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二百四十三章:整顿京营,刻不容缓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即祭祀,尊天地鬼神,聚人心信仰。
    “戎”即军事,领兵征伐,保家卫国。
    洪武后期, 有一位守边将领上奏明太祖朱元璋,该将领在奏章之中建议朝廷加强禁卫军的数量及实力,强干弱枝,让天下各地兵马都打不过禁卫军。
    朱元璋阅后大喜,对此十分赞赏,随后便开始设置京营。
    然而, 他却没有把京营之事一步做到位。
    根据朱高煦的推测, 老朱当年的想法应该是收天下精兵一半拱卫京师,另外一半镇守北疆边塞, 防备草原骑兵南下。
    那时,被老朱分封到北方的一众塞王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为首皆手握重兵,共同抵御来自北方的敌人。
    若是朱高煦没有记错的话,洪武三十年时,北方各塞王手中的总兵力达三十万之多,只比京营少一些。
    即便如此,为了天下安宁,避免塞王坐大,老朱当年规定北方边军只有在战时才归塞王节制,其他时候双方互不相干,甚至以地方衙门和守备军来钳制塞王。
    朱高煦特地查阅过史料,发现洪武三十一年的京营, 实际上的可战之兵竟然有五十万之众!
    老朱创建京营的想法是“集天下卫所兵于京师训练选拔精锐留用”。
    早些年大明还未一统天下之时,为了对外征伐用兵方便, 老朱设大都督府统辖所有军队。
    后来,老朱考虑到大都督府权力过盛, 当应分权处分, 于是裁撤大都督府, 改设五军都督府分别统辖诸军,即“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
    由于京营负有保卫京城及作为征战时充当主力的责任,故而兵多将广,具为精锐,就连用的马匹、军械、粮草等皆为上等。
    朱高煦看得出来,老朱在创立京营之初,就已经竭尽全力来保持京营士兵的战斗力。
    燕王朱棣奉老朱遗诏,以藩王之身入继大统之后,为了彰显其文治武功,自然少不了要对外用兵。
    因此,京营之制在朱棣的手中逐渐完善,后来三大营的问世,则标志着京营制度正式形成。
    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五军营是中军、左掖军、右掖军和左哨军、右哨军五部分组成,人数最多。
    其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 称为班军。
    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
    五军营首任中军主将为张玉, 首任左军主将为朱能,首任右军主将为李彬,首任前军主将为徐忠,首任后军主将为房宽。
    张玉固守亦力把里城战死后,朱棣才封丘福为五军营总兵官,丘福也就成了五军营的首任总兵官。
    故而在朱高煦眼中,五军营实际上的首任总兵官,就是朱棣本人。
    在永乐年间,五军营由朱棣临时调集大明各行省精锐,操练后再组建。
    如朱棣于永乐五年第一次亲征漠北时,就是用成型的南征军,配以从交趾、西域征调的当地土族青壮充当辅兵。
    他之前调集的精锐就是由张辅操练,待成军后再与大部会和。
    相较于五军营的首任总兵官丘福,第二任总兵官张辅,才开始真正具有总兵官之权。
    五军营作为大明王朝的王牌军,该营自永乐五年创立以来,历经明军诸多大型战役,如平定西域、三征大漠、漠西燕然山之战、麓川之役等等。
    三千营由清一色的骑兵组成,最初的核心战力是三千名投靠大明的蒙古骑兵,随着不断的发展,该营实际兵力远不止三千,巅峰时期拥有骑兵七万余人。
    三千营与五军营的编制相同,也分为中军、左掖军、右掖军、左哨军、右哨军。
    在神机营还未大放异彩之前,骑兵拥有巨大优势,那时五军营虽是三大营的主力,可三千营才是真正的精锐。
    不过,后来随着神机营的强势崛起,三千营遂被朱棣分为五司,分别掌管天子亲征时御用的令旗、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
    神机营是专用铳、炮等火器,同样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五军。
    三大营并非同时设立,而是有着先后顺序,逐渐组建而成。
    永乐三年,朱棣决定收复西域之前,便逐渐新增京卫三十二卫,设五军营,即组成援西大军的主力战兵。
    永乐五年,朱棣第一次亲征大漠,将神机队升格为神机营,扩编为五军。
    永乐十三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后,又再增京卫四十卫,并设三千营,至此三大营齐全。
    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
    各军、各司分设坐营官、把总、坐司官、监枪内臣、把司、把牌不一。
    京营设立之初,朱棣就明确其三大主要职责,即拱卫京师、外出征战、抵御强敌进犯侵袭。
    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
    当天子亲征时,三大营环守于天子大营,通常情况下是神机营居外,三千营骑兵居中,五军营步兵居内。
    截止到永乐十三年时,京营总计有七十二卫,兵力大约在三十五万到四十万人之间。
    每年春秋两季节有山东、河南等地的卫所士卒奉命赶来京城校场,与三大营及京卫共同操练、驻守。
    至永乐十五年时,京营的实力达到顶峰,大明王朝的军事实力也达到了大明开国以来的最强时刻。
    次年,即永乐十六年,朱棣第三次亲征大漠,一举荡平漠北,并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汉时的燕然山,三大营助朱棣建立了封狼居胥的奇功!
