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红楼求生存[综] > 329.废太子33
    药铺的想法很直白,要是自家边上有一个官府督办的产院,  对自家的声誉、信誉都是一种认可。对自家的生意,  也只有好处。几个大的生药铺子,  直接向负责此事的太子投书,  可以免费或者半价提供现成的院子。

    太子攥着这些投书,让东宫的属官、还有户部的主事,去查看那些药铺提供的院落大小、房舍的新旧程度。万一需要改建,  房主的意见等等,  都要一一收罗仔细,各项查问明白。

    东宫的属官,也都跟着太子投入了这项调查活动中。

    三日后,  太子择中了六家院子,三家分布在中等收入偏低一些的市民居住区域,  三家靠紧贫民居住的区域。

    “父皇,  儿臣想先在这几家院子做试点。富裕一些的人家,一般都有财力,请稳婆上门接生。穷苦一些的,  多是在家生产。要是他们能因为免费,  把产妇送去这几家产院,  最后孩子大人能平安,  也就不白建这些产院了。”

    圣人仔细看了太子的规划,  从稳婆、医女的人员配备、培训,  到基本的药品准备,  都考虑的很细致。

    “我儿想的周全。就按你这个来吧。”

    “父皇,  有关产妇、新生儿的册子,儿子也召集精通妇儿科的专才人士,编写了一个粗略的产妇、新生儿照料指导。”太子递上蝇头小楷抄写的《妇儿百日篇》

    这《妇儿百日篇》是从生产前一百天,到生产后的一百天。产前的一百天,主要是关于产妇的,产后的一百天就主要是关于新生儿的。从妇人怀胎临近七个月,可以到产院免费诊查三次。过了七个月,每月一次,中间含有纠正难产体位的艾灸方法,跪姿指导等。新生儿则有脐带的护理、小儿拍奶嗝、母乳不足的补充喂法,甚至如何为新生儿洗澡,都有讲解。

    最后则附上了京中著名的妇儿郎中的姓名,其所在药铺及药铺相助的产院。

    圣人手指轻敲这最后一页。

    太子赶紧解释,“父皇,这些药铺虽为了名利,但也切实为产妇、幼儿,提供了帮助。儿臣想在产院的门前立碑,表彰这些铺子。”

    圣人点头,表示理解。

    “至于产院的帮手,儿臣不想再花钱请了。享受了免费生产的妇人,以后可以通过来产院做工,比如帮着清扫、或是洗洗铺盖等。也可以在产前,用帮忙来做事,抵扣费用。儿臣还想让在慈幼局里的那些女孩子,七岁以后就到产院去打个下手,耳濡目染,学些医女的本事。长大后,再专门教导一二年,还可以派去州县的产院做事。”

    时下的穷苦人家,常有弃掉女婴的。慈幼局收养了女婴,一般是等人领养,特殊的身有残疾的,长大以后,也就在慈幼局帮忙做事了。

    “好,好。成贤,好好干。仁心呐,我儿有颗仁心啊。”圣人感慨万分。

    太子在京,忙着为帝国未来的人口总数,添砖加瓦。贾赦在边,忙着为帝国现在的民众安危,戍边拒敌。

    每年的秋冬,草原的生活艰难,鞑靼都免不了要犯边的。几次规模不大不小的冲关犯边,都被打了回去。

    贾赦到了西北,就被指为营官,每天领着营下的一千人训练。他虽有荣国公世子的头衔,也能跟军中的士卒、将官混到一起。而贾赦的那几个长随——贾武等人,原就是老公国留给贾赦的,父祖也皆是随老国公,在西北战场的死人堆里熬出来的。他们年轻的时候,还随着贾代善上过战场。这次贾赦来西北军中历练,贾代善还把自己身边的、另外几个得意人,都派给了儿子。有这十几个人,每次簇拥在贾赦周围,轮到他这一营出战的时候,贾赦凭着武艺高,身边护卫得力,每次都身先士卒地冲杀在前。而他领的那一营兵,被这样的营官激励,早成为对阵厮杀中的、一股不可小觑的战力。

    镇北侯明年就是戍边的第十年头了。圣人一直秉着,十年一换戍边将领的准则,不会让谁在北边辛苦一辈子,没了回京的期盼;也不会让谁在边关,有拥兵自重的机会。这回保龄候过来,是来早了一年多接手。但兵部给镇北侯的指令,是要他用半年的时间交接。等明年五月,才可离边返京的。前后一算,他在北边戍边,也就只差个半年左右,就是满了十整年。

    镇北侯看着贾赦领一营士卒回来,保龄候的长子、次子和三子,都各领一营回来。对这四位年轻小将,在战场的表现,镇北侯当着保龄候不停地夸赞着。

    “候爷的外甥,有老国公的风采。侯爷的三个儿子,也不遑多让。真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保龄候心里得意,嘴上还装模作样地谦虚,“镇北侯过誉,过誉了。您那几个儿子,才真的都是独当一面的英才。依老夫看,假以时日,当也能凭战功封侯的。”

