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158节 周人的来源
    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长子虽然早早已离世,幸还生有伟大的武王。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

    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天帝监视你们众将士,不要有什么二心妄想!

    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绵》:周人的来源

    周王族十三世祖、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从豳地迁徙到岐地,定居在渭河平原,奠定了周族兴盛的基础。作为农业民族,土地就是根本,能否占有并支配广阔丰美的土地,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周人历史上的几次迁徙,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对肥沃土地的追求,因为地利之美,足以为王。周人的历史是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是太王古公亶父把周人迁徙到岐地,开始建设这里的。正是太王迁岐的重大决策和文王的仁德,才奠定了周人灭商建国的基础。

    周人早先所居住的豳地,人们挖地窖建窑洞,还没来得及好好地建筑房屋和厅堂。由于农业的落后和强悍游牧民族的侵扰,促使古公亶父举族迁移。《孟子》中记载:周太王居住的豳地,狄族人经常来犯;周太王用动物皮毛和丝绸布帛来侍奉他们,都免不了被侵犯;用狗和马来侍奉他们,也免不了被侵犯;用珠玉宝贝来侍奉他们,也免不了被侵犯;狄族人想要的,是周太王的土地。

    古公亶父率领姬姓氏族,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周原水源丰富,气候宜人,土地肥美,适合农耕和狩猎,岐山又是天然屏障。姜女是当地平原民族姜族的长女,周与姜联姻,意味着古公亶父被承认是周原的占有者和统治者。在苦菜甜如麦芽糖的辽阔平原上,周人怀着满腔喜悦和对新生活的憧憬投入了劳动,他们刻龟占卜,商议谋划,欢天喜地地安家定宅,封疆划界,开渠垦荒。

    与落后的豳地相比,平原文明的标志就是建造房屋。周人走出了地穴窑洞,在地面上修屋筑室,是周人安居乐业的开始。这是周族初兴的象征,也正是古公亶父迁岐的伟大功业。“腾腾、轰轰、登登、嘭嘭”,这种嘈杂的劳动场面,烘托了劳动的气氛。洪天的鼓声被淹没在铲土声、填土声、打夯声和笑语声中,真是朝气蓬勃、热火朝天。成百道墙一同建起,既是对自己建筑技术的夸耀,又显示了周人的自强自立、不可侵犯的精神。

    周人营建城郭,建设宗庙,构建中央机关,设官分职,发展农业生产,使得周族逐步强盛起来。豳地和其他地方的自由民,视古公亶父为仁人,他们扶老携幼纷纷前来归附。昆夷再也不敢轻易侵犯周人,日益强大的周族开始蔑视昆夷。

    虞芮两国的国君为了争田久而不决,于是说:姬昌是有德之人,让他来裁定吧!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周地,到了周边境,看到周人耕田的相互让出地边,走路互相让道;进入周都邑,他们又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头发斑白的老人活得很好也不需要扶助;到了周朝廷,更发现周人士大夫卿大夫之间有礼有节。虞芮两国的国君非常惭愧,说:我们真是小人,不要再踏进君子的朝廷里啦!于是两国的国君让出了所争之地作为间原。文王用自己的睿智和文德,平息了虞芮两国的争执。

    大瓜小瓜瓜蔓长,周人最早得发祥,本在沮水漆水旁。太王古公亶父来,率民挖窖又开窑,还没筑屋建厅堂。

    太王古公亶父来,清早出行赶起马。沿着河岸直向西,来到岐山山脚下。接着娶了姜氏女,共察山水和住地。

    周原土地真肥沃,苦菜甜如麦芽糖。开始谋划和商量,再刻龟甲看卜象。兆示定居好地方,在此修屋造住房。

    于是在此安家邦,于是四处劳作忙,于是划疆又治理,于是开渠又垦荒。打从东面到西面,要管杂事一样样。

    先召司空定工程,再召司徒定力役,房屋宫室使建立。准绳拉得正又直,捆牢木板来打夯,筑庙动作好整齐。

    铲土入筐腾腾腾,投土上墙轰轰轰。齐声打夯登登登,削平凸墙嘭嘭嘭。成百道墙一时起,人声赛过打鼓声。

    于是建起郭城门,郭门高耸入云霄。于是立起王宫门,正门雄伟气势豪。于是修筑起大社,正当防戎那大道。

    既不断绝对敌愤,邻国也不失聘问。柞栎白桵都拔去,道路畅通又宽正。昆夷奔逃不敢来,疲弊困乏势不振。

    虞芮两国争执平,文王启发感其性。我说有臣疏化亲,我说有臣辅佐灵。我说有臣善奔走,我说有臣御敌侵。手机用户看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666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