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修真小说 > 大夏文圣 > 第九十章:迎公主,窃国运,疑案重重,各方谋算平【求月票】

第九十章:迎公主,窃国运,疑案重重,各方谋算平【求月票】

    和亲。
    是的,匈奴国提出和亲。
    京都孔家大堂内。
    杨开望着手中的书信,陷入了沉默。
    实话实说,杨开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大夏王朝与匈奴国不要发生任何战争就行。
    如今,匈奴国抓到了罪魁祸首,同时将枭首大夏王朝的将士砍头。
    也算是给大夏王朝最大的面子,而且凶手的确不是匈奴国之人。
    当然,这些是不是,就不清楚,至少明面上人家做的仁至义尽。
    大国之间就是看做法,只要面子上大家都过得去,一切好说。
    毕竟打仗这种事情,都不想打,你给我一个台阶,我就给你一个台阶,如今匈奴国的确给了台阶,而且给的台阶很大。
    都自己杀自己人了,这面子足够平息国内一切民怨。
    但唯一的要求,让杨开有些皱眉。
    和亲?
    倒不是说和亲丢人,而是大夏王朝与匈奴和亲,这事他从来没有想过。
    百姓会不会反感这种事情?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匈奴国自己砍自己人,这成本很大,毕竟有句话叫做帮亲不帮理,除非影响太大,不然的话,不可能自己砍自己人。
    以后这些将士们岂不是要寒心?
    整件事情来龙去脉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冒充匈奴,烧伤抢掠,什么人不知道,就暂定不是大夏子民,也不是匈奴百姓。
    反正就是有人冒充,然后大夏这边认为是匈奴,在没有实际证据情况下,紧接着大夏王朝有人不顾命令,砍了匈奴骑兵,结果自己也交代进去了。
    这事站在匈奴国的立场来看,杀也没错,毕竟又不怂你。
    可匈奴王选择将自己人杀了,给大夏王朝一个台阶,不惜得罪全军将士,这面子很大,自降身份都不足为过。
    然而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和亲而已。
    有些古怪。
    如果说,匈奴国这样做,然后索要一些其他好处,他都觉得没问题,仅仅只是和亲,就有些古怪,太古怪了。
    不是和亲难,而是和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站在杨开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和亲无非是挑选一位公主送过去出嫁。
    然后两国友好,你好我好,边境不打仗了,互相维持平衡,甚至因为和亲,你的人可以到我这里做生意,我的人可以到你那里做生意。
    我需要矿铁,你需要柴米油盐,如此一来的话,所带来的利益有多大?所带来的好处又有多少?
    倘若打仗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国库还有三四万万两白银,这些银子肯定要全部拿来当做战争储备银,先犒赏三军,然后购买粮草,请工人打造战器。
    而国内因为战争,很多东西必然会涨价,世家门阀绝对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甚至距离边境不算远的世家门阀,估计还会收购铁矿,打造兵器卖给匈奴。
    随后战争一旦打响,什么军需物还有粮草都不说,死一个人就要补五百两白银,并且免全家税收三年,外加一些其他福利,譬如说若有后代男丁,可上私塾,由朝廷拨款减免一半。
    这是大夏将士的福利,如此一来,也可以让将士们安心一战,死后大夏会料理一切。
    这一场大战下来,死个几万人真不是一件夸张的事情,尤其是攻城之战。
    按照皇帝陛下的脾气,至少要打半年,死伤人数估计十万得有。
    光是银两就是五千万的赔偿,外加上其他各项东西,少说一万万又五千万两白银。
    其他的就不说了。
    可如果派个公主去和亲,直接止损总和三四万万两白银,外加上还能促进贸易,十年下来可能赚个三四万万两白银,带来的收益,四舍五入一下。
    就是十万万两白银啊。
    大夏王朝一年的国库收银,也就是两万万两白银,一个女人带来五年的国税收入。
    这不是一件好事?
