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新顺1730 > 第二十一章 木牛流马(七)
    刘钰不否认皇帝很老练,而且是封建统治者中相当危险的那一类,并且很有可能真的摸索出来做仲裁者、名义上要做小农和小生产者甚至工人的皇帝这样的道路。
    形形色色的反动社里,天皇和反动社也能配、德皇和反动社也能配。
    但他终究不能永生。
    不过,人是万物之灵长。就如同会取水的乌鸦,会把取水的办法传给后代一样。
    皇帝不能永生,但皇帝却希望把自己的这些技巧和手段, 传递给下一代。
    在京西的刘钰,带着牛二等在京西煤矿“朝圣”的人,在观察矿工的生活,看看矿工在家庭里的小灶伙食、下井劳动力每天会吃鸡蛋而老婆孩子会自觉地不动小灶、和松苏等纺织区截然不同的男女地位等等。
    试图让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而在京城宫殿里,皇帝正在召见太子,也是借着煤矿、铁路的事, 教一教太子, 在这个和过去已有很多不同的时代,到底该怎么统治。
    太子年纪也已经不小了,可在皇帝面前,还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
    尤其是他爹现在问的这个问题,让他有点紧张,生怕答错了。
    “前朝万历三十一年,因收矿税,京西煤矿大罢业。正值元月,天寒地冻,一时间京城震动。此事你如何看?”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
    可太子的脑子里,却瞬间涌出了许多的想法, 这几年变化太多, 他生怕自己回答的不满意, 让父亲生出来“此子怕难守业”的想法。
    万历三十一年京西煤矿大罢业的事, 真就不好回答, 因为涉及的问题太多。
    该不该收工商税?
    这个怎么答?现在皇帝就在松苏地区,收商税收的不亦乐乎。难道回答说,万历三十一年这事, 就压根不该收工商税矿税?那不是打亲爹的脸?
    不收工商税,搞官营官窑行不行?
    然而现状是,如今的京西煤矿,官窑依旧不占主要地位。反倒是募集的资本,私人的窑井,倒占主流。
    而且,这本身也是皇帝的旨意。这里是京城,不是松苏,刘钰说话并不能像松苏一样,颇有点一手遮天的意思。
    就应该收工商税矿税,敢不交税,直接派兵镇压?
    但这又显得自己过于残暴,而且似乎好像大约和兴国公在松苏的手段有些相似?父亲对兴国公的态度到底如何,是不是要故意留点罪人,等着自己打压,以稳定继承之后的局面?
    这个简单的小问题,竟让太子一时语塞, 脑子里各种奇怪的想法纷沓至来。
    更麻烦的是,不答也不行。
    要是不答,反倒让父亲觉得,自己是個废物,窝囊废,连点主见都没有,这将来还怎么当皇帝,守这片基业?
    憋了半天,心里默算着可能会让父皇感觉不耐烦的时间,终于在这个大约不耐烦的时间即将到来之际,回道:“儿臣以为,此事当先稳住矿工。数九寒天,若是正值元月时候断了煤炭供应,京师震动。”
    “但若稳到三五月份,天气回暖,再行斟酌对错,结群臣之智,取万全之法。”
    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后,太子内心忐忑不安,静待着父亲的反应。
    皇帝听到这个答案,心里颇有些哭笑不得。
    笑的是,儿子颇有些聪明劲儿。知道该妥协的时候要妥协,并且脑子很清醒地知道,冬天万万不能让矿工罢业,等到春夏时候再解决。
    哭的是,这个答案,不能说是错的。但这不就是个刘钰说的那种“破船上的修补匠”?
    这是战术上的回答。
    战略上呢?
    还有这个“结群臣之智、取万全之法”,这更是扯淡。
    如今的大顺群臣,已经不是党争的问题,而是路线问题了。
    真要是在这种事上搞争论,怕不又是一个桑弘羊和贤良文学的盐铁之争?
    盐铁之争搞不好,怕就要搞出来王莽改制了。
    只不过,想着这个答案多少还有些战术上的机智,知道要在冬天妥协,先稳住,日后天暖了再说,这也算是有些脑子。
    皇帝想问的,是太子对于京西煤矿的征税模式、管理模式、商人开办等等政策的看法。
    为什么会是这样?
    那样不行吗?
    这样有什么好处?
    谷欅
    以及,最最最关键的一点:矿主和矿工之间的矛盾,如果朝廷不选择官办,那么皇权,或者说朝廷,应该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来处理这两边的事?
    向着谁?
    或者说,什么时候向着谁?什么时候打压谁?是一成不变的吗?
