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江山争雄 > 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举新制
    晨阳初照,满空朝霞,整个长安城,一百零八坊门处都停留不少人,有商贩推车的,也有樵夫要出城耕作的,还有一些衙役要去部门当差勾当的,一些瓦子内的工匠们也是人声鼎沸,使得京城一大早就散发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日,轮到三天一期的朝会,罗昭云与文武大臣聚集在勤政大殿上,议论文武朝政之事。
    主要围绕的,无非是几点,完善当朝颁布的律令格式,彻底取代隋代的律法等,其次,郡州县制,是否该取消,以州县两级为主,但诸多州需要设置一道,建立道科提督,监督州县。还有税收问题,土地丈量问题一大堆。
    罗昭云算是发现了,在朝堂上没必要让大家事事讨论,因为人多了,反而不好拟定成事,每个人都有想法,东一句,西一句,观点各异,而且有些官员有矛盾,尽管还没形成党争,但是如果跟自己有私怨的官员提出观点,那么他不论正确与否,肯定会反对,故意拆台。
    所以朝堂之上,文武官员聚集在一起,要兼顾各方面利益,需要君王懂得平衡、掣肘的手段,绝非一言堂就能搞定的。
    政治,从来都是交换与妥协。
    付出一些东西,得到回报,赚取更大的利益,平衡各方的关系,共同把朝廷这个国家机器运转好。
    罗昭云听着大臣们相互议论,各抒己见,心中在默默想着,以后重要决策,要着急三省六部主要负责官员,与政事堂的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共同决议,然后再拿到朝堂上走个参议过程,没有重大问题,就拍板执行了。
    这时候,吏部尚书杜如晦,兼翰林院下资政殿学士,站出来拱手道:“启奏陛下,今年的春闱之后,众多应试通过的进士们,共四十五人,已经在吏部登记在册,学习新政一个月有余,可以补实缺位,或在京城任官,或发放州县担任地方官员,名册与职务已经在吏部拟定,请陛下过目。”
    罗昭云微微点头,朝着宦官总管点了点头,名册被呈递上来。
    他快速扫了一眼名册,这些中进士的生员们,有一半来自寒门,一半来自勋贵门阀,比例相差不大,虽然寒门士子在全国人数较多,但是由于这年头没有活字印刷术,纸张也昂贵,所以寒门的学子们在战乱中,可能连诸子书籍都凑不齐,更别说复习到位了。
    门阀的贵族子弟,既有私塾教喻的传授,又大部分进入太学院进修,掌握时政,接触上层社会的许多观点,视野开阔,所以在考试中,还是能够占据许多优势。
    官职补缺任用方面,也大多是寒门子弟外放地方,勋贵子弟留置京师,虽然符合目前你的形势,但是对于长久而言,不利于打压门阀势力,京城内的读书人、后起之秀,还是多与出身勋贵有关系,这不是罗昭云想要看到的。
    “恩,从前十名里,留下三个外地的进士,留在京师,进入翰林院任编修,了解一下朝堂规矩和新颁政令,日后再做它用,其它无疑义。”罗昭云并不做大调整,因为这是大华第一次科举,不论是正规性,还是人数上,考试内容上,都没有达到他的满意,所以,没必要在这里面细扣了。
    “臣明白。”杜如晦拱手施礼,退回了文官尚书班列。
    罗昭云扫过大殿众官员后,目光看向礼部尚书温彦博,询问道:“温尚书,上次朕交待的科举新制,是否拟定出来了?”
    温彦博被皇帝点名了,立即站出来拱手道:“回陛下,基本拟定出来了,按照陛下出征前所交待的圣意,新的科举制度,打破前朝的惯例,扩大了招生比例,同时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在乡试之前,各县城的散户读书人、学府童生,举行一次摸底考试,也是基础考试,过线者称为秀才,有了进一步考试的资格。然后各县城、州城的秀才,聚集在郡下治所的郡城参加考试,便是乡试,定在每年八月份,也名‘秋闱’,考过者为举人。
    “各地举人需要再入京赶考,朝廷建立主考贡院,在开春二月进行‘春闱’考试,通过者可称贡士。最后,所有贡士在殿前进行一次终极考试,角逐最终名次。朝廷会放三甲榜,第一甲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八十人,赐同进士出身。选士共计百人,到时可陛下及吏部,可根据排名和性格、能力,委任官职!”
    朝廷文武官员,听到这些新的规矩,都有些莫名其妙,以前似乎并未听过。
    什么状元、榜眼、探花,什么三甲放榜,进士及第等等,而且人数也增加不少,不过秀才之名,似乎被变低了,增加了举人、贡士的身份。
    不过,貌似更加严谨、繁琐,比前朝的科举考试,明显更加重视,扩大人取士人选。
    “甚好!”魏征、房玄龄等人不断点头,认可了这种制度,其它朝廷官员也没有出声提出质疑。
    在汉朝使用察举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材称之为“秀才”。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
    到了隋代,隋文帝开辟华夏科举制度的先驱,他当时觉得,自汉代开始的举荐制存在弊端,容易埋没真正的人才,遂废弃举荐制,改革科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优秀人才,因考试极为严格,标准较高,隋代考取进士等级的秀才者,总共不过十人,但这充分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算是历史性进步。
    在《北史·杜正玄传》记载了当时“策论”的难度,主考官拿着杜正玄的《策论》给宰相杨素看,杨素质疑说:“即使周公、孔子转世都不能考取秀才,你们怎么能随便私下举荐人?”后经杨素亲自考核,也感叹曰:“此真秀才,吾不及也!”
    不过,隋炀帝等级之后,只有在大业年初,举行过几次科举制,后来随着他野心膨胀,四处北巡南巡,导致科举工作搁浅了,特别是三征高句丽,天下大乱等等,使科举断了数年,无暇再顾了。
    如今,罗昭云结合宋明清的科举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秀才、举人、贡士、三甲状元等,引入到这个时代,更加通俗易懂,同时把名额逐年增加,补充到官员队伍中,打破门阀贵族的仕途垄断地位。手机用户看江山争雄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32554.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小说]我用阵法补天地
  2. [玄幻小说]雷武
  3. [穿越小说]人间苦
  4.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5. [玄幻小说]百炼飞升录
  6.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7. [修真小说]最强末世进化
  8. [都市小说]讨逆
  9. [其他小说]碧落长安
  10.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11. [其他小说]大宇宙灵域之欢迎来到幸福村!
  12.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13. [其他小说]盖世狂龙
  14.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15. [其他小说]龙王殿齐天
  16. [其他小说]女权世界修仙记
  17.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8. [其他小说]快穿之女配想开了
  19.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20. [其他小说]大赵嫡次子
  21. [其他小说]三个缩小版大佬带百亿资产上门
  22. [其他小说]整个班都是无敌大佬
  23. [穿越小说]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24. [其他小说]陆长生系统签到500年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