    再换句话来说,都不说银两不银两,牺牲一个人换回十万将士的生命,这笔生意就太值了。
    可以说,和亲问题不大,满朝文武都会答应,甚至连皇帝都会答应。
    只是他感觉,这件事情有些不一样。
    “杨大人,深思这么长时间,是觉得和亲不妥吗?”
    孔平出声,望着杨开,询问了一句。
    此话一说,杨开立刻摇了摇头。
    “和亲倒没什么不妥,只是觉得匈奴国这般行径,只是为了区区和亲,有些想不明白。”杨开给予回答。
    道出自己内心的疑惑。
    此言一出,孔平微微一笑,而后回答:“其实匈奴国的意图很明显。”
    “他们国运被削,自然提心吊胆,生怕大夏王朝宣战。”
    “故而选择和亲,想要缓和两国关系,再者边境十二城,虽然被匈奴占据,可匈奴人并不习惯在城内生活,缺失太多物资了,而这些物资只能通过大夏运输购买。”
    “否则依靠扶罗王朝,同样一件物品,其价格至少贵三倍以上,杨大人有所不知,一面铜镜,扶罗王朝卖给匈奴人,就要十五两白银,而大夏边境一面铜镜,也才三四两白银。”
    “如此一来,借和亲之意,缓和两国关系,再互市贸易,一举双得,这就是匈奴国的意图。”
    “杨大人,多虑了。”
    孔平笑着开口,同时一番分析也是头头是道,显得无比自信。
    此言一出,杨开也不由跟着点了点头。
    他说的没错,大夏边境主城距离十二城也不过五十里路,可这区区五十里路,却有天大的变化。
    大夏边境严厉禁止与匈奴国贸易来往,抓到就是死罪,虽有人铤而走险,可架不住边境严管,外加上有不少流寇土匪劫道。
    以致于大夏的货物,是无法进入匈奴国。
    所以匈奴国只能依靠更北边的大金王朝亦或者南边的扶罗王朝。
    大金王朝还好,价格不算太贵,只是大金王朝很多资源都缺少,或者是做工没有大夏王朝以及扶罗王朝的好。
    可扶罗王朝的价格,却是大夏王朝的三倍。
    这样一来,百姓自然负担不起,然而住进城中,又不能保持在平原生活习惯,只能硬着头皮。
    这些都是问题。
    所以孔平所言,的确合情合理。
    “既然如此,老夫现在便入宫,将此事告知陛下。”
    杨开点了点头。
    虽然不知道匈奴国到底在想什么,但不管如何,不开战对大夏王朝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杨大人慢走。”
    孔平站起身来,送走了杨开。
    待杨开走后。
    孔平脸上的笑意更加浓盛。
    管家走了进来,也不说话,就等着孔平出声。
    “告诉族长,事情已经处理妥当了。”
    孔平出声,吩咐管家跑一趟。
    “是。”
    后者点了点头,便缓缓退开。
    待管家离开后,孔平的目光不由朝着西北方向看去,这个方向是匈奴国.......但也是镇国公府。
    与此同时。
    走出孔府后,杨开并没有直接入宫,而是去礼部处理一些公文事件。
    倒不是不相信孔府的消息,反而他相信孔府传来的消息一定没问题。
    只是大夏六部如此庞大的机构,都没有得到最新消息,孔家居然早先一步得知消息,这一点就有问题。
    不过如此庞大的情报能力,孔府也不是没有理由,毕竟孔家学子满天下,即便是匈奴国,也有不少人推崇孔家,尊圣人为师。
    匈奴国大皇子更是无比推崇万世之圣,也就是孔圣,与孔家关系极好,多次想要成为孔家门生,但因为身份太过于特殊,孔家暂时没有答应下来。
    提前得知信息,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如果自己当真带着这个消息去找陛下,只怕会惹来陛下反感。
    孔家能得到消息,故而要不了多久,边境的消息也能传到礼部来。
    等消息来到礼部,再去皇宫,就不会惹来这些是非。
    只是,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在外响起。
    “杨大人,您孙女在外面求见。”
    随着声音响起,房内,杨开有些惊讶,不曾想自己孙女怎么好端端来了?