    万历三十一年的京西煤矿罢业,和现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这些东西,可以意会,但真的很难言传。
    况且,本身,这也是皇帝为太子准备的一道考题,如果太子能答上来,那自然最好。
    如果答不上来,那就需要抓紧时间,让他明白这里面的东西了。
    皇帝认为日后的朝政,应该是内外分开的。内部的许多东西,交给群相处理即可,做皇帝的大致知道个大概就行,把握一下大方向。
    而外部的,比如工商业、垄断费、军费、舰队、军队、殖民、银行,这些之前没有的东西,做皇帝的应该深入了解。
    内部存在的意义,是“稳定”为主。只要不造反,一切好说。
    外部存在的意义,是“统治”基石。只要有钱有兵有粮有舰队,一切好说。
    内部那些省份的统治,延续老路子就成。
    无非收税、赈灾,闹腾点就是清查田亩、一体纳粮、一条鞭等等,这也就顶天了,还能怎么样?只要别傻乎乎地真的去相信颜李学派那一套真要搞三十年赎买大均田的手段,一般也闹不出大事。
    反倒是外部的那些东西,如果当皇帝的不知道怎么拢在手里,那可真是要完。
    既可能被那些大臣忽悠的,把税、钱、海军等全都丢了;也可能导致真的搞出来“独汉以强亡”的大事儿。
    京西的煤矿,只是一个缩影。一个皇子们学习、了解、接触、甚至实践处理新矛盾的一个“课堂”。
    可现在来看,这个回答,着实有些差强人意。
    皇帝最终也没有明确地对这个回答表达赞许或者反对的看法,又问道:“那这铁路一事,你又怎么看?”
    太子忙道:“南苑海民,群情激愤;京西驼户,失业致贫。但京城煤价稳定,百万百姓受益,此……”
    皇帝却打断道:“我不是问你从门头沟到京城的这段铁路。只看这一段,有什么可看的?百家哭,万家笑。”
    “前朝万历三十一年,京西煤矿罢业,京城震动;而如今南苑海民、京西驼户,他们便是起兵造反,京城可有一丝震动?”
    “朕问的是不是临阵指挥,一城一地之事。朕问你的,是兵法谋略,为帅之道。问的是铁路此物,而不是这段从门头沟到西直门的路。”
    这问题,其实倒也不算难回答。
    现在来看,蒸汽机车这东西,也就那么回事,比马车骆驼的,强点有限。京城百万人口,之前没有铁路,也不是说年年都用不上煤。
    可有些东西,尤其是刘钰力行推广的东西,还真就不能只看现在。
    太子对此还是比较清楚的,刘钰在“实学上的造诣和眼光”——虽然这压根是照抄前世的经验,和眼光造诣什么的没关系——不管朝中怎么攻讦,这一点,是攻讦不到的。
    他既说此物行,基本上那就真的行。
    所以思路上,太子心想,父皇肯定不是问这东西到底能不能行。毕竟术业有专攻,自己如何有资格判断行还是不行?
    肯定是问,在“将来一定很行”的基础上,考虑铁路本身对于治国理政、江山社稷、统治手段的影响。
    一些东西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变统治的方式和逻辑,过去的一些旧经验如果跟不上变化,肯定要完。
    铁路时代,可以有皇帝吗?
    皇帝在思考之后,认为可以有,而且只要把握住,反倒有利于统治的稳固。当然,皇帝的思考不可能是直接思考有没有皇帝,而是思考是否有利于统治,但意义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这种思考的方向,其实就是在询问太子,是否把握住了统治的根本问题。
    也就是说,怎么理解为什么自汉之后,各王朝均无四百年之国运?
    现在能威胁大顺王朝统治的问题,到底是啥?
    或者说,大顺和之前的诸多王朝,最大的一个区别在哪?
    秦要北却匈奴七百余里;汉要远征塞北勒石燕然;三国之后有五胡之乱;大唐亦有国都九陷之辱……之后宋之契丹女真蒙古、明之蒙古辽东……
    这些东西,大顺实质上已经基本解决了。
    北方草原山林里的族群,在火枪、大炮、棱堡、野战阵法军制改革之下,不说是不堪一击,那也真的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哪怕领兵的是废物,甚至是花钱买的官,在军制改革后的练兵和统兵体系下,也真的是靠着火枪大炮,达成了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亦可一战的程度。
    皇帝希望太子想清楚,铁路这东西,和大顺要面临的历代王朝之魔咒,到底有什么关系。手机用户看新顺1730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65688.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其他小说]我能加点成神
  2.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3. [都市小说]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
  4. [玄幻小说]武映三千道
  5.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6. [其他小说]开局签到校花女友
  7. [玄幻小说]妖龙古帝
  8. [都市小说]万古第一婿
  9. [玄幻小说]明尊
  10. [其他小说]绝地战龙
  11. [其他小说]重生洪荒棋圣
  12. [玄幻小说]万神主宰
  13. [其他小说]凤鸣山村
  14. [其他小说]神话复苏:我变强就靠吞
  15. [其他小说]洪荒之万道之子
  16. [玄幻小说]吞噬古帝
  17. [都市小说]道士不好惹(又名:古井观传奇)
  18. [科幻小说]踏星
  19. [其他小说]九剑凌霄:神碎天地
  20. [玄幻小说]武逆焚天
  21. [其他小说]古井观传奇
  22. [其他小说]我从洪荒苟成圣
  23. [玄幻小说]陆地键仙
  24.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