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修真小说 > 长安十日 > 第五十二章 问题
    禁军大营在秦问进宫的必经之路上,倒不是没有别的路可走,而是秦问有意瞧一瞧禁军的风采。燕北知之所以没有处罚,大概也有这方面的思量。

    时若闻站在燕北知半步之后,神色淡然,心中则在描绘一幅紫禁城的大致轮廓,尤其将东宫的方方面面想的仔细,最要紧,便是那座书声琅琅的谦抑宫第三座大殿中,那极有可能是西山福海堂密室中的灯油。

    前日从西山下来,时若闻便被安排了巡防的事情,故而也没去缉律司那边商议结案,不过缉律司也没来找他,朝野上下也没听到风声,坊间一片清净,这事似乎压根没有发生过一般。

    时若闻本来也懒得去查,福海堂若是因此覆灭,说不得还是件好事,江湖的风气也能正一正,要趁着这身份尚在,查一查周庭的旧案才对。可太子寝宫为何会有这种灯油,便值得思量了。

    时若闻眯了眯眼,隐约听到车轱辘转动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太子与福海堂定然是有关系的,但他还没见过太子,不知道这位储君殿下是何风采。本朝皇位更迭平稳的很,无非是一纸圣谕的事情,纵使不以嫡长子继承大统,也不会有多么大的震荡,倒是年年的六部尚书,稍有调动便牵动不少人的心思,当初杨玄感接过这礼部尚书的位子时,通化坊间的书画卖的可好得很,但往年销量甚佳的一些个名家砚台,都被卖出了难得的低价。

    而坊间对太子的观感,倒是比对皇上好的很。时若闻回想对太子的了解,一时有些犹豫起来。身为储君,太子的消息自然不能堂而皇之地在碧落楼存着,纵使是涉及要案重案,也不能随意翻阅,而是要经由指挥使、内务府、皇上依次同意,才能由碧落楼主事摘些相关信息出去。时若闻回京才三年,自然是解除不到的。

    而他对太子的了解,也局限于仁德、好学、有礼、谦逊这些流于形式的美誉,结合今日寝宫的朴素,或许还要多一个吃苦耐劳也说不准,时若闻查江湖查的门儿清,一遇上这光明正大的朝廷,就万事没有头绪。

    秦问的马车缓缓驶向那尊睚眦石像,燕北知整肃队伍,恭迎这位朝野上下视之为师的老人。这番功夫要做足,燕方皋虽无心官场,但燕北知却有抱负,知晓这位宿儒的能耐:当初礼部尚书的位子,怎么排都排不到杨玄感,后来他坐上去、作出许多大事、一手将礼部带到如今的如日中天,渐渐地,当初的猜测就变成了皇上的知人善任,但燕北知却知道,当初秦问悄然入宫与皇上夜谈,三日之后,杨玄感便执掌了那枚礼部大印。

    朝中没人觉得秦问只是个读书人,这个没有功名在身,也没有亲传弟子入朝为官的老人,学问一途无可指摘,论及精通经义文章,世上只有他秦问一人站在高处,余下的,或拾人牙慧,或苦寻大道而不得。而更为百官看重的,是秦问处江湖之远却对庙堂里的走向了如

    指掌,他曾作《五言》一文,谈及天下大势三十年,无一出错,用的也不是那易数占卜,而是有理有据的推演,兵部有人曾言:秦问若是弃文从武,朝堂百年之内无战乱之忧。

    燕北知不知道秦问为何时隔多年重回长安,只知道若是自己想做更大的事,秦问一言足矣。

    马车停下,书生向站在营门前的两人拱手行礼,问道:“二位可是时若闻、燕北知?”

    二人回声答应,书生便又道:“老师说他一介布衣,不可妄入禁军大营,故而不与二位面见,只托我向二位请教几件事情,问几个问题。”

    书生语气温和,燕北知却担不起请教二字,连忙道:“先生请说,在下知无不答。”

    书生于是伸出一只手掌,掌心朝天,却不像寻常读书人那般娇弱,而是有些粗糙,像个老农。

    书生笑着问道:“老师让我问一问二位,只手如何遮天?”

    燕北知一愣,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若是以常理推断,只手遮天这等词汇,实在不是什么好词,朝廷有人只手遮天,必定是国之将乱,江湖有人只手遮天,必定是巡捕司的下一个囚犯。秦问这问题没头没脑,怎么回答?

    书生没待二人回答,便又不急不慢地翻转手掌,掌心向下,又问道:“老师还让我问一问二位,如何翻手云覆手雨?”

    燕北知更傻眼,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答。在紫禁城中谈及只手遮天、翻云覆雨,所指向的无非是那座椅子,而若是宽泛些,牵连到朝廷上,便是六部的那些个大人物。尚书共议国事,算不算只手遮天?