    “让她进。”
    杨开出声,虽有些好奇,但还是立刻出声。
    很快,两道身影出现,一个是杨寒柔,一个则是瑶池仙子。
    “爷爷。”
    走进尚书房内,杨寒柔立刻喊了一声。
    望着自己的孙女,杨开心情也温和了一些,不过看了一眼瑶池,杨开不由出声道。
    “这位是玲珑仙宫的弟子吧?”
    杨开出声,他没有摆谱,但也没有显得特别,只是问了一句。
    “晚辈瑶池,家师玲珑宫主,见过前辈。”
    瑶池仙子还是仙道中人的做派,朝着杨开作揖。
    杨开点了点头,随后看向自己的孙女。
    “你怎么突然跑来?这个时辰不应当是在上课吗?”
    杨开好奇,望着杨寒柔如此问道。
    “夫子给我们下达了新的课业。”
    “孙女有些不懂,所以跑来问问您。”
    杨寒柔一脸笑容,毕竟是自己爷爷,倒也显得很随意。
    “什么事?能让你这般急忙?”
    杨开出声,询问自己这个孙女。
    “爷爷,白鹭府张明案你知道吗?”
    杨寒柔出声,直接问道。
    “张明案?”
    杨开不清楚,同时有些皱眉,案件这种东西,自己孙女牵扯进来做什么?
    杨寒柔也不废话,直接将前因后果告知杨开。
    待说清楚后,杨开却不由皱眉。
    “十一天斩立决?”
    杨开皱眉了,听完之后也觉得有问题,刑事案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十一天结案,而且直接杀了。
    这问题很大啊。
    只是很快,杨开不由出声。
    “是永盛十年的事?”
    杨开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由如此说道。
    “对,爷爷,就是十年的事情。”
    杨寒柔点了点头。
    “那爷爷知道了,刑部改制,白秋府发生人口贩卖之事,两百女童过江溺死,白秋府府君欺上瞒下,借助刑部章程之事,欺瞒半年,以致于白秋府民怨四起,最终惹来惊天大祸,所以陛下要求刑部改制,任何形案,必须从重从快处置。”
    “若无问题,直接判决,十一天确实有点快,但当时陛下龙颜大怒,刑部特批也很正常,不算奇怪。”
    “文景先生拿这个给你们当课业是何意?”
    杨开想起来了,如果换其他日子,他都觉得有问题,十一天斩立决明显就是有问题。
    但换做是永盛十年问题就不大,两百女童溺亡,惹来民怨,朝野震动,数十名刑部官员直接被抄家斩首,从而刑部被迫修改一些章程,刑事案件必须要严查并且必须要快查。
    不能拖泥带水,免得再发生类似的情况。
    所以十一天斩立决,快是快了,但在那个时候,也属于合情合理的事情。
    “原来是这样的啊。”
    “爷爷,柔儿明白了,那柔儿先走了。”
    杨寒柔没有回答杨开的问题,她也不知道苏文景为什么这么做,得到答案后,直接离开。
    “恩。”
    “回书院注意点。”
    “对了,寒柔,这件事情不管有没有什么蹊跷,要谨慎一点,你一个女儿家家,万不可乱参与什么事。”
    杨开提醒一句。
    虽然不知道苏文景是什么意思,但无缘无故从刑部取来卷宗,当做课业给这些学生,显然是有其他目的。
    若是牵扯一些不该牵扯的事情,会惹来麻烦,而大夏书院的学生,不是权贵就是名门望族,真要牵扯进来了,谁都不敢动。
    “明白了爷爷,先走了。”
    杨寒柔点了点头,便快速离开,回大夏书院与众人汇合。
    待他们走后。
    一则密报也快速送来。
    “尚书大人,边境密报。”
    随着官员入内,杨开立刻接过密报,展开阅读后,脸上露出笃定之色。
    的确,如孔家说的一模一样,匈奴王杀了那些将领,释放俘虏一百多人,派使臣与大夏交涉,同时欲求和亲。
    得到密报,杨开也不啰嗦,第一时间赶往相府。
    需要跟李善商议一二。
    两刻钟后。
    杨开一路火急火燎,来到相府之后,也没有啰嗦,将密报递交给李善。
    后者仔细观阅,随后沉默不语。
    “相爷,此事您觉得如何?”
