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时空走私1859 > 第四六四章 请罪邀功的首相大人
    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面临改革关口的时候,需要一个英雄人物来做表率,带领大家顺应潮流,突破这个关口,进入新的时代。

    就好比沈世明,当初李永吉就是破格提拔,当发现能力还不错的时候,就再次委以重任,为他增加了新的权柄,然后呢,李永吉还肯真心的放权。

    自从沈世明当上首相,真正管理国家大政之后,李永吉除了涉及到他感兴趣的问题外,平时基本不过问沈世明的具体施政措施,直接来了个大撒把,这也是沈世明能瞒过李永吉进行私下改良的一个原因。

    其实,沈世明的胆子都是一点点锻炼出来的,他一开始的时候,也都是每每都向李永吉请示,可大多数时间李永吉都是简单的让他看着办,很少有不赞同他的时候。

    这一来二去,沈世明慢慢摸透了李永吉的一些习惯跟喜好,在一些小事儿上就不上报了,但却留下卷宗,平时跟李永吉通话的时候,就只陪李永吉说他感兴趣的话题。

    就这样,由于李永吉自己的放权,沈世明这才在国内渐渐掌权,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开始对国内官僚机构以及施政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也就是推行简政跟人治,减少朝廷跟民间的对立,尤其是减轻知识分子的敌视。

    因为在沈世明看来,皇帝李永吉搞的那些东西,太过繁琐,也太过严苛,如果都按照那些办法来。不说行政人手大大不足,就算足够了,也会造成很大的混乱,老百姓不一定会买账。很可能把一个好的法律变成一个坏的恶法。

    毕竟对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还不太理解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也没啥国家主义的概念,所以管的过多的话,弄不好就弄巧成拙。

    因此。沈世明的施政理念,就是让朝廷官员尽量的少管闲事儿,反正如今中华帝国的主要财税来源又不是通过地税跟人头税,而是靠皇企、国企上缴的增值税以及贸易税、奢侈税这些,跟普通老百姓没太大的直接关系,那倒不如干脆让朝廷抽身出来,免得到时候惹得一身骚。

    这样一来,各地的行政机关就不必造的太大,比如警察之类的就不用招募太多,可以节省一大笔的开支。而与此相对应的呢,当官员减少对地方的管束干涉之后,地方的治安却没有多少恶化的现象,甚至比过去更好。

    简单的说,沈世明的简政理念,其实就是属于传统商业性的开源节流方法,他是通过减少地方官吏数目,减少官员对地方的管束,从而达到减少行政开支的目的。

    不过,虽然简政是为了节流。但他却很有分寸,只是减少地方官,尤其是吏员的数目,通过减员的方法来减轻薪水开支。但对国防军的投入却一点也没减少。

    因为沈世明很明白,能被国务院指挥的国防军,是国家稳定的根本,更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是万万不可轻易动摇的,所以什么都可以动。唯有军队不能动!

    在节流的同时,沈世明也很注重开源,比如说他把土地税挪用,不再兴建大规模的教育设施,而是以这笔钱当本金,再联合一批徽商,搞了一个国务院控股的兴业银行,专门给一批大地主、旧官僚还有人脉广的知识分子放贷,鼓励他们兴办实业。

    为了让那批人接受他的好意,他不但通过国务院控股的兴业银行放贷,还找人尽心尽力的牵线搭桥,给借款人开办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能一路绿灯,能够尽快的回本赚钱。

    由于这时期的中国境内正是战乱刚平的恢复期,又有新技术当推动力,对外贸易更是如火如荼,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飞腾阶段,可以说随便做什么都赚钱。

    在这种氛围下,尤其是当官之路狭窄的情况下,这批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志的旧官僚跟守旧的知识分子,干脆借着沈世明搞出来的这个东西下台阶,以实业兴邦的口号投入到下海经商的大潮。

    资本的魅力是无穷的,当他们放下身段投入商海之后,他们很快就被这种新的刺激所征服,什么仁义谦让之类的全部都扔掉了,对利润的渴求成了第一位的。

    虽然因为时间还短,加上中国太大,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也过低,还没有让全国人民进入全民经商的大潮,但至少在一些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经商赚钱却已经成了一股风潮,大大的冲击了当地原有的社会秩序。

    其实,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广大知识分子放下成见经商,进而形成一股经商下海的风潮,也是多种合力使然。