    常言道“盛衰各有时”,没有什么事物是永远兴盛的,巅峰之后,便是开始走下坡路。
    京营也是同样如此。
    朱高煦心知肚明,随着京营的衰败,他手中执掌的皇权从微观上来说,已经出现了衰弱。
    皇权强,则臣权弱。
    反之,臣权强,则皇权弱。
    京营的衰败,是臣权掌握京营后,开始出现的问题。
    自永乐十六年,朱棣北征大漠凯旋而归之后,大明承平至今,十年来外无战事,内部百姓安居乐业,文武官员难免追逐享乐,舞文弄墨,心生懈怠。
    尤其是以军功起家的永乐朝一众勋贵,迅速腐化堕落,大多数人沉迷享乐,导致勋臣执掌的京营战力一日不如一日。
    原本战斗力惊人的京营,很快的走向了腐朽与衰败。
    朱高煦派张辅仔细调查之后,发现京营战力衰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大量的京营士兵被抽调去负责修筑陵寝、疏通河道等事务,繁重劳累的营造任务压在众官兵身上,导致官兵们没有时间操练。
    第二,直接统辖管理京营的文武官员贪污腐败十分严重,借大批京营士兵去干私活,侵占京营士兵的田地操场,还克扣粮饷,导致很多士兵连基本的粮饷都领不到,只能去兼职贩卖东西维持生活,但还是面有菜色,马匹瘦到皮包骨头,年年有士兵逃亡。
    第三,冒空饷人数众多,诸将、勋贵、豪强、外戚、宦官等家中仆役、家丁入军籍领取粮饷。
    第四,如今的京营士兵,超过半数为老弱病残,真正能战斗的精锐不足三成。
    这四个原因,导致眼下的京营,已经难以担负起守卫京师、讨伐外敌的职责。
    总而言之,整顿京营,刻不容缓!
    ps:感谢一剑布衣浮云生,哈哈笑大虾宇之翼族,南瓜爸爸帅,黑色的幽灵船,追忆惘然,书友20170517201736929,吹风晒太阳投的月票与推荐票,万分感谢!手机用户看重生朱棣之子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89164.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科幻小说]异度旅社
  2.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3. [玄幻小说]皇修
  4. [修真小说]志怪书
  5. [科幻小说]混在末日,独自成仙
  6. [都市小说]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7. [科幻小说]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
  8. [都市小说]巅峰学霸
  9.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10.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1. [玄幻小说]灰烬领主
  12. [其他小说]怪谈游戏设计师
  13.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14. [都市小说]1979黄金时代
  15. [玄幻小说]吞噬古帝
  16. [其他小说]割鹿记
  17. [玄幻小说]武道丹帝
  18. [玄幻小说]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19. [修真小说]彼岸之主
  20.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21. [都市小说]穿越香江之财富帝国
  22. [都市小说]那年花开1981
  23. [都市小说]讨逆
  24. [玄幻小说]猎妖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