    望着对方沉默的表情,杨开不由出声询问,看看对方是什么态度想法。
    “若只是和亲,并无大碍,是一件好事。”
    “只是匈奴国意图绝对不止和亲这么简单,这件事情你奏报时,千万要谨言慎行,否则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倒霉的便是我等。”
    李善开口,他也看不懂,但对于和亲他很支持,牺牲一个女人,换来大夏的安定,这是一件好事。
    只不过就是,匈奴国大费周章,付出这么多代价,就是为了迎娶一位公主过去?
    这有些不太符合常理。
    可问题是,想不到别人再计算什么,只能先答应下来,但还是要慎言,万一真出了什么事,和亲属于你促成的,回头清算肯定找你麻烦。
    “下官明白。”
    杨开点了点头,他心里也清楚,只不过他更清楚的是,大夏绝对不能开战。
    绝对不能。
    得到了李善的同意,杨开也就没有什么废话了,直接朝着皇宫赶去。
    他没有任何迟疑。
    带着密报,前去大夏皇宫。
    而此时。
    皇宫内。
    养心殿。
    魏闲站在一旁,述说着京都内的一些事情。
    “陛下,文景先生已经布置课业,不少权贵也已经开始着手调查卷宗案件。”
    “世子殿下去了一趟刑部,杨尚书孙女也去了礼部。”
    魏闲开口,认真述说。
    “恩。”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
    而他面前,也赫然摆放着五份一模一样的卷宗。
    是苏文景挑选的卷宗。
    此时,一旁的魏闲忍不住开口。
    “陛下,让世子等人去调查这件事情,是否有些.......”
    魏闲出声。
    他是皇帝亲信,知道的事情很多,对于张明案他也有些记忆,这案子有可能牵扯一件很大的事情,具体是什么他不知道。
    但让顾锦年他们去调查这件事情,就有些......问题。
    “让他们吃个亏是好事。”
    “锦年也好,大夏学子也罢,他们需要磨练。”
    “再者,一群未及冠的孩童,即便真惹了一些事,又能如何?”
    “朕此意,就是要让他们吃个亏,否则的话,被族人保护,有朝一日迟早会出事。”
    永盛大帝淡淡开口。
    这件事情的确有很大疑处,他要借顾锦年等人的手,去调查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背后牵扯到了很多势力,文臣武将,世家望族,这些都有所牵扯。
    即便身为皇帝,他都无法调查这件事情,可顾锦年等人不一样,他们是权贵的后代。
    让他们来打破缺口,是一件好事。
    打破缺口就行,其余的他会来处理,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永盛大帝希望这群人吃个亏。
    吃个大亏。
    不经磨难,怎能成才?
    “陛下,万一镇国公?”
