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二百三十七章:大明接下来路,要走向何方
    朱高煦改革奏疏制度半个月后,便收到了南直隶及周边府县官员的密奏。
    这些密奏之中,有人提及方孝孺、解缙等内阁顾问的亲族,通过皇家银行发行的债券,获得巨大的红利之后,纷纷把钱投入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坊之中。
    尤其是方孝孺的亲族,依仗着方孝孺作为内阁学士之首,近二十年来,已经发展成为台州府第一大宗族,家族人丁数千。
    而且,方孝孺的亲族们,从事着纺织、瓷器、铜器、制茶、造纸、印刷、造船等行业。
    他们通过广建作坊、私厂,目前已经雇佣了一万多名工人。
    提及这些事情的官员,在密奏的最后皆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希望皇帝陛下可以重视起来。
    实际上,朱高煦早就通过散布在全国各地的锦衣卫密探,获知了这些问题。
    洪武初期,大明王朝的主流货币是铜钱,以宝钞为辅,中期时宝钞与铜钱并行。
    洪武末期,在朱高煦的运作之下,经朱元章批准,大明朝廷开始推行新的货币制度,精美绝伦的新式宝钞逐渐取代旧的宝钞。
    永乐开海之后,随着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银圆逐渐盛行起来,与铜钱一起成为了大明的主流货币。
    等到了永乐后期,也就是永乐十六年往后,十圆及十圆以下的小额金钞慢慢取代了铜钱。
    小额金钞本质上就是纸币。
    永乐后期,在朱棣把政事皆交给朱高煦处分之后,朱高煦却故意在商品与白银黄金的储备不足情况下,大量发行这种精美绝伦的小额金钞,充当货币。
    全国境内修建四级官道、桥梁、水渠、水库、学堂等基础建设,朝廷一律以小额金钞支付工薪,同时用金钞纳税可以减免一成。
    如此这般,越来越多的小额金钞以工薪的形式发放到百姓手中,导致社会上的钱很多。
    可实际上,这时还没有大量与钱等值的农业与手工业产品,于是便造成了诸多省城、县城街市之中的商品价格上涨。
    朱高煦故意弄得大部分人口众多的城市出现通货膨胀,尤其以沿海城市的通货膨胀最为严重,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因为凡是与大明进行商业贸易的国家,都会像大明朝廷治下的民间百姓一样,被朱高煦制定的“商品化政策”所掠夺。
    农业及手工业产品的价格虚高,使得与大明进行贸易的国家,将大量的货物输送到大明,而大明则以大量代表银圆的金钞,以及少量的银圆、通宝(铜钱)疯狂地掠夺世界。
    在永乐二十年前后,大明一度遭遇了钱荒的情况,朝廷每年大量制造银圆、通宝,却无论如何也不够用。
    一是因为不该进入市场的农业及手工业产品进入了市场。
    二是银圆与通宝的贬值,使得其无法回流。
    大明朝廷发行的银圆与通宝一度成为国际化的货币。
    除了银圆、通宝是机铸币,有精美绝伦的印花之外,还在于银圆、通宝在大明境内贬值,贬值到用银合金、铜合金压制出来的精美银圆、通宝不如银、铜。
    其它国家把货物卖给大明,从大明赚取了大量的银圆、通宝之后。
    除了少量的银圆、通宝在贬值的过程中购买大明出产的丝绸、瓷器、书籍等本国无法生产的昂贵奢侈品之外,大量的银圆、通宝都被作为货币在本国流通,以分散大明银圆、通宝贬值的损失。
    这些国家为了能够让大明银圆、通宝能够花出去,掌权者在征收赋税之时,都要求征收银圆、通宝,以便本国百姓接受大明银圆、通宝并进行储备。
    当大明银圆、通宝贬值太大,为了尽量减少损失,无论是大明民间,还是其它国家的民间百姓,都在偷偷地将银圆、铜钱重新溶解,提炼之后铸成银器、铜器,因为银器、铜器比银圆、铜钱更值钱。
    这种资本与朝廷相结合,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以不断发展进步的科技为支撑,以货币霸权为手段,进行财富掠夺的方式,就是国家垄断。
    也就是说,大明王朝正以金融霸权掠夺民间以及周边国家。
    历史上,西方的发达国家也是如此,他们以武力为后盾,科技做支撑,货币霸权为手段,一边割国内百姓的韭菜,一边割非发达国家的韭菜。
    若是因为这样,就把此时的大明当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那就错了。
    历史上的西方,资产阶级是通过改革或革命来谋求权力,使国家的制度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
    此时,在大明境内,巨商大贾们则是顺应朝廷的制度,并非是打破制度。
    目前的普遍现象是,商人在获得财富后并不热衷于技术革新、扩大生产,而是想尽办法为其子弟能参与科考打通关节,其本人却又拙劣地模彷着士大夫的风雅生活,以求实现阶级跨越。
    《唐六典》中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
