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晋石 > 第六十七章 知之为知之
    台北郡淡水河

    河岸边已经修筑起数不清的引水木排,缓慢的河水冲击着凹进去的木斗子,吱呀吱呀地旋转,清亮的水便倒入水槽内,流向四面八方。

    不远处,是刚刚落成的台北书院,规模宏大,占地宽广,进入书院内,是一处广大无比的前院,已经用青砖铺地,四处伫立着巨木,正面被匠人推平,写着一些励志的古典之语,左右两边,都盖起一排排的木屋,是学生们日常休息和住宿的地方。

    回头,往前看,便是比木屋高大巍峨的讲学堂,足足有数十间之多,此时,正有朗朗的读书声从中传出。

    “人之初,性本善.....”进入学堂,便看见上百学生端坐在小桌后,年龄基本都在六岁左右,齐齐聚精会神地看着前方,在上面讲学的,赫然便是谢灵运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人知道吗?”

    “.......................”

    谢灵运放下手中手抄的课本,转下讲堂微笑道:“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人初生到世间,品性都是善良的,明白吗?”

    “明白~~~~~”童男童女们高声答道。

    “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习相远..............”

    台北书院的创办,完全脱离了百姓们的正常思维,单说第一条,女子可入学,便在整个郡中掀起热议。

    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娶妻生子顾相公,夫君门前悄然立,掌衣递茶暖被窝。

    这是此时真实的写照,不管是普通人家,还是大族子弟,每个人的观念里,都被这种思想包裹的严丝合缝,女子地位低下,人尽皆知,而书院初立,便正正地砸在老旧的想法里,立刻遭到好多人的反对。

    台北郡现在一切事物都走上正轨,就等着春播插秧,而妇女们,传承了华夏美德,在府衙中领来蚕虫,开始大规模的养殖业,单单几个月,就已收获三次蚕茧,按照周期,一年内可收茧八次,另整个纺织绸缎的生产业也被带动起来。

    庞大的村屋中,已经开起数家绸缎庄,换取着自己所需,对于这变化,太守府谨遵承诺,在一年内不收取任何税赋,让所有人欣喜若狂,加快生产进度,以期在这一年内赚到更多物品。

    而招收女童入学,便因为如此,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对于很多百姓来说,这些领养的孩子去留的话语权便掌握在徐彦直的手中,所有的民办属出动,挨家挨户地劝说,才让反对之人松了手。

    现下谷中男女比例极度失调,对于这点,徐彦直在犊子周涛他们攻灭蛮头部后,便同骨牙部做起了交易,物品换部落的女人,然后在嫁给汉人,虽然这些女子黑不溜秋,但总比没有强。

    而且,只要和汉人通婚,便禁止女方在面部刺上部落图腾,户籍也改为汉籍,骨达不笨,多是把其他部落掠夺过来的女人卖出,而保留着骨牙部独有的血统,对于这点,徐彦直下达命令,一概不干涉。

    有了这些女人的补充,整个台北郡天天便有喜事办,让那些部落的女人初次接触到汉人的传统婚礼,也是充满了好奇。

    对于新嫁入汉家的女人,郡中有着极其严酷的律法,比如说,不得打骂,不得虐待,一旦遭到举报或者抓个正着,便会发派盐场做工三年,情节严重者,刑法更重,对于举报者,还有钱财奖励,让极其珍贵的铜币银两流入郡中,也是经过谢钰首肯的,反正都是孙恩留下来的金银,进入岛内,终究还会收的回来。

    现在,整个郡中都已呈现欣欣向荣之意,每条规划好的木屋村落的街道中,敞开了很多店铺,有打制器具的,有做着小手艺的,有官府独自经营的盐铺,也有百姓新开的酒坊,当然,酒坊中的酒全都是岛中野果酿制,想拿粮食酿,肯定是没门的事情。

    大陆上发生饥荒,连月间,前去宁海的船只就运送回十多万百姓,对于这些新来的人们,徐彦直便刻意地集中在盐场的数里处,新的造田运动和伐木大军又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呐喊。

    随着一声响亮的金鸣,学堂下课了,顿时,从学堂内冲出数千学子,大小不一,高矮胖瘦,齐齐欢笑着在广场上玩耍。

    谢灵运的身旁跟着一名有些痴呆的孩童,留着鼻涕,拽着他的衣襟,寸步不离。

    这孩子叫阿小,是刚刚从陆地上逃难而来的百姓孩子,这些天家人们都在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孩子便被送到学堂。

    阿小虽然有些傻,但谁对他好,谁对他坏,还是能分清楚的,傻人有傻福,被谢灵运瞧见,便带在自己身边。

    学堂外,数名书生聚集在一起,热闹的谈笑,包括姚庆。

    众人见谢灵运带着阿小出来,齐齐躬身拱手道:“公子好!”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怎么样,这些孩子........”谢灵运摆摆手,让大家免礼,正说着话,有个女童,梳着两支羊角辫高兴地蹦跶过来就喊道:“院长先生,院长先生,什么是知之为知之?”