    魏闲继续开口,如此说道。
    “镇国公已经答应了,他乐意看到这一幕。”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后人成才,锦年自幼便在锦衣玉食之下,享受世子的待遇。”
    “前段时间为民伸冤,是一件好事,可他还是破坏了规矩,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天下有天下的规矩。”
    “他这是做了一件好事,否则的话,他这般的行为,满朝文官早就要来弹劾他了。”
    “他需要磨练,由朕来好好磨练他。”
    永盛大帝站起身来。
    顾锦年所作所为,站在百姓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站在读书人角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可问题是,他太肆无忌惮了,年轻人有傲气是一件好事,可如若能更圆滑一点,更聪明一点,这样更好。
    将刀锋藏在敌人看不见的地方,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这才是聪明人。
    可顾锦年却将刀锋时时刻刻摆在面前。
    所以他需要亲自教一教顾锦年一些道理。
    雕刻一下顾锦年这块璞玉,否则按照这种性子下去,早晚要出大事。
    镇国公也是这个意思,苏文景也是这般的想法,故而三方意愿达成一致想法。
    设下此计。
    “陛下圣明。”
    “若是世子殿下破了此案,那就可喜可贺了。”
    魏闲出声道,夸赞了一句。
    “破不了。”
    永盛大帝摇了摇头,斩钉截铁道。
    不过末了,他又说了一句。
    “若破了这案,那就真要封侯了。”
    这句话有点呢喃,可一旁的魏闲听进去了,眼中不由闪过一丝诧异。
    也就在此时,刘言的声音在外响起。
    “陛下。”
    “礼部尚书杨开求见,说是边境有密报送来。”
    随着声音响起。
    永盛大帝走出玉案,而魏闲也立刻将桌上的卷宗收起,放在一旁。
    “宣。”
    永盛大帝淡淡开口。
    很快,杨开的身影出现。
    他快步走进大殿,而后直接将密报呈上。
    “臣杨开,拜见陛下。”
    “边境传来密报,还望陛下观阅。”
    杨开出声,没有啰嗦什么。
    当下,刘言将密报接过,递给永盛大帝。
    打开密报,只是一眼,永盛大帝便看完了密报内容。
    “和亲?”
    养心殿内,永盛大帝也有些好奇了,说实话如若不是这份密报来自杨开,他真觉得这是造假的。
    大夏虽然勇猛无双,但如若真与匈奴开战,双方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好处。
    只是这次完全是箭在弦上,匈奴国逼着大夏开战,身为马上的皇帝,永盛大帝自然不会软弱。
    可没想到的是,匈奴国居然言和,不但言和,该赔偿赔偿,该道歉道歉,这就很反常,而且一切目的,居然只是为了和亲。
    “陛下。”
    “臣认为,此事臣认为有些蹊跷。”
    杨开出声,虽然他是想说止战就好,可这件事情的的确确有些蹊跷,若自己不说,回头真出了什么事,倒霉的就是自己了。
    所以到底同意不同意,看皇帝的意思。
    毕竟匈奴国姿态放的极低,说句不好听的话,人家做的仁至义尽,朝廷出于任何目的,这仗大不了。
    “蹊跷?”
    “何来的蹊跷?”
    永盛大帝看着杨开,淡淡询问道。
    “匈奴国如此放低姿态,只为和亲,臣认为有些古怪,只是臣想了许久,也想不出原因,还望陛下恕罪,臣愚钝。”
    杨开很贼,不管知道还是不知道,反正说出来就是不知道,让皇帝自己去揣摩。
    反正不能背锅。
    “既然如此,那明日朝会再议。”
    永盛大帝淡淡出声。
    既然没话说,那就不用说什么了,明日再议。
    “陛下。”
    “臣认为,无论对方是何意,其实止战最好,可以让户部兵部安宁一段时间。”
    “毕竟如若仅仅只是想要和亲,臣认为问题不大,毕竟外嫁一位公主,算不得什么事。”
    杨开出声,虽然他知道这些话不能说,可看陛下没有直接答应,他还是忍不住提起一句。
    如今,兵部,户部,工部都已经开始做事了,早点停下来,可节省一大笔不必要的开支,也可以使得两国安静下来。
    免得节外生枝。
    “明日朝会再说吧。”
    永盛大帝出声。
    他没有啰嗦什么,这么大的事情,还是要等朝会再议。
    “遵旨。”
    见永盛大帝这般,杨开也就没有啰嗦什么。
    “派人去边境,与匈奴国交涉,看看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过永盛大帝还是这般开口。
    “臣领旨。”
    听到这话,杨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显然永盛大帝也算是同意这件事情了。
    毕竟仅仅只是和亲,就能化解两国战争,还能得到不少好处,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亏本买卖。
    永盛大帝自然心动,只不过就是觉得匈奴国这样做没有任何必要罢了。
    很快,杨开退出大殿。
    永盛大帝也没有做什么,回到玉案面前,让魏闲取来奏折开始审批。
    只是这第一份奏折,便是东南海岛地区的事情,海寇,贸易等事情。
    如此。
    一直到亥时。
    天色早已昏沉。
    匈奴国王庭。
    两道身影立在王庭内。
    匈奴王以及一名中年儒士。
    “王上,已有消息来报,礼部尚书已经会见大夏皇帝,可靠消息,大夏有意和亲。”
    中年儒士满脸笑容,望着匈奴王。
    听到这话,匈奴王没有太大变化,而是望着这中年儒士道。
    “孔儒。”
    “迎娶大夏公主,当真可以借来大夏国运?”
