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禹叹了口气,对岑文本说道:“岑大人,蜀王殿下内心可还是恨着我们的啊。这张玄素学问还是不差的,不然也不会被前隋文帝、我大唐太上皇都看中,出任前隋废太子杨勇、息王建成的师傅。张玄素所学、所教都是‘内王外霸’的治国学问,在内施行仁政。满足国内百姓的需求,对外施行霸术,打压分化拉拢诸国,可谓是最好的帝王之学,也最适合聪颖果敢的蜀王殿下学习,至于前隋太子杨勇被废,那是因为杨勇的对手是有才无德,心思狡诈的前隋炀帝杨广,前隋文帝又偏信自己的皇后——孤独皇后;息王建成被杀,更是因为息王建成碰到了英明神武的我大唐皇帝陛下。这都是他们的命数,与张玄素无关;再说了一个良医,哪一个手底下没有治死过几个人呢?依我看呐,这张玄素已经教过两个废太子了,他教授储君的经验,应该是如今整个天下最独一无二、最丰富的了,他作为蜀王殿下的师傅,我觉得是最合适不过的啊。我相信,他一定会用心教出一个最出色的、最成功的大唐储君,大唐皇帝的。蜀王殿下也必将成为让他张玄素一生引以为傲的的最优秀的学子。成为我大唐最优秀的帝王的。”
萧禹沉思后,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对太监总管王富贵说道:“去替朕查一下。晋王李治除了他自己的宫殿,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接触的最多的人是谁?”
“是,陛下”。王富贵躬身领命,离去。
晋王李治在弘文殿的举动,太出彩,太另类了。当弘文殿的所有学子都深受孔颖达、于世宁这些当世大儒尊崇儒学理念,深深影响的时候,只有晋王李治一个人怀有治国安民之理念、见识,这太令人怀疑了。如果晋王李治不是天纵奇才的话,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有人在暗中教授李治治国安民的知识,在暗中培养李治,在教导李治,李世民想知道这个教导李治的人,是谁?
弘文殿内,李治先是隐忍不发,之后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处事方式,让李世民感到异常的熟悉,他内心里猜到了一个人,但是他却不敢确定,他让太监总管王富贵去查晋王李治接触最多的那个人,查暗中教授晋王李治知识的那位师傅,也是想印证自己的想法,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半个时辰后,太监总管王富贵返回了太极宫,向大唐皇帝李世民禀报道:“回禀陛下,据老奴查证,晋王殿下除了回自己的宫殿之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大安宫,每天下学后,都去大安宫,而接触最多的人是.......”
李世民开口道:“是太上皇对吗?是太上皇一直在暗中传授李治治国安民的知识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对吗?”
王富贵吃惊的看着大唐皇帝李世民,点头说道:“回禀陛下,正是太上皇每日在询问晋王殿下的学业,传授晋王殿下知识。”
李世民缓了口气,激动的说道:“是太上皇,确实是太上皇啊。朕的判断,没有错。隐忍不发,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心有大局,心有战略,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不在乎一两场战争的失败,只关心战略的布局,关键点的落子成败,这是天下最高明的战略大家、权谋大家,太上皇的惯有的为人之道,处事方式啊。如此熟悉,如此明显,朕怎么会看不出来?会认错呢?”
之后,李世民就陷入了沉默。良久的沉默之后,李世民满怀感慨的说道:“太上皇为何会暗中传授雉奴知识呢?是太上皇也看出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挑不起我大唐江山社稷这千斤重担吗?太上皇认为,雉奴可以挑起大唐江山社稷这副重担吗?是啊,虽然雉奴尚且年幼,比蜀王李恪年龄上,要小很多,但是雉奴毕竟是朕的嫡子啊,德行才学也是十分出众啊。”(未完待续。)
ps: 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手机用户看大唐魔术师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005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