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振南明 > 第十四章 新军与军校
    结束这场君臣议对后,朱慈烺独把路振飞留下。

    “本兵觉得若想荡虏平寇,光复神京,该有怎样一只军队?”

    路振飞稍作思忖便答道:“回禀陛下,自然是岳家军、戚家军那样的强军。”

    说完之后路振飞又觉得有些不妥,便补充道:“当然,这只军队必须是忠于陛下,忠于朝廷的,绝不能冠以臣子将领的名号。”

    朱慈烺微微颔首道:“本兵说的不错,朕也正有此意。太祖一手创立军户制度,及至万历年间便已糜烂不堪,这才有了募兵。可各镇所募之兵战斗力仍然有限,不但被建奴压制,甚至连剿匪有时都力不从心。朕一直在想,问题究竟出在了哪儿。”

    稍顿了顿,朱慈烺接道:“如今,朕想明白了。其中症结在于家丁、亲兵制度。凡是总兵、副将,甚至参将、游击都能拥有相当一部分的家丁、亲兵。这些家丁、亲兵是将领真正的嫡系,即使将领调任,他们也可以跟着调走。故而这些亲兵、家丁可以在军中享受到高人一等的待遇。不论是军饷还是甲胄兵器,他们都是最好的。久而久之,普通士兵自然心生不满。”

    朱慈烺背负双手在殿中踱了几步,慨叹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啊。普通士兵觉得既然家丁、亲兵吃穿用度高人一等,作战时候自然也要冲在最前面。真的打起仗来,普通士兵肯定会消极怠战,出工不出力。可家丁、亲兵再多,几也不过几十、几百,指望靠这几十、几百人打胜仗,不是痴人说梦吗?”

    “陛下圣明。”

    路振飞对此也是深有感触:“臣在淮安练乡勇时便有此感触,故而团练之中不设家丁、亲兵。”

    朱慈烺神色一振道:“故而朕要练新兵,练兵之法尽数按戚少保《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中所书。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定要练出一只悍不畏死的强军。这新军的名字朕也想好了,就叫神策军!至于军将的选拔也要改一改。朕决议开设皇明军校,培养军官。”

    路振飞微微愕然,按照戚少保之法练新军他可以理解,可皇明军校是什么意思?

    朱慈烺就知道路振飞会感到困惑,便解释道:“这皇明军校类似于国子监,国子监培养出来的监生可以做文官,这皇明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便能任军官。本兵以为如何?”

    路振飞还是比较开明的,他微微颔首道:“陛下此举大善,只是这皇明军校该有谁人执掌?”

    “朕会亲任皇明军校的校长,咳咳,就是祭酒。”

    路振飞恍然大悟。所有科举出身的官员都要经过殿试选拔,而殿试是天子亲自出题并主持的。经此一试后所有官员便都理所当然的成了天子门生。文武相应,这武将的选拔权自然也得掌握在天子手中。以往武将的选拔多是各镇总兵推荐,朝廷对他们推荐的名单不会有异议,就是走个过场而已。久而久之,这些提拔起来的将领就成为了那些总兵的私将,不会念着朝廷的好。这也是为何崇祯末年,诸镇总兵军阀可以肆无忌惮的培植心腹,听封不听调。

    现如今,天子是想收回这项任命将领的权力,把这项权力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至于为何皇明军校的执掌者叫校长而不是祭酒,路振飞觉得也很好理解。天子毕竟是天子,如果兼着一个祭酒的名头,不怎么好听。但如果用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校长”代替,至少面上不会让人觉得天子吃相难看。

    皇上真是天纵英明啊!

    “老臣愿为陛下效死力,定将这皇明军校办好!”

    作为兵部尚书,路振飞的表态还是很重要的。

    原本朱慈烺还以为得颇费一番唇舌。谁曾想路振飞竟然这么痛快的答应了。

    “朕以为这皇明军校既然要办,就要接受所有人报名。凡是新军中的士兵,皆可以报名。至于各镇总兵的子侄,也可以报名军校嘛。国朝唯贤取才,朕相信他们也不会输给普通士兵的。”

    路振飞在官场混了大半辈子,如何听不出天子的弦外之音?

    天子让各镇总兵子侄去读军校,名义上是对他们器重,实则是收回这些武将任人唯亲的权力。要不陛下为何要强调国朝唯贤取才呢?至于这贤与不贤还不是陛下说了算?路振飞相信,用不了多久皇帝陛下就能拥有一只绝对忠于朝廷的军队。而这只军队的各级军官将都是皇明军校毕业的学员,他们是毫无疑问的天子门生,将牢牢地绑在对天子的效忠链条上。

    皇帝陛下这招釜底抽薪,真的是高啊!

    “陛下放心,老臣便是肝脑涂地,也要为陛下练好新军,至于皇明军校之事,这几日便会着手去办。”

    在路振飞看来,皇明军校不同于一般的朝廷机构,其执掌者是天子本人。如此一来,那些御史言官即便想要大放厥词,质疑皇明军校的合法性也不知从何说起。

    “有劳本兵了,朕等着好消息。”

    “老臣告退!”

    路振飞又冲朱慈烺躬身行了一礼,恭恭敬敬的退出殿去。

    兵部尚书离去后,刘传宗和赵信齐齐入殿。

    “奴婢、微臣叩见陛下。”

    如今他们二人的身份是东厂提督、锦衣卫指挥使。

    这道旨意一出便遭到了御史言官的一致反对,但皇帝可以发中旨,不必经过内阁、六科。对那些言官的聒噪直接无视就好。

    朱慈烺认为崇祯朝之所以会出现政令难以下达,圣旨不出紫禁城的情况,和崇祯皇帝荒废东厂、锦衣卫有很大关系。

    管理的核心是制衡与监督。自永乐之后,文官势力便急剧膨胀,正是因为有锦衣卫和东厂监察,才能够勉强压制。

    而崇祯登基后,轻信文官之言,荒废了东厂和锦衣卫这两大机构,等于是自断臂膀,自绝耳目。

    任何权力失去监督都会变得疯狂,这绝不是朱慈烺希望看到的。

    所以他要复起东厂、锦衣卫。文官集团们自然可以破口大骂,但这丝毫不会改变朱慈烺的决定。

    ......

    ......手机用户看振南明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27447.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其他小说]女尊之权重望崇
  2.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3. [修真小说]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4.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5. [其他小说]殿下盛宠令:甜心乖乖,亲一口
  6. [其他小说]陆少的暖婚新妻
  7. [都市小说]讨逆
  8. [其他小说]影视世界生活录
  9.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10. [玄幻小说]极道剑尊
  11.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12. [都市小说]龙王令
  13.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14. [玄幻小说]帝霸
  15.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6.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17. [玄幻小说]九星神龙诀
  18. [科幻小说]裂天空骑
  19. [修真小说]五仙门
  20. [玄幻小说]苟道不死
  21. [其他小说]不好笑不要钱
  22. [其他小说]花店不是为了花才开的
  23. [其他小说]噬念魔意剑
  24. [其他小说]我家官人姓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