彻底泪目。
    大夏学子,也在这一刻纷纷开口,跪拜皇宫。
    “学生江叶舟,京都人士,今日,愿随世子共同赴死。”
    “学生王富贵,苏州人士,今日,愿随世子共同赴死。”
    “学生王新芝,京都人士,今日,愿随世子共同赴死。”
    大夏书生的傲骨,在这一刻显露出来。
    伴随着他们的声音过后。
    还有新的声音响起。
    “民妇李静,白鹭府人士,今日,愿随世子共同赴死。”
    “民妇周籁,白鹭府人士,今日,愿随世子共同赴死。”
    是白鹭府的人。
    一眼望去,三千多白鹭府百姓快步走来,大多数是女子,她们跪在地上,愿为顾锦年一同赴死。
    这是何等的康慨啊。
    这又是何等的震撼人心啊。
    一个人能做到让万民共同赴死。
    他这辈子也死而无憾了。
    刑场之上。
    顾锦年泪流不止。
    他为百姓,只为心中之正义。
    可百姓的报恩,让他无悔一切。
    这一刻,他明白了太多太多道理,这些道理,是书中没有的道理。
    贵为舟。
    民为水。
    这泛泛之民意,却如同春阳一般,让顾锦年暖到心底。
    这一切。
    都是值得的。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望着这一切。
    京都百姓也彻底坐不住了。
    一位位京都百姓下跪,愿与世子共同赴死。
    一位位官员下跪,愿请陛下法外开恩。
    这一刻。
    民意浩荡。
    “顾锦年,斩还是不斩?”
    皇宫当中,永盛大帝再度开口。
    依旧是质问。
    “斩!”
    “国法不可乱。”
    “请陛下以国本为重。”
    楚王的声音响起。
    他一直主张要斩,即便到了这个时刻,他还是要求陛下斩杀顾锦年。
    可此时此刻。
    永盛大帝的雷霆之声响起。
    “朕没有问你。”
    “朕问的是大夏百姓。”
    “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
    伴随着雷霆之声响起。
    八王脸色瞬间大变。
    因为他们知道,永盛大帝要改变心意了。
    “顾锦年,斩还是不斩?”
    洪亮之声响起。
    来自大夏最尊贵之人。
    “不斩。”
    万民怒吼之声响起。
    给予最强硬也是最直接的回答。
    “顾锦年,有罪还是无罪?”
    永盛大帝再度问道。
    “无罪。”
    震耳欲聋之声再度响起。
    这就是百姓的态度。
    得到满意的回答后。
    永盛大帝没有着急出声,而是静静等待着。
    等待着最关键的一道声音。
    很快。
    这道声音响起了。
    “臣,顾元,教导无方,以致于孙儿顾锦年,违背国法,臣愿请命赴边境,为我孙儿顾锦年,抵下此过,愿陛下开恩,恕其之过。”
    是镇国公。
    在最关键时刻,镇国公出面了。
    万民请愿。
    顾锦年可以逃脱死罪,但严惩是必然的,可永盛大帝根本就不想给予任何惩罚。
    这是他与镇国公协商好的事情。
    镇国公本就要前往边境与匈奴厮杀,如今主动请愿,一来可以让朝堂闭嘴,二来也能让百姓宽心。
    毕竟顾锦年的的确确是违背国法。
    这是第一个,也必须是最后一个,倘若还有人敢这样做,那就要做好准备,除非也能使万民请愿,使国公请愿。
    如若不然,则是死罪。
    得到镇国公的答复。
    永盛大帝开口了。
    “传朕旨意。”
    “镇国公之孙,顾锦年,为民伸冤,为大功绩也,但因违背国法,罪该万死。”
    “可念万民请愿,古今往来未曾有之,太祖祖训,国为舟,民为水,不可逆也。”
    “再由国公主动请愿,为大夏王朝保家卫国,为泼天之功,种种因素,朕破先天之例,恕顾锦年无罪无过。”
    “但须谨记于心,往后不可再犯,如若再犯,朕,必斩之。”
    永盛大帝的声音响起。
    当声音落下。
    刹那之间,狂欢声响起,于京都当中。
    整个京都,彻底沸腾。
    这是一场胜利。
    一场百姓的胜利。
    一场正义的胜利。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高呼之声,传到了大夏皇宫内。
    养心殿中。
    听着这万民的赞誉之声,永盛大帝心中也无比激昂。
    但他还是深深吸了口气,平复下自己的心情。
    目光望着刑场。
    “锦年啊锦年。”
    “舅舅这回绞尽脑汁帮你。”
    “你要是不帮舅舅点,那你真就不厚道了。”
    永盛大帝心中喃喃自语道。
    这趟顾锦年惹下滔天大祸,实话实说,永盛大帝做了很多事情。
    白鹭府,江宁郡的人,能这么快抵达京都,没有他的旨意,谁能做到?
    好在的是,最终的结果,是好的。
    而且自己这个外甥,更是写下一篇正气歌。
    这还真是了不起啊。
    只是。
    就在万民欢呼之声。
    刑部大狱外。
    刻写正气歌的石碑,突然腾飞出去。
    化作一束光芒。
    出现在刑场上空。
    而后,如同一颗璀璨无比的星辰。
    席卷恐怖的才气。
    化作纯白无比的浩然正气,涌入顾锦年体内。
    而顾锦年体内的古树。
    也在这一刻,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
    古树在蜕变。
    而且不止浩然正气。
    所有百姓体内,都凝聚出一道光芒。
    这是民意。
    民意如海,汇聚于顾锦年体内。
    这般的情景,让许多人不由好奇了——
    今天还有一更。
    算作是这个故事的结尾。
    现在每天起床最怕的就是看到无涯私聊。
    每隔一个小时都来督查我,甚至还提出要跟我视频,看完有没有在码字。
    我是真服了这个老六。
    然后友情提示,这个故事结束了,下个故事就是‘立言’,孔家立言,大家别急着走~精彩继续!
    感谢束z林盟主打赏!
    感谢老板们近期支持!
    再求点月票啊!!!!想拿个单日月票第一,昨天就差两百票就单日第一了,今天大家能不能给点力。
    七月再去码一章来!!!
    ------题外话------
    力荐好友新作《抓到你啦》,恐怖无限流,悬疑推理为主,已完结两个副本,可收待宰!手机用户看大夏文圣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93447.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其他小说]黄昏分界
  2. [都市小说]不败战神
  3. [都市小说]讨逆
  4. [都市小说]盖世神医
  5.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6.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7. [都市小说]师娘,请自重
  8. [科幻小说]天命神算
  9.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10.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1. [玄幻小说]鸿蒙霸体诀
  12.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13. [玄幻小说]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
  14. [玄幻小说]九龙归一诀
  15. [都市小说]武道霸主
  16. [玄幻小说]校花的贴身高手
  17. [玄幻小说]黑石密码
  18. [穿越小说]悍卒斩天
  19. [穿越小说]机战之无限边境
  20. [其他小说]陆少的暖婚新妻
  21. [都市小说]绝世医圣
  22.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23. [穿越小说]都市不灭仙医
  24. [其他小说]大荒镇魔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