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 第471章 防范于未然
    他们果然还是这个路。孙大海叹了一口气,把前世听到过的,韩国人在大陆开办企业的那些劣迹,告诉给了李龙。

    “这些事你是你怎么知道的?真要是这样,政府对这样的投资商,必须要严格监管才成。”

    李龙听孙大海一,果然怒了。

    美利坚的海湾扇贝,孙大海自然是知道。前世大家吃的扇贝,海湾扇贝占了很大一部分。

    目前他们准备将研究成果推入市场,但我看几个国营养殖场的领导都不是很重视,大家只是象征地订了一些。我估计真正要形成养殖规模,短时间内不太可能。”

    他介绍,他们研究所自1982年起,先后三次引进了美利坚的海湾扇贝,经过几年的研究实验,目前已经完全掌握了工厂化育苗和全的人工养殖技术。

    另外,在前几市里召开了经济发展的会议,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刘所长做了发言。

    “是的,而且从前年开始,岛城已经有开始计划地放流增殖,用来改善附近的海洋生态环境。

    “舅,我记得有报道,岛城从五十年代就开展海水养殖了。首都市场上这几年比较常见的对虾,大部分都是岛城这边人工养殖出来的,是不是?”

    他正发愁呢,忽然一拍脑门,想起了一个好项目。

    孙大海仔细盘算了一下,自己没有工业项目,所以也没有什么厂子可以这里建呀。九号火锅店和岁月静好倒是可以在这里开分店,但声势造不出来呀。

    作为重生人士,孙大海的产业一大堆,哪能让舅被人在招商引资的成绩上超过呢?他这次来岛城,就是要找出合适项目来帮舅添加政绩呢。

    这个问题先放在一边,孙大海又和李龙商量,这次选择什么项目进行投资。李龙倒是无所谓,但孙大海却是很上心的。

    但如果这篇文章要是通过学术讨论的形式出现,或是由彭记者直接发表在内参上,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风险。

    所以,这篇文章如果公开发表,那李龙以及参与者,就要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因为很可能有人会借此文章上纲上线,断章取义、混淆视听。

    因为这篇文章,虽然只是通过相关案列,做出一些必要的防范提示,弥补政策中的一些漏洞,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但文章的立意,多少会与目前经济工作的主流不符。

    但是,这篇文章如果由彭记者撰写,那是最合适不过的。

    其实在海联厂工作的那几年,李龙认识不少媒体工作者,想找个笔杆子出来并不难。更何况,他的姐姐李翠凤,就是华夏青年报的版面主编呢。

    后来他还因为午餐罐头出口创汇的事,单独采访过李龙,和李龙也算是老朋友了。李龙结婚的时候,他也应邀参加了婚礼仪式。所以当孙大海提到找记者的时候,李龙第一个就想起了他。

    新华社的彭记者,几年前对食为和妆点生活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富裕的况,做过正面的宣传。

    “对呀,让我想想。我以前在海联厂工作时,认识了新华社的彭记者。他采访过我和公司。我回去好好把这个事在心里捋顺了,明给他打电话。”

    “您不用完全靠自己写呀。您可以找专家学者,从理论上推导验证;或者可以找记者,就从您的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做出合理的预牛”

    李龙苦笑着:“想做点实事,可是真难。写文章是好事,但是以我的理论水平,哪儿写的了呀!”

    您要是有心想推动这个进程的话,我帮您多找些相关案列,您写篇文章发表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况,岂不是更好?”

    孙大海双手一摊,道:“这不是您问我,我才胡乱想的嘛。其实要我,除邻一点,地方政府勉强能处理之外,剩下的都是国家层面才能解决的。

    李龙道:“你的办法不错,不过这些可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二是需要建立诚信机制,将投资者纳入失信人员名单,通告银行系统、海关以及各级政府。”

    还有一条,就是在税收优惠期过后,投资者关停工厂。这种况一是要在劳动保护法律或条例中明确列出,企业对失业员工进行经济补偿。

    “第二点,就是工人收入与劳动时间和强度。这个问题只能由国家制定劳动保护法,或者地方政府制定劳动保护条例,对工人进行保护。

    孙大海顿了顿,见李龙连连点头,便接着下去。

    但如果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技术或专利入股,那贷款比例可以适当增加。”

    如果是合资企业,那么土地使用的费用也必须要计算进去。不能咱们出钱出地出人力,对方坐享其成。这种况主要是严格控制贷款与自有资金的比例。

    对于外商独资企业,银行只针对企业流动资金进行贷款,固定资产投资由企业自行负担。也就是,没钱你玩什么独资呀。

    孙大海沉思了一会,道:“刚才的,其实是三个问题。一是国外投资者到国内借鸡生蛋,也就是空手白狼。

    “大海,你脑子活,想想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样的事吗?”

    国内在搞改革开放,鼓励地方政府大力吸引外资,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出口创汇。

    李龙一想,还真是这样。

    “他们在香江和其它地方,也这么干过,所以许多人都知道。不过舅,他们真要来投资建厂,恐怕您还不好阻挡。”

    “那就是这个项目吧,明我给黄菲菲打电话,跟她在岛城,建个海水养殖基地,先主打对虾和海湾扇贝混养。

    以后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搞好关系,争取能增加上海参、鲍鱼等项目。”

    孙大海松了一口气,总算找到合适的项目了。虽然这算是食为的项目,但却是自己想出来的,也成了吧。手机用户看重生之重新活一次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71829.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都市小说]万古第一婿
  2. [玄幻小说]太古神尊
  3. [都市小说]重生都市之我是仙王
  4. [都市小说]我有一座随身农场
  5. [玄幻小说]九星霸体诀
  6. [玄幻小说]凌天剑帝
  7.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8. [玄幻小说]诡异入侵
  9. [其他小说]极品兵王混山村
  10.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11. [穿越小说]透视仙王在都市
  12. [穿越小说]迷踪谍影
  13. [穿越小说]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14. [都市小说]九阴大帝
  15. [都市小说]讨逆
  16. [其他小说]御兽从零分开始
  17. [其他小说]医路青云
  18.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19. [修真小说]仙父
  20.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21. [玄幻小说]灰烬领主
  22. [都市小说]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23.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24. [玄幻小说]极道武学修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