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明末传奇 > 第三百一十二章 漕运总督
    。∠⊿∶书荒阁中文网www.shu huang ge .com\∴

    八月十六日,郑勋睿奉旨进入乾清宫。

    早朝的争论,早就传开了,弹劾的奏折不了了之,相反是刘宗周等人遭遇到训斥,以至于刘宗周抱病在府邸,准备要辞去工部侍郎的职位了,这个信号,被众人解读为东林党人遭遇到打压,张凤翼和郑勋睿等人则是受到了皇上的重视。

    有关内阁的人员,早就传的沸沸扬扬,八月十五这一天,本来是要宣布内阁调整事宜的,可惜因为刘宗周等人的弹劾,以及皇上的发怒,导致早朝没有直接宣布,大概皇上也是考虑到了,若是当初宣布,可能引发更大的争论。

    郑勋睿在知道这一切之后,感受到的是好笑与可悲。

    朝廷大臣的调整和变动,本就是皇上的权力,居然到了不能够直接宣布的境地,可见大明的言官制度,已经发展到畸形的地步,其实在正德和嘉靖年间,这种苗头已经冒出来了,就说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品阶不高,也就是七品的官员,却能够直接弹劾内阁大臣,甚至在公开场合直接顶撞皇上,至于说弹劾之意见建议是否正确,倒不是最重要的。

    大明读书人所谓的骨气,同样发展到死守条规、迂腐僵化的地步,让郑勋睿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嘉靖年间大礼仪的事情,正德皇帝溺亡,无子嗣,弟弟嘉靖皇帝继位,以杨廷和为代表的文臣,要求嘉靖皇帝认孝宗皇帝为父亲,而称呼自己父亲为叔父,杨廷和等人所依旧的就是程朱理学,嘉靖皇帝当然不会同意,也是持续二十年之久的大礼仪之争由此展开。

    张凤翼敕封文渊阁大学士,赐太子太保,成为内阁次辅,杨一鹏、侯恂、黄士俊、贺逢圣、孔贞远等人敕封东阁大学士,敕封太子少保,参赞机务。

    内阁一下子扩充到了八人。

    王承恩宣旨之后,张凤翼等人领旨谢恩。

    接着高起潜开始宣读第二封圣旨。

    郑勋睿出任漕运总督,兼任淮安府、扬州府、庐州府、凤阳府、徐州、和州、滁州巡抚,领户部尚书、右都御史衔。

    杨廷枢出任应天府府尹,詹事府少詹事魏呈润出任右副都御使、山西巡抚。

    工部左侍郎刘宗周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原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因为身体原因致仕。

    卢象升出任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使,五省总督,兼任湖广巡抚。

    圣旨宣布之后,郑勋睿迅速成为朝中众人关注的焦点。

    大明最为重要的两个地方职位,其一是漕运总督,其二是蓟辽总督,这两个职位,必须是以六部尚书或者都察院都御史的职位出任的,其权力都是很大的,漕运总督兼任四府三州巡抚,管辖南直隶四府三州的所有事宜,负责漕运全部事宜,蓟辽总督统领辽东以及保定、山东、天津、登州和莱州等地,节制顺天巡抚、保定巡抚、辽东巡抚。

    漕运总督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负责将南方各地的粮食运抵京师,漕运所依托的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各地,几乎都是最为富庶的农业区域,而且京杭大运河是大明最为重要的经济命脉,北方的粮食供给,几乎都是依靠漕运。

    郑勋睿太年轻了,如此年轻的年纪,负责大明漕运,以户部尚书的身份,出任漕运总督,这不得不引发众人的惊叹与好奇。

    朝廷之中的博弈,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如此情况之下,皇上赋予郑勋睿重任,让年轻的郑勋睿,成为二品高官,这应该是非常大胆的决定了。

    郑勋睿没有关心诸多的议论,接旨之后,他去拜见父母和二娘了,他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特别是有关郑家军的事宜,此次抗击流寇,郑家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兵部将依旧郑勋睿呈奏的奏折,任命郑家军的诸多军官。

    郑富贵、马氏和孙氏,也是多年没有见到郑勋睿了,他们已经习惯了京城的生活,富足安逸的生活。郑勋睿的前途,与他们在京城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一直都很关心。

    得知郑勋睿出任户部尚书、漕运总督之后,郑富贵是非常高兴的,作为世家,郑勋睿如此年轻就身居高位,可谓是世家之中的第一人了,想想搬迁到江宁县之后,多年过去,郑氏家族都没有出现过人才,郑勋睿可谓是其中的翘楚了。

    当然,郑富贵还是有其他想法的,想着郑勋睿能够关心家族之中的其他人,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郑氏家族出了人才,其余人也要跟着沾光。

    实话实说,郑勋睿与郑富贵、马氏和孙氏等人的关系,并非是亲密无间,毕竟是穿越之人,想要做到和父母之间的水乳交融,可能性基本是不大的。

    圣旨明确郑勋睿九月十六到任,时间是一个月。

    八月十八日,杨廷枢回到京城,和郑勋睿两人见面了。

    杨廷枢的运气也不是很好,出任山西巡抚,正是山西遭遇灾荒的时间,他在山西基本没有做好什么事情,此次能够出任顺天府府尹,也是出乎很多人预料的。

    郑勋睿和杨廷枢两人在一起足足一天的时间,至于说交谈了什么事情,外人不知道,但众人都清楚,郑勋睿和杨廷枢的关系是绝不一般的。

    在京城仅仅呆了五天的时间,八月二十日,郑勋睿准备离开京城,前往陕西西安。

    两万五千郑家军的将士,留下两千人跟随郑勋睿,其余的将士早就开拔前往西安府城去了,郑勋睿和主官兵部的内阁次辅张凤翼交换了意见,郑家军跟随到淮南府驻扎,张凤翼很清楚,郑家军已经成为大明最为骁勇的军队之一,必须要精心呵护,熟悉军队事宜的张凤翼更是清楚,郑家军是不可能撤换总兵官的,也不可能让其他人插手去管理,这样只能够让郑家军出现异动,当年的戚家军就是最好的例子。

    郑勋睿和徐望华也商议过了,郑家军必须在西安府城留守一部分的军士,这样有利于维护陕西等地的稳定,但绝大部分的郑家军军士,要跟随到淮安府。(未完待续。)手机用户看明末传奇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3169.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其他小说]为退婚,我把冰山总裁祸害哭了
  2.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3.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4. [玄幻小说]别人练级我修仙,苟到大乘再出山
  5. [都市小说]讨逆
  6.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7. [玄幻小说]荒古武神
  8.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9. [玄幻小说]吞噬古帝
  10. [穿越小说]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11.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12. [玄幻小说]太古神尊
  13.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4. [都市小说]我有一座随身农场
  15.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16. [玄幻小说]凌天剑帝
  17. [玄幻小说]诡异入侵
  18. [修真小说]万古神尊
  19. [玄幻小说]妖龙古帝
  20. [玄幻小说]九星霸体诀
  21. [穿越小说]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22. [修真小说]毒医狂妃:邪帝请节制
  23. [其他小说]御兽从零分开始
  24. [修真小说]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