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报道任务后,程婷婷需要完成自己之前一直在跟的深度报道,她的几个新闻策划也需要跟进,虽然很遗憾,但是,也只能同江凡分开,而江凡现在也必须独立地负责一些报道板块,这一段的过程中,两个人在追逐打闹时,拥有了不小的默契,现在也只能约定好常常联系,作为一对合作愉快的搭档,自然有很多地方可以帮忙。
其实江凡同那些老记者们又合作了几次,虽然没有再次刻意的表现什么,江凡的工作态度和采访能力还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程婷婷在同江凡合作的时候,已经由原本只是带着新手入门的心思,转变到在采访和写稿中大加交流起来,已经很符合合作拍档的情形了了。
不过江凡毕竟需要单独的适应,所以,在报社这样安排后,程婷婷也没有阻挡的理由了,只能回头多在一起聚聚。
江凡虽然遗憾于自己不能够再跟随着程婷婷继续采访了,但在想到自己可以拥有了更为自由的报道权力后,油然而生出了无限的憧憬。因此,他很快收拾好心情,开始到了新的工作。
即使如此,江凡忙于报社分配的琐碎的报道任务之余,依旧没有忘记跟在其他记者后面开始新的学习之旅,在他的规划里,这才是他能够在职业道路上前进的根基。
说起来,江凡的处境还是有点尴尬的,在之前的报道活动中,江凡逐渐显露出一定的素养,至少,已经可以在正常的记者行列中立足了。
不过限于身份,江凡还不能真正获得正式记者的待遇,现在,他的工作仍然局限在边缘报道。
其实报社分配的工作也无非是这几样,江凡现在还没有一个正式的身份,所以,需要做的事情除了正常的报道任务,还需要帮着打杂做事,每天需要做的除了自己的工作,也要在本岗位上为报社做一些基础工作。
当然,报社并不是过去的血汗工厂,没有那么多的杂活累活,江凡明白,现在自己也可以稍稍放松,但他清楚这么做的后果,那是自断后路的短视之举。
因此,江凡还在勤勉地表现着,还好,每天无非是帮着改稿和做一些编校,整理材料。不独江凡,其他几个实习的新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如果有人愿意提点他们的话,看起来,这可不是潜规则,甚至,这可以说是报社的一种传统,为了锻炼新人的传统。当然,其他老记者的手段多少有点使用苦力的嫌疑,相形之下,江凡之前跟着程婷婷就好过多了。
程婷婷自然没有这样的心思,想着将江凡进行怎样的一番压榨,不过说实话,这样的美女面前,所谓的压榨对于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来讲,是件好事,也是不用质疑的了。
不过前一阶段的表现还是给江凡一定的福利了,虽然他每日勤快地出去采集素材,回来后也会有人自觉不自觉地招呼他做事,但由于起始阶段的出色表现,现在报社里换水送快递邮件等等杂乱的事情江凡倒是不用参与进去了。
不过江凡还是注意到老人们有自己的骄傲和优越感,江凡的成就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年轻人的激情之举,真正要做下去的话,还是要他们这样久经历练的老人手才行。
一些心胸不太好的甚至出现了一些排挤的小举动。
江凡虽然了解这些,不过现在还在低调阶段的他没有太过反感,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没有必要生气或者看得太重,他明白,眼勤手勤,心思活跃,处好关系,一切都不是问题了,恰好,他都可以做到。
两周后,江凡的工作从帮助老记者们整理录音、收集资料和做每日新闻备忘录中解脱出来了,毕竟刚开始他跟的是辉哥,现在辉哥依旧在社里有意无意维护江凡着,转到采访部里也不过是程婷婷带着跑了几期新闻,程婷婷也开始亲近起江凡。
因此,江凡出了几次相当不错的稿子后,主任郭子来开始偶尔提点江凡,这个信号很快就传开了,老手们理解风向的能力还真不是盖的。
江凡现在的苦恼也只是身份问题了,让他感到安慰的是,稿件薪酬这种账面收入还是可以取得正式记者的同等待遇的,车马费情况还要看有时跑那条线了,至于别的,江凡即使已经知晓某些门道,现在还不敢真正开展,那是需要足够手腕的,江凡自认还不够格。
一般而言,江凡这样的新人做的事情其实是从打杂开始的,然后逐渐地参与到报社的运营中,以此达到熟悉报社流程的目的。
但是在江凡的努力下,他在起始阶段对于报社认知的程度做到了相对熟悉的阶段,这是件好事,意味着更快地掌握报纸这种重要媒体的规律,更好地融入报社里。
江凡做新闻稿很快就有模有样了,采访部里也算是认可他的能力了。
外人看来,江凡是个很有人缘的记者,不仅是同事,同那些被采访人的关系也非常的亲密,江凡即使做完报道,也不会就此翻过篇章,而是经常同他们联系。
采访部主任郭子来偶然一次就因此过称赞江凡,说到江凡能够同被采访人保持联系,这是拓展人脉的基础,也是记者要修炼一辈子能力,当时还语重心长地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
这一段时期的江凡是一个热心活跃的人,相对于普通的实习记者,他算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即使如此,在报社里那些资历较浅的人面前他也总是非常的谦虚上得好学,平时的工作中从事总是抓紧时间请教各种问题。
说实话报社的人都是有一种好为人师的态度和爱好,不仅乐于回答问题江凡的问题,也赞赏着了江凡虚心好学的态度。所以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都一致认可江凡是一个天生适合吃记者这种饭的人了。
报社是一个并不完全讲究资历地方,像江凡这样的能力足够的人即使是个实习生,也能很快的就脱颖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江凡已经能够独立的出稿了,有时也在做独立的采访和报道。
不过令部分人称奇地是,江凡做的东西似乎总是很符合报社的主任和编辑的心意,所以江凡的毙稿率并不高,考虑到江凡进入报社的时间并不算长久,这个事情,也足以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了。
至于江凡平常主动请教问题,甚至求助到主任等人头上,那不是很正常嘛,新人有求知欲可是一件好事。即使有人,看到江凡经常出入几个主任的办公室,人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认为江凡是在请教一些工作上的经验,就好像他经常同其他的资深的记者和编辑所做的工作一样,这也符合人们对于江凡的认知----一个一个勤奋、努力又善于虚心学习的新人。
事实上,即使是那几位主任副主任他们心里面也莫不是如此想着,也许只有江凡一个人知道真相,但是他又怎么会说出来呢!
所以最后造成的结果总是,让人们感叹着江凡对于新闻报道的天赋,每每江凡完成采访后,同报社这些人谈论完稿件后拿出的成果总是切中要害,因此江凡屡屡完成着高于平均水准的作品。
人们也因此更多惊叹着一个新人的所可以达到的成就。
唯有编辑部的一干人手倒是酸溜溜的开玩笑,称编辑部流失了大才啊。
江凡听到这种消息,很谨慎地保持着立场,不敢置喙,他可太明白报社里前一段时间采编分离正式确定后的人心了。
不过看来,报社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原本高层强力推动,效果显现后,报社里已经逐渐认同了这次的改革了。尤其是在报社里大部分中层也开始坚定地支持这件事情,看起来改革大势已经是浩浩汤汤,无可遏制了。手机用户看璀璨心生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788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