    时若闻也不知道怎么答,但他也没想去答,这些读书人的清谈他从来是听不懂的,所以他只是打量着那辆马车和那个读书人。

    马车黑蓬双辕,朴素的很,也老旧的很,时若闻粗略一看,便知道这辆马车去过不少地方,而那匹拉车的驽马,眼珠混浊,老态十足,安静地站在那儿,连声响鼻都不打。

    书生是个年轻书生,及冠束发,没什么诗书气度,相貌也只称得上平凡,若是非要找些什么优点,倒是很有股令人心安的味道。时若闻算不上阅人无数,但也对他颇有好感。

    燕北知冥思苦想,时若闻心不在焉。

    时若闻不想答,书生却似乎很想听听他的答案,笑着问道:“时大人,你怎么答?”

    时若闻摇摇头,做出一副惭愧样子,回道:“在下愚钝,不知道先生的意思,也答不出来先生的问题。”

    书生笑道:“时大人无须太过认真,这问题本就是老师随意提的。”

    时若闻想了想,无奈道:“先生这未免强人所难了,在下一介武夫,怎么答的上来。”

    书生似乎早就料到时若闻这回答,微微一笑,说道:“老师说,武夫也有武夫的道理,尽可讲一讲,无须太过介怀。”

    时若闻见他态度有些坚决,沉吟片刻,随口答道:“武林中有一种掌法,便号称翻云覆雨,只手遮天,早年间岳州一带有个独行客,便是靠这个行走江湖。”

    书生没料到时若闻给出的答案如此有武夫特色,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而身后马车车厢里,忽的有个苍老声音,平静问道:“那位江湖武夫,后来如何?”

    时若闻淡淡回道:“死于巡捕司大牢中。”

    那苍老声音又问燕北知:“燕大人,你的回答呢?”

    燕北知听着时若闻这回答似乎都算数,干脆也放开了,直言道:“只手不可遮天,翻云覆雨也只是天象,一手之力,只是持刀握剑罢了。”

    书生点点头,并不对二人的回答做什么评价,只是收回那只手,向二人行个礼,说道:“老师的问题已经问完了,二位可有什么想问一问老师?”

    此话一出,燕北知更觉奇怪了,秦问行事何时变得如此了,今日入城前自己还问了问父亲,也没听他提起过秦问有礼尚往来的习惯啊。只是既然都说出来,燕北知也不能如此轻易便放过,沉吟片刻,说道:“久闻秦先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也曾北上草原,见过塞北景色。在下想请教秦先生,若是有朝一日,突厥进犯,破关攻城,取中原腹地,我等如何处之?”

    这问题有些尖锐,虽说本朝与突厥早年便有诸多争端,但近年来突厥连连示弱,朝中有人以为这是诡计,也有人以为这是我国国力强盛,但无一人觉得突厥有进犯的本事,更勿论进犯中原腹地这种话了。时若闻有些惊讶地看一眼燕北知,心想莫非这位燕统领还是个好战之人?不过思及燕方皋早年曾有过“屠尽北虏”的豪言,燕北知这话也算虎父无犬子了。

    书生并未因这个问题而有稍微的不满,自己跟随先生多年,听过的问题五花八门,九州十家各类人物,中原南北的渔樵耕读,先生的问题多,旁人的问题也多,但先生从未有过半丝不耐烦,那些稀奇古怪的,甚至是纯心刁难的,都会得到一个答案。

    而车厢内的声音很快响起:“北突厥自南师北上,祸乱延及王庭,内忧不消、外患不平,故而草原上下,羸弱不堪,百年前金帐被大将军一把火烧得干净,突厥王族流离失所。但不过三十余年,南师北上便见了成效,突厥人练武有方,自然想着进犯,两次南下皆是试探,被边关将士拦回后,便不再想着一战建功,而是秣兵历马,静候战机。故而进犯中原只是早晚之分。两国交战,无非你来我往,兵戎相见,到那时,如何战,怎么赢,尚是后话罢了。”

    这话便是给了个准信,看来秦问也信这突厥之乱了。

    燕北知点点头,不再多话,退后几步,细细思量着秦问的话。

    而那书生笑着对时若闻道:“时大人,你的问题呢?”

    https://www./chapter/58583_2064543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手机版阅读网址:m.手机用户看长安十日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34941.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其他小说]宋欢傅辰年
  2. [玄幻小说]我的师兄太强了
  3. [其他小说]病娇王爷的神医狂妃
  4. [穿越小说]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5. [其他小说]而今种田湔山下
  6. [玄幻小说]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7. [其他小说]奈何桥畔钉子户
  8. [其他小说]封灵宝鉴
  9. [科幻小说]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
  10. [修真小说]仙父
  11. [都市小说]神魂丹帝
  12. [玄幻小说]乱世书
  13. [其他小说]成为信长的长子
  14.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15. [修真小说]你们修仙,我种田
  16. [其他小说]万族之劫之我是周鸿宇
  17.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18. [其他小说]重生之千面侯爷难招架
  19. [都市小说]牧者密续
  20. [其他小说]最好是
  21. [穿越小说]都市不灭仙医
  22. [玄幻小说]混沌天帝诀
  23. [都市小说]讨逆
  24. [其他小说]超神学院的战锤4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