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阁中文网www.shu huangge.com∵
很经常性地看见,很多小说里面,有很多让平常人感觉望尘莫及的人物;比如某位清丽绝尘的女子,做得一手好菜。文中通过旁人视角,以及主角自己的视角,旁敲侧击或是正面描写,把这位姑娘做菜的手艺写得很像第二个黄蓉。
但是有两个小故事,源于生活,我很想放在这里做个对比和思索:
一是我的一位书友,提到他儿子一周罢课,但是突然主动提出要去幼儿园,原因是家里的饭菜不好吃。而且还一定要老爸答应大清早叫醒他才行。以至于艾森豪威尔上西点军校后,听同学抱怨食物不好吃,感觉非常惊讶。因为他以为所有的家庭都和他的家庭一样,不看重这些。
所以,生活本身,远远大于创作,尤其是特意拔高的创作。
如果我有机会开始创作,我的写作风格会比较实在。不会写出那么多特别优秀的人物,因为这样的人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很难遇到。我会倾向于写写实在的生活,不会很出奇,但是我相信观者会有几分感触。每个人都平凡,但平凡人身上,却有不平常的闪光。
饮水思源,如果有才华有机会创作,我们也应该对社会有全面的思考和认知。不要忘记那些正承受着苦难的人们,和我们一样,脚踩在这片黄土地上。他们的生活,需要有人做个记录和反映。
除去以奇幻为创作初衷的作品,如果是立意于生活的构思,还是不要过多脱离现实为好。有能力用笔描绘人生的人,要多一点社会责任感。不能总是望着顶层那些如星星月亮一般的人,更要想想每一个平凡如我们,甚至不如我们的人,他们的人生。
心病还须心药医;如果想要抚慰世间的灵魂,还是要从人生实际的问题入手。
解铃还须系铃人;文学创作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基于现实而略微拔高,形成一种积极的引导意义,是我所理解的好作品。
如果凭空把一些人物拔得特别高,那么读者所感受到的,只是自己远不如书中的人。距离一旦拉得太开,就很难形成灵魂之间的对话。那么文字暖心,治愈净化,也就谈不上了。
就如同国粹,国画。好的国画不会红红绿绿,往往是简单的用色和勾勒,却展现清雅深远的意境。仿佛一看过去,就如同灵魂走进了画中一样。所以用画养病,或者以画修心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很常见。
最后感谢lucy,建议我把随便写的一些感想,整理成篇。手机用户看剑魂之守望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5443.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