    谢灵运听到这称呼,心中暗道惭愧,台北书院竣工的那天,徐彦直一本正经地站在院门前,对着黑压压的百姓就任命他为书院院长,登时没把他背过气去。

    这可是要学富满车的大儒才能担当的殊荣,被这个太守一下子就扣到他的头上,才学他有,但可没到艺压群生的地步,说起威望,嘿!在郡中,还真就他是谢家子弟,有这名声,读书人的地位本来就高,在扣上院长的帽子,那可真是走到哪里,面对的都是隆重的问候。

    开始的日子还真有些不习惯,慢慢的,反而让他感觉到了一份责任,每日穿过木屋村道路而来,那些百姓见了就鞠躬,见了就哈腰,那尊重的脸色和眼神,仿佛给了他莫大的动力,每日勤做学问,礼贤他人,不由的让百姓对谢家子弟就又高看了三分。

    谢灵运微笑着摸下那女童的头,看着对方粉嫩的小脸,又伸手掐着脸蛋说道:“知之为知之,便是你知道的事情便知道,不知为不知,不知道的事情便不知道,明白了吗?”

    女童仰着头呵呵笑道:“好像明白了,但爹爹说,女孩家读书没用,这是真的吗?”

    这种想法,在谢钰没告诉他之前,同样存在于他的脑中,而印象最深的,便要数族中祖母谢道韫了,大府之家,从小教习子女知书达理,很多大家闺秀不仅饱读诗书,更是精通琴棋书画,就如同这个祖姑母一样,读太多的书,明太多的理,便让她如同名士一样,充满高傲,眼中容不下任何人,当然,除去王献之。

    自从孙恩破了会稽后,王凝之身死,儿女全被斩杀,让这个才女也是孤苦一生,独居在了郡中的府内,很少在回建康。

    结局很悲苦,让谢灵运时常听闻,都忍不住唉声。

    想到这里,谢灵运摇摇头道:“别听你爹爹说的,女孩儿和男孩儿都要读书,这才能明白很多道理。”

    女童点点头,欢快地跑开了。

    洪秀从书生堆里朗笑道:“公子,这些孩子真是又乖巧,又好学,真是问不完的问题!”

    “正是,今日有孩童问出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为何意。”姚庆也是微笑的接嘴道。

    众人笑问:“你如何解答?”

    姚庆漏齿笑道:“鸟飞千里兮,终要回故里,狐死首丘兮,狐死必头朝出生的地方,这是古人在说教思念故乡之意。”

    谢灵运点点头,此句出自《九章·涉江》,同姚庆讲解的意思一样。

    “那孩童转身又问道,那如果狐狸出去,刚好被猎人打死,那如何面朝他出生的地方。”姚庆说完,众人哈哈大笑。

    “真是惭愧,竟然无法作答,枉读诗书矣!”

    谢灵运呵呵笑道:“孩童的想法稀奇古怪,如此问,怎能自称枉然呢,通则达,达则明,孩子们慢慢就会知道明白的。”

    姚庆点点头,拱手道:“是这个理儿,是这个理儿!”

    洪秀在旁挠挠头道:“贺山兄,孩童大多都不识字,你怎就开始教习如此典籍之句了。”

    姚庆转身也是纳闷道:“伯远兄,小可怎会教习这些,现在想起来,应是孩童的家人说起。”

    “咦~看来这百姓中也有饱读诗书之辈。”洪秀转身说道:“公子,书院中数千学子,就凭咱们,好生累乏,不如在百姓中选些通文之士,引入院中,不但能解除眼前人手不济的问题,还能让我们有闲暇的时间写出郡中没有的典籍。”

    谢灵运点点头,不过他的眉头微皱,听到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之句,显然是有百姓动了思乡之念,如今,整座岛屿严禁百姓归乡,更是对每艘船只谨慎看管,海面上每相隔数里,便有巡船穿梭,把此岛看守的天衣无缝,插翅难飞。

    可时间一长,难免出事,看来,这事情要尽快同徐彦直商议,找出解决的办法。

    “先不急,叔父过些日子便会前来,他自会解决,咱们每日教习这些孩童后,腾出最多的时间,回忆书籍,抄写成册,这才是首要。”谢灵运说道。

    “是!”众人齐齐应道。手机用户看晋石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8137.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小说]武道丹帝
  2. [都市小说]都市狂枭
  3. [玄幻小说]我的师兄太强了
  4. [其他小说]都市狂枭
  5. [玄幻小说]不朽世家:从打造家族天骄开始
  6. [其他小说]陈六何沈轻舞
  7.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8. [都市小说]妖孽修真在山村
  9.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10. [穿越小说]东晋北府一丘八
  11. [修真小说]上门龙婿
  12. [玄幻小说]九星霸体诀
  13. [修真小说]上门龙婿叶辰
  14. [玄幻小说]苟道不死
  15. [穿越小说]叶辰萧初然
  16. [都市小说]讨逆
  17. [穿越小说]满唐华彩
  18. [都市小说]都市医神狂婿
  19.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20.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21. [都市小说]做局
  22.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23. [都市小说]都市风云
  24. [其他小说]都市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