    匈奴王望着中年儒士,如此询问道。
    是的。
    匈奴王面前之人,正是孔家大儒。
    不过这并非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孔家门生布满天下,匈奴国,扶罗王朝,大金王朝,中洲王朝,几乎所有势力都有孔家人的影子。
    圣人后代,庞大无比。
    虽然正统在大夏,可随着孔家历经无数年,他们早就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
    孔家的正统后代,也逐渐去了各国发展,倘若大夏皇帝当真狠下心,将孔家人屠杀干净,那么血脉最正统的孔家人,将会开辟新的正统府邸。
    无非是换个地方,只要保证血脉正统即可。
    而那个时候,大夏也会迎来铺天盖地的骂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大夏王朝并没有对孔家出手,这是根本问题之一。
    “王上,只要迎娶公主入匈奴国,臣就有办法,借来国运,不但可以弥补前些日子被削去的国运,甚至还可以增强不少。”
    “大夏王朝得九道天命,有三道融入国运之中,娶来公主,便可以天地秘法,借取大夏国运。”
    孔家大儒开口,满脸笃定与自信。
    此言一出,后者点了点头,显得十分满意。
    “若能如此,先生当为我匈奴国师啊。”
    匈奴王无比欣喜道。
    国运被削,惹来了一大堆事情,先是天降陨石,砸死匈奴百姓,牛羊四散,而后又无缘无故来了一个魔道强者,在匈奴国境内专挑高手下手。
    目前已经算是损失惨重了,这就是国运下降的坏处。
    也让他时时刻刻头疼,夜夜不得眠。
    如今可以弥补国运,甚至还能增强国运,他自然喜悦,而且只需要和亲就能提升国运。
    这对他来说,不算什么难事。
    “还是王上有魄力,斩杀两百骑兵。”
    孔家大儒缓缓开口,这般说道。
    “非也。”
    “若无孔儒之计,本王也想不到这个办法。”
    “如今人也杀了,礼也赔了,大夏不可能不答应本王这个请求。”
    “一但国运提升,休养生息,十年之后,本王要马踏大夏,直取西北全境,到时匈奴国可更名为王朝。”
    匈奴王攥紧拳头,这是他最大的梦想。
    把大夏占领是不可能的,这完全不切实际,可取回西北全境这个可能性不小。
    一但成功,他便是草原上最强的王,可汗王。
    “臣在此提前祝贺,王上完成霸业。”
    孔家大儒满脸笑容。
    如此。
    大夏书院当中。
    顾锦年等人正聚在凉亭当中,一个个神色平静。
    顾锦年,杨寒柔,李基,得到的消息一致。
    刑部改制,所以这个案子特批,判十一天斩立决。
    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大约一刻钟后。
    两道身影快速出现,为首的是王富贵,身后的是江叶舟。
    两人出现,有些气喘吁吁。
    “有什么消息吗?”
