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新顺1730 > 第八五一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
    然后,历史证明,他是个好的户部尚书,但却是个地缘政治和战略白痴。
    当然,有时候,不能拨开历史迷雾去看问题。
    如果不以后世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法国此时此刻的情况,马超尔特的选择,不能说错。
    北美,因为刘钰的介入,人参战争的结果,是法国依旧把持着北美对华贸易的优势。
    英国殖民地的烟草、玉米等,在大顺吊毛都换不到。
    而此时英国殖民地的棉花产量,其实也就在小几十万斤,并没有大规模种棉花。
    反观法国,人参、东珠、貂皮,这都是此时的硬通货,是真能从大顺这里换到东西的。
    故而,华盛顿砍死了法国的使者,哪怕法国在那边的军官是被砍死的信使的哥哥,也只能抓住华盛顿之后,逼他写了份保证书和认罪书——因为法国不想打。
    已经占到好处的人,为什么去打架?闲的?
    如果法国想打的话,华盛顿砍死信使这件事,就是个白送的借口。
    当初英法的报纸传到大顺,刘钰只看了一眼两边的口径,就明白谁想打、谁不想打。
    印度。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有足够的利润,并且可以贩卖大量的印度商品回国。
    英国东印度公司,此时是买办,所以赚钱。
    国王和贵族都入股,所以一方面搞棉布禁止令,一方面也不妨碍赚钱。
    法国从科尔贝尔开始搞统制经济,重商主义过深。
    对关税,卡的非常严。
    要注意一点,就是现在中西贸易的主导权,在大顺手里。而大顺不会闲着没事干招惹法国,非要往法国走私。
    这是一点。
    茶叶,法国人和咖啡,喝茶的少,因为咖啡种植业,是法国在殖民地的本国产业。这是支持本国经济。
    锡兰、印度、阿萨姆,此时都不产茶叶。
    这些地方产茶叶,历史上要到1848年末,罗伯特·福特尼,以辩经打机锋的方式,在武夷山的和尚庙取得了和尚的好感,在寺庙里交流了茶叶技术后,才把茶种偷走并开始在锡兰、阿萨姆等地种植的。
    而丝绸……
    的确,印度产丝。土耳其也产丝。波斯也产丝。墨西哥也产丝。甚至法国自己也种过桑树养蚕。
    但法国的丝绸,是高端丝绸制造业。
    故而,法国不能用印度丝、土耳其丝、墨西哥丝或者波斯丝。
    只能用大顺湖丝——这和刘钰坑死广州纺织业是一样的道理,粤锦不能用本地丝,只能用江南上等丝——丝绸作为奢侈品,能用好的绝对不能用次的,因为穿得起丝绸的人,不会图便宜,这是奢侈品的特性所决定的:都是有头有脸的贵族,王宫舞会,别人媳妇都穿上等绸,你媳妇穿个低端绸,那还不如不去。
    所以,印度在法国这里,是个尴尬的存在。
    法国在印度赚不到钱,至少在贸易上赚不到钱。
    也没有非常需要的原材料,生丝不合格,总不能买印度大米往巴黎运吧?巴黎人吃馍,也不吃大米饭啊。
    法国最赚钱的贸易线,是北美的人参,换大顺的生丝,再把大顺的生丝织成法国高档丝绸,再把高档丝绸卖出去。
    这条贸易线,和印度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这就是法国面临的现实。
    就现在这个时间点,就可以明确的说,全世界只有一个人,只有刘钰,确信印度会成为一个广阔的棉布市场和棉花产地。
    英国人都不相信,印度会成为市场。
    根本不敢相信。
    棉布关税都顶到顶了,尚且压的本国纺织业喘不动气,你跟我说以后印度会成为棉布消费市场?你发烧了吧?
    这是往大同贩煤、往海州贩盐、往东北贩大豆、往福建贩茶叶、往景德镇贩瓷器,但凡脑子稍微正常点,就会觉得不正常。
    看似魔幻,实则不然。
    破除思想钢印之后,必须要认清的现实,就是在1800年之前,印度的棉纺织业,吊打整个西欧。
    看清这个现实之后,法国的选择未必就错。
    英国东印度公司能在印度获利的原因,不是因为英国人多聪明,只是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有机会当买办。
    而法国东印度公司,是真的欲当买办而不得,没钱,还整天赔钱——1765年之前,连瑞典东印度公司、丹麦东印度公司都赚钱,为什么法国东印度公司赔钱?