    保龄候这话,挠到镇北侯的心痒痒处。他虽是行武世家出身,父祖身上并没有什么世袭的勋位。虽有妹妹在宫中连生了二子一女,圣人对他另眼相待的原因。可他这镇北侯爵位,也是他自己刀头噬血,千军万马中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不然,妹妹从淑妃降为惠妃了,圣人怎么会仍相信他这个镇北侯,依旧让他领军呢。

    这十年的戍边,不仅他封侯了,也成全了他的二个嫡子和一个庶子。三个儿子都是厮杀出来的将领。都因战功,得以在军中立足,这也是镇北侯,在北军中的依柱。

    明年回京,带不带儿子回去,一直是盘旋在镇北侯心里的一个问题。留下,是有能博到军功的机会;可自己不在,儿子少了照应。保龄候为了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和外甥,必然会有所偏颇的。带回去,再想有领兵的实权机会,就难了。

    镇北侯甩甩头,回京日子尚远,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慢慢想,先守好边关重要。

    史候年轻的时候,曾随父祖来镇守过边关。这次再来边关,他心里明白,是圣人给他机会,让他带带自己的下一代。因为儿子和外甥贾赦是表兄弟,外甥又是太子的唯一伴读,相交莫逆。这是为太子储备将领、积攒军中势力呢!

    如此机会,史侯心里想的明白,对镇北侯他更客气了几分对待。能平稳渡过这半年,对镇北侯好,对自己也好。所以他才借话,传递出自己想留了镇北侯的儿子继续戍边的愿望。

    当战报递到了京城的时候,圣人正在养心殿和内阁商议政事。圣人阅罢战报,将其交给诸阁臣传看。

    等阁臣们都看过了,圣人当着众阁臣的面,对贾代善说:“荣国公啊,恩侯不弱于你当年啊。”

    贾代善谦虚地笑笑,“圣人,恩侯这些年多是在您的眼下,在宫里学习,文韬武略的,都是您派人教导。这功该是圣人您的。”

    圣人笑着接受了贾代善的推功,转头又对张太傅说道:

    “太傅,朕给你挑的这女婿,够好吧?”

    张太傅立即笑了,“圣人慧眼如炬,择了恩侯,实是小女的福气。”

    张太傅一边说,一边拱手谢圣人。

    圣人越满意了。

    “荣国公,兵部先按这战报,拟了封赏,尽快报上来。年前去边关。”

    “是。”贾代善站起来应了,把战报的副本,收入袖中。

    这一年,基本是风调雨顺的。边关的零星战事,只是朝政锦上添花的点缀。连着几场雪,也都是洽洽好的厚度。京畿的民众,都沉浸在祥和的幸福气氛里。

    说罢西北的战报了,圣人唤梁九,把西北的堪舆图摆出来。

    圣人的手指,沿着西北那一线滑过。他心里明白,自己这二十年时间里,凭借武力,按捺了朝野的不稳定因素。但是西北这一线,只要后代君王里,有一任懦弱一点儿,就是被这些窥视的虎狼,欺到头上撕咬的时候。

    工部郭尚书试探着问道:“圣人可要对西北用兵?”

    圣人抬眼扫视阁臣,无奈叹口气,“非是朕想对西北用兵,而是鞑靼虎视眈眈呢。每年的北边的军资,就不是个小数目。在西北用兵,是早早晚晚必须的事情。若不趁着朕尚能骑马上阵,怕来日给子孙伏祸。”

    郭尚书点头,道理是这样的没错,可打仗得有兵械、得有战袍、得有……郭尚书越想,他的脸色就越难看了。

    张太傅知道对西北这一战是免不了的。

    “要是明年风调雨顺,当能攒点粮银。就怕不够。”

    余者都心有戚戚,这朝廷看着没啥事儿,可哪块一动,都得用大笔的粮银啊。

    等阁臣都散去了,太子俯身在堪舆图上,手指沿着圣人滑过的地方轻扫。

    “成贤,你怎么看?”

    “父皇,儿臣看对西北用兵,不仅难在后勤的粮草供给上。我朝的军械,依儿臣看,尚需要要改进一些。”

    圣人挑眉,等太子继续说。

    “火器营,现在是单筒的,威力还不足。每次都是现装□□现点火。要是能够改进,临阵将挥大作用。还有火炮,太笨重,也不适合拖去草原。打造刀枪的铁,儿臣认为该换了淬炼的方子,看怎么能多造出一点儿削铁如泥的兵器来。这样再对西北的胜算,胜算也能多几分。”

    圣人点头,以指敲桌,通过太子参与朝政的这半年时间,他看明白了,太子是一个有大局观、做事却以小谋大的老成性子。不论是治河,还是产院,都是从细微处着手,调查清楚了,才脚踏实地去做。短期成效可喜,十年、二十年之后的长期效果,更是可期。

    圣人欣慰,儿子这般年纪,就有这样的做事心性,要是能心狠一点儿,徒家江山的基业,会更牢靠了。手机用户看红楼求生存[综]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30579.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