    也就是说,唐朝的商人子弟无法参加科举。
    但是到了宋代,这种局面发生变化,即“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其中解送的意思就是允许其参加科举。
    历史上的明朝也是如此。
    眼下的明朝商人更是如此!
    他们经营商业,要么为了置办田产,要么是为了实现阶级跨越,并没有把“经商”本身当成最终目的。
    他们的资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于技术革新与扩大生产,更别说转化为工业资本了。
    据朱高煦通过锦衣卫密探了解,许多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大商人,他们的财产,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田租。
    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商人,还有一层地主的身份。
    为了避免这种类型的商人,uu看书 通过各种方式,把应当缴纳给朝廷的商税、田赋等赋税转嫁到农民头上。
    朱高煦把越来越多的勋贵,拉入皇家商行,开设新的商号,鼓励勋贵们去从事手工业、制造业等工商业。
    如此一来,这样新兴的工商业,便可以不断吸纳城市周边地区的劳动力。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各种作坊设在县城或省城周边的农村乡镇之中,进一步带动了农村乡镇的发展。
    大明的奢侈品产业非常发达,海外贸易几乎都以奢侈品贸易为主,比如瓷器、丝绸、茶叶等。
    宋朝的时候,奢侈品产业是为皇家和特权阶层服务,极大程度的受到朝廷政策的影响。
    而奢侈品产业利润巨大,对促进商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目前的大明奢侈品产业皆在皇家商行与朝廷控制之下。
    文武官员与民间百姓皆通过皇家银行发行的相关债券,获得奢侈品红利。
    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把钱投入烧制瓷器,或纺织丝绸,或加工茶叶等奢侈品产业作坊、工厂之中。
    方孝孺的亲族也好,解缙的亲族也罢,他们都只是大明在向前发展之中,必然会出现的例子。
    像他们这样,通过兴建手工作坊,雇佣百姓从事手工制造的商人,几乎每个乡镇都存在。
    所以,摆着大明第三任皇帝朱高煦面前的问题是――大明接下来的路,要走向何方?
    走资?走社?还是走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点击下载本站app,海量小说,免费畅读!手机用户看重生朱棣之子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89164.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都市小说]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3. [玄幻小说]吞噬古帝
  4. [其他小说]割鹿记
  5. [都市小说]大国军垦
  6.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7.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8. [都市小说]穿越香江之财富帝国
  9. [修真小说]山河志异
  10.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1. [玄幻小说]大道之上
  12. [玄幻小说]深空之影
  13. [玄幻小说]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14.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15. [修真小说]彼岸之主
  16. [修真小说]神话之后
  17. [修真小说]仙人消失之后
  18. [玄幻小说]混沌天帝诀
  19. [都市小说]1987我的年代
  20. [科幻小说]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
  21.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22. [玄幻小说]万妖圣祖
  23. [玄幻小说]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
  24. [穿越小说]谍影:命令与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