    因为新教天主教?被大顺制裁丹麦,天主教比法国还虔诚。
    因为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瑞典东印度公司为了躲开本国的重商主义法令,之前整天烧账本,甚至为了做假账还自己搞沉了哥德堡号。
    因为没有开拓精神?在刘钰给让法国学东虏贸易品之前,法国人自己搞出来专门的南美走私航线,就为了换南美白银来中国买货。
    其实,因为法国的手工业基础,比丹麦瑞典都好,好的多。
    而且法国的商业资产阶级是一群弱鸡,不敢公开发表《论放开关税大量进口东方棉布有利于全体法兰西人民》这样的高论,只敢发表《论贵族应该广泛参与对外贸易,提高进口关税,保障本国工业》这样的低论。
    从这些问题来看,法国人选择在印度保持和平、通过忍辱负重战略忍让,获得和平,未必是错误的选择。
    只不过,现实不是一厢情愿的。
    我不想打仗,别人想打我,所以我忍让退步,别人就不打我了……就这种思维,给马超尔特扣个蠢猪大臣的帽子,也真是一点不冤。
    杜锋作为大顺的锡兰都督,他个人,对杜普莱克斯的评价,又高又低。
    说他高,是杜锋觉得,这人纵横术玩的真好,而且战略上基本对路:不管是率先想到在印度训练印度土兵、还是认为借着印度节度使纷争的乱局以少量精锐影响战事、亦或者琢磨着在印度收盐税土地税而不是做买卖、甚至于拉拢印度王公节度使直接参与政变获取战略优势……都很厉害。
    说他低,则是因为,他一肚子战略,手底下就没有个战术天才,能帮着他完成战略。而且朝中无人支持,好容易盼来了海军舰队支援,嘴臭的两天就能和舰队司令闹掰。
    战略上,今天德干节度使内斗政变,杜普莱克斯抓住机会入场得地二三县;明日支持海得拉巴士节度使,去争夺卡尔纳迪克节度使的头衔,又得一盟友;大后日扶植傀儡,得到回报成为了克利希娜河以南的副节度使名正言顺实行统治。
    战术上,这帮盟友动辄15000大军,围攻个600人的城堡,打了两个月攻不下来;盟友动辄8000大军,被对面1500打崩。英国这边连近卫掷弹兵团的连队都开始往这边调了,法国的内阁还在琢磨着调回杜普莱克斯换取二十年和平……
    以至于,战略上一直赢赢赢,战术上一直输输输,最后弄了个平局。
    但直到现在,战略上依旧占优,主动权其实还把握在法国人手里,只要给予一定的支持,搞事的主动权还在杜普莱克斯这边。
    现在杜普莱克斯居然被法王召回了,而且据说命令是非常严厉的【如不听令,直接逮捕】。
    这对琢磨着封侯的杜锋来说,简直是天下的喜事。
    现在法国在印度的情况,全靠杜普莱克斯一个人在撑着,很多盟友关系,都是靠他来维持的。
    或者说,他和他老婆。
    杜普莱克斯为了和当地王公打好关系,娶了个寡妇。
    一个长袖善舞、头脑敏锐的外交型万人迷寡妇。
    现在空降过来的这个叫戈登的,当地王公认得他是谁啊?在最需要法国人帮忙的时候,总督被换人了,那我为什么不投英?
    法国在印度的局面,就是没有制度、全靠一个人撑着,标准的人亡政息。
    人亡政息的含义和特点,大顺这边的人,太了解了。
    换个人,局面就会直接崩。
    现在这人马上就要滚蛋了,杜锋嘴上颇多惋惜,实则八成的气力都在维系面部表情不要露出狂喜之态。
    因为从大顺的战略上讲,调走杜普莱克斯证明什么?
    证明刘钰谋划的让法国把力气花在美洲、必要时候可以放弃印度的陷阱,法国人已经掉进去了。
    也证明刘钰不去搞法国的统制经济和高关税,而是大量惠法,收法国的人参貂皮,让知道自己无力维持多点开花的法国,主动选择了北美、实则放弃了印度。
    只要法国人在印度没有全面溃败,大顺就没办法在印度出手。
    大顺必须保持和法国的良好关系,至少在一战打完之前,都必须是盟友。
    印度,只能是法国撑不下去,以反正也守不住的印度为代价,换大顺出兵,大顺才能入场。
    法国人可能想的挺好,大顺在旁边,在锡兰就有驻军。
    让大顺做调停人,英法在印度保持现有状态,谁也不主动搞事。
    想法是好的。
    现实是残酷的。
    因为是否干涉,是否会出兵,掌握在大顺手里。
    而大顺也不需要和英国签密约什么的,只需要几个动作暗示,英国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大顺不会出面干涉。
    杜普莱克斯的设想,是吃了印度,收人头税、盐税、土地税。
    问题是短期是赔钱的,完全看不到收益,天天在赔钱;而北美,则是一船船的人参貂皮东珠,运到大顺换钱换湖丝。
    哪个重要?