    首先,自然是稳定的社会大环境。

    当李永吉成立中华帝国,进而统一全国之后,虽然还有一些地方是所谓的自治省,但由于中央朝廷拥有绝对强势的武装力量,又取消了所有的国内关卡,整体环境是和平的,这为商业兴盛提供了最基本的外部条件。

    其次,就是开放国门的经济政策。

    中华帝国成立之后,经济方面实行的是全面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等于主动向外打开了国门。这样一来,国外商人就能更加方便的来到中国淘金。而外商的到来,不但带来了大量资金,也带来了大量的订单,等于是给中国增加了资金,顺便拓展了市场,刺激了中国的商业经营。

    这其中,结合了部分现代技术,拥有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功不可没,尤其是那些疗效显著的中国药,更是国际贸易的宠儿,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东西,为国家带来了大量利润的同时,也顺便带火了周边市场。

    再加上这时期不管是北美还是南美都在经历战争,导致新大陆的市场萎缩,而印度则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暴乱,也是元气大伤,所以欧洲各国干脆把贸易重心都投入到中国,加强了与中国之间的商贸往来。

    可以这么说,到了1864年,欧洲超过一半的对外贸易都是走的中国市场,等于是把大半个欧洲都变成中国货的倾销市场,而与此同时呢,大半个欧洲的黄金白银也随着中国货的输入,大量的流入了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的商业环境。

    大环境如此,再加上帝国政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马鞍山钢铁的强势崛起,都为中国的工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境内工商业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面临这种大势所趋,中国那点鄙视经商的传统根本不值一提,轻轻松松就让中国商人这个阶层趁势崛起,一下子就从原先的被压迫阶级变成了上层统治阶级,成了真正的体面人。

    因此,这种风潮的出现,李永吉本身的举措是功不可没的,是他一手缔造了这种现象的基础,包括兴办重工业,进行技术改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等。

    总起来说,李永吉是这一切的开创者跟奠基人,之所以一开始没有大规模爆发,只不过是时间太短,属于前期投入阶段,所以才不显眼。

    而沈世明接过国家权柄后,整体的工商业发展环境已经相当不错,他又通过一系列的简政改良,极大的缓和了社会矛盾,并引导中国的上层精英把资本跟精力都投入在工商业方面,这才加速了这个过程,让民间工商业借此蓬勃的发展起来。

    现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民间经商的风潮带动了工商业的繁荣,这又给国务院带来了大量工商税收,顺便贸易税收也大量增加,大大缓解了国库的赤字。

    虽然目前的国库依然处于赤字状态,毕竟前期欠债太多,但形势在慢慢变好,国家信用也越来越强,体现在民间之中,就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大家对朝廷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正是因为这样,沈世明才觉得自己的施政方针大获成功,认为是由于自己的简政改良才造成了这一切,这都给他提供了空前的自信心。

    有了这份漂亮的成绩跟自信,沈世明这才敢瞒着李永吉继续深入改革下去,直到发觉李永吉即将回国,几经思量,觉得等皇帝回国再说似乎有些被动,这才主动把这一切告诉了李永吉。

    当然了,沈世明很聪明,他的汇报是先说国家最近取得的成绩,然后再说是因为自己推行简政人治之策,这才如此这般,请求陛下惩处他擅自做主之类的罪责。

    这下子,连社交能力偏弱的李永吉也听出来了,对方明着是在请罪,其实话外音却是在请功讨爵。

    他就是要通过不停的请功炫耀,让李永吉觉得他不可或缺,觉得他治国有方,觉得他安全没野心,让皇帝能够用的放心,舒心,继续信任他,重用他,最好再给点奖励。

    以沈世明如今的地位,加官是不可能了,他也不敢奢望,但进个爵之类的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沈世明这次主动请罪邀功的重要目的之一。(未完待续。)手机用户看时空走私1859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5624.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2. [玄幻小说]鸿蒙霸体诀
  3. [玄幻小说]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4. [玄幻小说]荒古武神
  5. [其他小说]战神狂飙
  6. [玄幻小说]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7. [都市小说]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8. [科幻小说]天命神算
  9. [修真小说]神话之后
  10. [都市小说]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11. [都市小说]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2. [其他小说]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13.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14. [修真小说]山河志异
  15. [都市小说]牧者密续
  16. [穿越小说]谍影:命令与征服
  17. [都市小说]讨逆
  18. [玄幻小说]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19. [其他小说]别叫我恶魔
  20. [其他小说]割鹿记
  21. [都市小说]穿越香江之财富帝国
  22. [都市小说]华娱从男模开始
  23. [玄幻小说]猎妖高校
  24. [都市小说]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