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书荒閣中文网www.shuhuang ge.com↗ 第42节 准三姐夫丢面子
机务段有几百职工,大多是未婚男青年,他们知道段里的吴调度有个聪明伶俐又漂亮的三女儿,纷纷向我父亲献殷勤。有的要拜我父亲作恩师,有的要认我父亲当干爹。那些打听到我家由我母亲做主的愣头青,壮着胆子跑到我家来,要给我母亲当干儿子。母亲慌忙扶起要下跪的人,说:“我姑娘儿子一大帮,这个喊妈,那个叫娘,耳朵都磨出茧子了。你们都是好孩子,都回家去孝敬你们的亲妈吧。”
宁广博也在森铁机务段上班,当小火车司炉,比我三姐大一岁,是他家里的独苗。这是我母亲最看重的。他第一次上我家来,拎着四盒礼,穿一身藏青色制服,显得干净利落,看上去人也很老实。介绍人说他不抽烟不喝酒,花钱可仔细了,这就更符合我母亲的择婿标准。三姐的婚事,母亲给定下了。
后来宁广博同事的恶作剧,险些坏了大事。三姐失望地哭了好几回,要不是母亲一再坚持,恐怕就黄了。
后来宁广博同事的恶作剧,险些坏了大事。三姐失望地哭了好几回,要不是母亲一再坚持,恐怕就黄了。
一天我家正吃晚饭,房门被拽开,四个身穿油包的青年人抬进一个人来,他们把那人撂在炕上,只嘣出一句“他喝醉了”,说罢转身就走。我们一时被弄糊涂了,不知被那几个家伙撂在炕上的人是谁,他也是穿着油包,脸上被涂的乌黑,满身酒气,闭着眼睛不停地呕吐。越是这样说,母亲越觉得不是他的错。母亲让介绍人转告宁广博,“这不算啥事儿,告诉他别往心里去,照常来串门吧。”宁广博挺多日子还是不敢来。
听外人说,追求三姐的人很多,也有相当优秀的。宁广博醉酒之后,又相继有人来给三姐介绍对象,母亲还是认为宁广博最适合。三姐无法违拗母亲的意志,不能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做主。有一天,三姐突然失踪了。
第43节 三姐好事被耽误
三姐失踪前没半点异常,她清早临走还和母亲打过招呼。快到夜里零点了,还没回来。父亲说今天混合车跑东线,路途近,早应该回来,母亲听了更加担心。
母亲让父亲带着哥哥和我,去三姐回来的路上迎迎,用手电筒仔细照照道两旁。一路寻找到森铁车务段客运股,夜里混合车不运行,那里没人值班。父亲带我们到停在副线的一排客车厢去找,从头至尾,每节车厢都锁着门。父亲又询问车务段总值班室,他们只管车发车到,对客运股的内部情况并不清楚,更不要说涉及到每个具体员工。父亲想了想,觉得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再问,再说深夜里到处打听,怕对三姐产生别的不利影响。
夜里母亲几次起来看马蹄表,直到早四点半铃声响起,三姐也没回来。母亲上火了,说她一个姑娘家,整夜不回来,能上哪儿去呢?嘱咐父亲上班后再去问清楚。
母亲找出被垛后三姐自用的包袱查看,里边有一条春秋用的小围巾,一副单位发的白手套,三个拳头大小不同颜色的毛线团,几小块边边角角的花布,是从成衣铺门前垃圾堆捡回来留着补袜子的,再有就是几张信纸,一支铅笔。这就是已经上班挣钱的三姐全部的私藏“细软”。第一遍,母亲没察觉什么,又翻看一遍,母亲说不对,过年时给她买的一双新袜子,她一直没舍得穿,说等过生日再穿,前天还见她拿出来看看又包进去了,现在怎么不见了?母亲匆匆裹上三姐的包袱,要去三姐单位看看。
母亲上午找到车务段,段里书记悄悄告诉她,是国家林业部的领导来了,上山检查林场工作,三姐被临时抽去当专车的列车员。晚上父亲下班回来,说的更详细,是林业部到铁力林业局开保护森林资源现场会,要多看几个林场,火车机头单挂一节车厢当交通工具,也是临时办公室,现场会边走边开。三姐工作表现好,熟悉沿线情况,又是共青团员,是专车列车员的最佳人选。政治任务需要保密,事先领导和三姐谈话,要求出车前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家人。父亲说完,母亲才说出心里的担忧,以为三姐不满意婚事,离家出走了呢。
一周后,三姐兴高采烈抱着纸箱子回来了,进屋就打开纸箱往出拿东西,有我从来没使用过的钢笔,圆珠笔,精致的工作手册,还有几个玻璃瓶水果罐头。三姐说这是领导们从北京带来的,看她干活勤快,服务周到,奖励给她的。
吃饭时,三姐说自己可能要去北京工作。母亲脸上顿时阴云密布。
来开会的林业部领导都挺喜欢三姐的聪明伶俐,说她年龄这么小,干工作实心实意,又心灵手巧,打算把她调到部里工作。他们当场和陪同的林业局长确定下来,半个月内,让三姐到林业部报到。
三姐说,在北京站住脚,就把父母和全家人都接过去。母亲根本听不进三姐的话,说北京不是谁都能去的,“咱们在这里能种地,能扒树皮,能养鸡养鸭,穷日子有穷过法。到北京这一大家人靠啥活着?再说,你都订婚了,是人家老宁家的人了,你没问问人家乐不乐意?小宁他爹妈早把你当成他家的儿媳妇了,你要是飞走,不把人家坑了吗?咱们老吴家能做坑人的事吗?”三姐有口难辩,撂下筷子,饭也不吃了。
三姐没有去成北京。母亲的反对意见,只是在家里说说,真正的原因,还是我四叔右派分子的问题,三姐入团时,团组织注重的是个人突出的工作表现。
关系三姐一生命运的好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也许母亲担心夜长梦多,让介绍人督促老宁家尽早迎娶,天天催三姐赶快出嫁。
三姐穿上嫁衣那天,迟迟不愿走出家门,大伙几番劝慰,她仍然哭得很伤心。手机用户看走过苦难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5561.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