    法国人的选择,其实没错。
    包括刘钰给大顺皇帝画的饼,也是画的是印度的盐税、丁税、亩税。
    刘钰给皇帝画饼,从来都是站在封建贵族、封建君主的角度去画饼。
    从没有对着封建帝王,输出一通资本主义的大饼——画铁路饼,是说让皇帝方便统治和镇压;画银行饼,是说让皇帝方便必要的时候没收银行全部存银;画矿业饼,是说为了解决让皇帝头疼的京城西山煤矿问题。
    问题在于,刘钰给皇帝画这个饼之前,先用了特洛伊木马计。
    借荷兰人的手,弄了几万汉人去了锡兰,还弄出来了个归义军。
    在锡兰的几万汉人,是大顺皇帝接受刘钰画的这个大饼的首要前提。
    这个大饼,在波斯内乱、日本开关、加勒比糖业大发展等催出了爪哇的蔗糖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的那时候,就开始布了。
    大顺真的在用个澡盆都能去印度次大陆的地方,有几万归义军。
    而且是真心的归义军——荷兰人用皮鞭、菠萝蜜、严酷刑罚,在大顺下南洋之前,完成了锡兰华人移民的安置工作,大顺不需要承担强制迁民的百姓不满,反而担着解民倒悬的美名。
    而大顺的统治者,以史为鉴,太明白当一个帝国崩溃、各路节度使厮杀的时候,入场有多简单了。
    因为大顺的史书,记载了太多这样的故事——中央集权崩溃,节度使藩镇乱战,到处找爹的故事。
    所以刘钰说,印度中央集权崩了,节度使内斗、藩镇割据,只要三五千精兵,足以获得极大利益。
    皇帝当然信,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为啥不信?
    然而,法王凭什么相信杜普莱克斯画的大饼?
    莫卧儿帝国的尸体还在,刚断气,似乎还热着,法王凭什么相信,几百人,千余人,就能解决这个偌大帝国的遗产?
    法国的史书,有记载中央集权崩溃之后,节度使藩镇之乱的故事吗?
    杜普莱克斯说,你给我二十年,三千正规军,再给我四艘战列舰,我还你一个比法国本土大七八倍、富庶、一年能收2000万两白银丁税盐税土地税的印度。
    法王凭什么相信?
    刘钰说,你们好好在北美经营,挖人参、采东珠、猎貂皮,我每年给你上百万两的贸易额。
    法王凭什么不信?
    在刘钰派米子明出访瑞典送战俘、途经巴达维亚恐吓荷兰,逼迫荷兰移华人于锡兰的那一刻。
    英、法,在庙算上就已经输了。
    英国还有补救的机会,就是让出印度,取代荷兰,中英合作,瓜分世界。英国人没有选,所以英国已经不可能得到印度了。
    法国在当初接受了刘钰的好意,用冰块做压舱石,运送人参东珠貂皮来大顺;刘钰让康不怠找医生,写文章证明西洋参性凉纯扯淡、因为西洋参不是从炎热的南洋来的,从而压爆了高丽参的那一刻。法国也已注定不会选择印度,而选择美洲。
    现在看来。
    二十多年前,博林布鲁克子爵嘀嘀咕咕的历史神学的恐怖预言——那个摧毁迦太基海洋商业文明的农耕集权的罗马帝国——并不是法国。手机用户看新顺1730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65688.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其他小说]一把破刀让无数强者谈刀色变萧辰
  2. [穿越小说]大明话事人
  3. [都市小说]妖孽修真在山村
  4. [玄幻小说]武逆焚天
  5. [修真小说]山河志异
  6. [都市小说]至尊战王
  7. [玄幻小说]万神主宰
  8. [修真小说]丧气仙
  9.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10. [修真小说]太一道果
  11. [修真小说]仙魔同修
  12. [玄幻小说]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13.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14. [都市小说]父可敌国
  15. [穿越小说]满唐华彩
  16. [玄幻小说]灰烬领主
  17. [都市小说]讨逆
  18. [都市小说]首富从以旧换新开始
  19.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20.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21. [穿越小说]重生都市仙帝
  22. [玄幻小说]问鼎仙途
  23.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24. [都市小说]神州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