    看到来人,杨寒柔直接起身,询问王富贵。
    “呼。”
    “呼。”
    王富贵深吸了一口气,而后摇了摇头,额头上全是汗珠。
    “已经找人查过,一路加急信息,这件事情还真有点问题。”
    王富贵开口。
    当下,顾锦年也不由起身了。
    果然,山高皇帝远,这里是大夏京都,虽然掌控全国,可三千里外发生的事情,是不可能太过于仔细放到面前的。
    “什么问题?”
    顾锦年出声,询问王富贵。
    “我族有人在白鹭府做生意,盘问过许多人,这个张明并不是一开始就嗜赌,而且他有一个女儿,不是儿子。”
    “而且也没有卖妻卖女,反而是说他女儿好像是失踪了,后来老婆也跟着失踪。”
    “所以张明才开始嗜赌成性,至于卖儿卖女,就不清楚,反正妻女失踪后,整日喝酒,酒瘾是一定有,我族人做的就是酿酒生意。”
    “但事情过去了一两年,而且张明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再加上也就是杀了个富家仆人,没有引来什么波澜,知道的消息很少。”
    王富贵开口,这是白鹭府传来的消息。
    “女儿?”
    “妻女失踪?嗜酒如命?”
    顾锦年皱眉,这些都是卷宗没有写的东西。
    “卷宗出了纰漏?”
    杨寒柔皱眉,忍不住开口,显得有些疑惑。
    “不一定是纰漏。”
    “毕竟你们所知道的事情,也是别人口中说出来的,不一定是真的。”
    “刑部应当会有调查,写在卷宗上,不会有大错,否则的话不是小事。”
    苏怀玉出声。
    他很平静,并不认为卷宗出了什么纰漏,反倒是认为消息不准确。
    “顾兄,你们得到的消息是什么?”
    “有问题吗?”
    江叶舟出声,望着顾锦年问道。
    “刑部改制,特批案件。”
    顾锦年淡淡回答,同时也不禁皱眉,看着石桌上的卷宗。
    一时之间。
    众人都安静下来了。
    一个个沉默不语。
    “其实按我的意思,我们直接总结就好,一开始我也觉得有问题,后来问了人,也说的很清楚,就是特批案卷,可能真是我们想多了。”
    李基开口。
    他一开始的确很有兴趣,以为要破获什么大案,逞一把能。
    可没想到的是,得到的结果,居然是刑部改制,一时之间,瞬间失去了兴趣。
    “倘若当真是刑部改制,那当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可能真是我们想多了。”
    江叶舟也跟着开口,如此说道。
    “其实我觉得,这卷宗应该没什么问题,倘若当真涉及什么,文景先生也不可能让我们来处理。”
    “毕竟我们都是学子,刑部案卷,也轮不到我们来查。”
    杨寒柔也跟着开口。
    逻辑上没什么问题。
    “或许真是我们想多了吧。”
    “行吧,这件事情先放一放,反正时间还早,如若当真是我等想多了,那就总结一番,月底交卷。”
    “诸位休息去吧。”
    看着众人如此,顾锦年也跟着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肯定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
    一定另藏玄机。
    只不过,大家获取的信息都太少了,有些没头绪是必然的。
    说完此话,顾锦年直接动身离开。
    不管如何,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这种事情也急不来。
    顾锦年离开了。
    苏怀玉带着卷宗跟在身后。
    其余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了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过最终还是各自回去。
    回去的路上。
    苏怀玉的声音不由响起。
    “其实有一个办法,可以查出真相。”
    苏怀玉出声,提醒着顾锦年。
    “什么办法?”
    顾锦年有些好奇。
    “倒也简单,眼见为实。”
    苏怀玉淡淡出声,告知破案唯一办法。
    眼见为实。
    听到这话,顾锦年有些皱眉。
    “你的意思是说,去一趟白鹭府?亲自调查?”
