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荒閣www.shuhuangge .com※▲↗
清晨的半月村今天显得特别热闹。堂兄叶志飞也坐上了牛车,要不是可以搭个顺风车,才不在村口等到现在呢,无聊死了,现在正好可以在车上睡一觉。
叶青山坐在牛车上,朝着大家拼命挥着手,只是如果他可以看到自己眼里觉得一定很帅的道别姿势的话,就会知道自己像极了一只——招财猫……
牛车渐行渐远,拐个弯儿,就看不到村口了……慢慢的半月村也消失在视野……
先送了叶志飞去学堂,牛车行到镇上,叶父在河边把车牛栓好,这才拿上叶青山的行李,叶青山在前面带路。
父子二人行到鹿鸣书院,赵先生已经在等着了。
叶父放下手中东西就要拜赵先生,赵先生赶忙伸手托住,老实的叶康也只会这简单直接的感谢方式。
虽然是免了束脩进学堂的,但是这入学拜师的礼还是不能省略的。通常的“开学仪式”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叶青山站在学堂门外,赵先生上前象征性的给叶青山整理了下衣领,便转身让叶青山跟着自己走进学堂。
步入学堂后,就要正式举行拜师礼了。叶青山走到堂前悬挂着的孔子画像前,双膝跪地,九叩首。又对着赵先生,三叩首。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赵先生用陶渊明的诗来训诫叶青山,珍惜光阴,勤奋学习。
“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拜师礼就这样完成了,叶青山又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最后就是开智了。赵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叶青山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赵先生又从案上拿了一套文房四宝和几本蒙学课本给叶青山。
叶青山恭敬的双手接了,心想,贵族学校果然奢华到没朋友,什么都替自己准备好了。
所有的程序完毕,叶父自是对赵先生又是千恩万谢,又吩咐叶青山好生读书这才下了山去。
叶青山知道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乞丐出身,所以很讨厌商人,谁要是不从事劳作,只会做买卖,那对不起,要把你抓起来,所以很多商人都是广置田地,说自己的主要收入是种地,是地主不是商人。但是大明朝也从来没明文规定商人之子不准科举和做官。这就是苏家开办族学的原因。现在自己进入了这鹿鸣书院,成为一个读书人就是自己融入这个大时代的第一步,自己前世所学才有机会施展出来,不为他人所怀疑。
鹿鸣书院的学生大多是七到十二三岁的孩童,都是苏家直系或是旁系子弟。学生们都对叶青山很好奇,一个外姓的小子竟然能来苏家族学上课,外姓倒不是说不姓苏,而是说和苏家没有沾亲带故。莫非这小子来头不小?只是看他穿着又不像是来自什么富贵显赫之家。
学堂里的书案排成四列,一人一个座位,赵夫子指了着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叫叶青山坐下。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念!”
学生们便摇头晃脑的念了好几遍。
赵先生又把这几句给学生们讲解了一下这几句的意思,真的听明白了的和滥竽充数的都装作听懂了的样子,点着脑袋,装作乖学生的样子。
接着便是练字,赵先生把这十六个字先写好,挂在堂上。
不得不说赵先生的一手好字,真是让叶青山惭愧,用惯了钢笔圆珠笔的叶青山拿起毛笔来就像刚学会拿筷子的小孩,写出的字只能用丑来形容。
就这样上午的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
中午有着很长的一段时间让学生们进食,休息,以保证下午学子们上课有足够的精神。
随着赵夫子走出课堂,刚还只有沙沙翻动纸张声音的课堂马上吵杂起来……
<叶青山的书院生活即将开启,大家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求收藏,觉得还能看得下去的话,就把推荐票丢给我^-^>手机用户看官至一品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480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