    顾锦年问道。
    “刑部查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自走一趟。”
    “卷宗上的信息不多,得到的信息也不多,倘若有人要故意隐瞒,身在京都,就更别想知道内情。”
    “白鹭府虽三千里之远,可若是加急一点,两日时间便能赶到。”
    苏怀玉给予回答。
    他说的没错。
    真想要查这个案子,去一趟肯定是有收获的。
    而实际上顾锦年其实也有这个想法,只不过......离开京都,他有点方。
    毕竟自己这个身份,万一出去以后,被人暗算咋办?
    “不急,等等再说。”
    顾锦年开口。
    “你怕出去会被暗算,对吧?”
    苏怀玉一眼看穿顾锦年的顾忌。
    “不完全是。”
    顾锦年也没有否认,但也没有承认,怕死是固然的,可更多的原因还是没有准备充足。
    真要去,得跟家里人商量一下,不然万一出了问题,好歹有个照应。
    还有一点就是,自己得利用一下古树。
    看看有没有什么信息。
    而且算下时间,扶罗王朝和大金王朝的人,估计马上要走了。
    遇刺的事情估计马上要发生,等这件事情结束了,自己离开京都都没问题,那个时候肯定没有人敢乱来。
    发生过一次,不可能再来第二次。
    眼下。
    正是多事之秋。
    自己那里都不能去,先静观其变再说。
    没有继续多说什么,顾锦年回到宿内休息。
    翌日。
    天刚亮。
    大夏皇宫。
    大殿当中。
    一场激烈无比的争吵发生。
    由杨开率先说出,匈奴国和亲之事。
    希望两国友好,化干戈为玉帛。
    然而此言一出,文官儒臣纷纷表示同意,可大部分武将不干了。
    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人知道,里面有什么阴谋,谁都不知道。
    可问题是,大夏吃了亏,现在居然还要和亲?
    来换取不宣战?
    这帮武将一个个都受不了。
    虽然匈奴国解释清楚,这是一场误会,而且主动赔礼道歉,可和亲二字,不少武将就是不答应。
    你要说匈奴送女人过来和亲,那他们还能接受,让大夏女子去匈奴国?
    他们不答应。
    争吵很激烈,从卯时一直吵到未时,足足吵了一天。
    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最终,这件事情还是定下来了。
    同意和亲。
    不过不真派公主,而是钦点一名大臣的女儿,封公主之称,远嫁匈奴。
    人选由礼部来挑。
    这是最终的答复。
    因为不管站在谁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抛开听起来是有点恶心人除外。
    一个女人,换来国家太平,经济昌盛,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亏本的买卖。
    即便是武将们不服,可说到最后,他们也说不过这帮文官,还有这帮儒臣。
    只是不服就是不服。
    最激烈的是长阳侯,他由始至终都不答应。
    可没办法,永盛大帝开口了。
    而且武将虽然不答应,可多半是气不过,外加上打仗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十几年都没打仗了,也想乘着这次机会,发挥最后的余热。
    但战争并非是意气之争。
    更多的考虑,就是经济问题。
    所以今日朝会无论怎么争吵,只要无法证明匈奴国有歹心,那么结果一定是答应和亲的。
    朝会结束。
    礼部立刻着手挑选大臣之女。
    同时也将消息传至匈奴国。
    让其可以准备派人过来,迎娶公主。
    当然备上彩礼,这些不能少。
    而和亲之事,在京都传开后,也在一瞬间引起巨大的争议。
    ----
    ----
    兄弟们,今天去拍照了,拍了一个下午,主要头发秃了,拍出来都很古怪。
    摄影师都忍不住吐槽,说兄弟你是做什么的啊?怎么年纪轻轻头秃了?
    最后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才搞好了照片,今天更新晚了。
    明天没啥事,我多更点。
    然后月初求月票!
    厚着脸求一点了!
    拜谢!!!手机用户看大夏文圣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93447.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