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我在大宋搞山寨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国为华
    一个政权,用什么方法治理地方,这是个统治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宋杰显然是没有任何经验的,这个问题之前有人提过,不过那个时候最大的问题是生存,宋杰完全顾不上这个事情。
    不过既然丁平提起,宋杰便不得不再次考虑这个问题,毕竟现在颜神城已经在一次又一次的大战中活了下来,现在连宗教界人士都已经盯上了自己的地盘,准备来传教了,宋杰便已经意识到,是应该有所反应了。
    对于这件事,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梁尚君。
    “郡公,天下人现在都在看着咱们呢,就是治下百姓也是如此,完颜雍的册封我们定然不能接受,现在我们也没有投宋的打算,便只剩下自立一途可行。”
    “若是自立,便需名正言顺,起事之时我们檄文中便已言明,郡公你是广平郡公之后,当时可继承祖宗名号,不过现在别人怎么称呼我们呢?我们现在又属于哪一国?”
    “若是复唐之称号,又不合适,老朽建议可立为奄国,郡公称为奄国王,宋氏始于高辛氏,是黄帝后裔,殷商帝乙封子孙在奄,是宋氏始祖之一,而鲁国便是建立在奄国故地之上,郡公复故奄之地正是理所当然。”梁尚君似乎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于是在宋杰提出后便立刻建议道。
    宋杰一听叫奄国,心中一阵抵触,这个名字听起来也太那个什么了吧。
    “如果立国,便需建制,一国当有一国之官职,要有科举取士之策,如此才能安民心。”梁尚君接着说道。
    “内个,老师,叫奄国,似乎有些不妥吧。”宋杰忙说道。
    “奄国本就是东方大国,起于商,灭于周,自古就是华夏之地,郡公说的不妥是何意?”梁尚君问道。
    “这个……还有其他名字可选吗?”宋杰皱眉问道,总不能说听起来与阉割同音吧。
    “大禹定鼎九州,齐鲁属古青州之地,若要立国还可称国号为青,以示建立在青州之地的国家。”梁尚君想了想又说道。
    “青国?”宋杰这下表情更加丰富,听这读音特么不是野猪皮的后代建立的国家吗,据说还与金朝有些血缘关系,这不是给人当孙子吗,不行,于是宋杰又皱眉反对道:“不好,青只是九州之一,束缚了我们的志向,既然自古就是华夏之地,那不如就叫华国岂不更好。”
    “这……华国?”梁尚君楞了一下,不知道宋杰为何要提出叫华国,其地理位置在河南,故都在华阳,取华山之阳之意,与现在颜神城所占地盘八竿子打不上干系。
    “是啊,李元昊一个党项人建国都敢叫夏,我们乃华夏后裔,难道还不能叫华国吗,再说我与完颜雍有过约定,南京路我们迟早要拿下啦,不正是华国故地嘛。”宋杰想了想便说道,虽然有些牵强,不过还不算离谱。
    “那……也无不可,宋氏本就是黄帝后裔,用华夏故国封地之名也是可以的。”梁尚君顿了顿说道。
    其实李元昊的西夏本来是以夏州为主体而建立,与梁尚君提出的以青州为名一个概念,但梁尚君显然也没有与宋杰纠结国号的意思,便顺着宋杰的说法赞同了。
    “那好,就叫华国,这名字就定下了。”宋杰说道。
    “郡公,接下来便是如何建制,如何设置百官,如何取士,治国之法也需慎重考虑。”梁尚君又说道。
    “老师,建制,设置百官,取士这都应该,但治国之法岂有定数,不是应该因时因地制宜吗?”宋杰有些不解的问道。
    “郡公,取士用何种方式,考什么内容,这很重要,这将确立我们华国用何种人才,也是我们用何种治国方略的表现。”
    “颜神城起家于商,但我们治理却不能用商贾之法,从古至今也没有哪朝哪代用商贾之法治国,便是吕不韦入秦后,也是用的商君之法,因此华国要取士之道便是需要郡公你权衡之事。”
    “老朽觉得,科目除正科,即词赋和经义外,还可增加杂科,可包括诸子百家之言。”梁尚君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慢慢的说着。
    他其实已经摸透了宋杰的心思,他知道宋杰不可能用黄老之术或是儒家之言来治国施政,从之前宋杰对税制的改革,梁尚君便知道宋杰有着激进的思想,梁尚君本人也倾向于秦法治国。
    不过宋杰的那些想法却又跟秦法有诸多不同,宋杰是希望把商业作为立国的根本之一,这点梁尚君一直比较反对,颜神城一直都处于金人的武力威胁之下,商业发展的环境并不好,后来与大宋有了商贸,才有了比较大规模的外部贸易,总的来说宋家的商业还是以满足山东百姓为主。
    现在情况又有了根本变化,山东河北多地已经脱离金人控制,似乎营商环境有了不同,但是连年战争,百姓现在连吃饭都是问题,哪里有钱去购买宋家的商品。
    现在地方的治理需要了解民生之人,大力发展农末,让百姓无饥荒之虞,再考虑商业之事,这是梁尚君的看法。
    宋杰听了梁尚君的建议后,沉吟半晌后才说道:“老师,诸位,如今我们要立国,无论是取士还是治国方略,我同意老师之法,不过有几点我想补充,数术和百工也是颜神城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建议取士之时增加工科,专门寻找有手艺之人。”
    “当然这些匠人大多不识字,录取之时以实作为主,为此我打算建立几所工科学校,先是要教匠人识字,再让匠人把技艺用文字记录下来,再把这些技艺推广。”
    “另外,各镇,县,州,府皆要建立官办之学,教授内容我们下来再商议,镇学为启蒙可称之为小学,县学以技艺、经史、词赋为主可称之为中学,州府所授之科当以治国理政之学为主,可称之为大学。”
    “小学应当让所有五岁以上孩童入学,由商会统一负担钱粮,学制为五年,然后入县学,这部分由地方衙门和郡公府,嗯……往后应叫朝廷,各出部分钱粮,剩余由各学子家中负担,大学由我来投入钱粮,包括老师和教材也将由我亲自来选定。”
    宋杰接着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这是他第一次把自己关于教育的想法比较详细的告知众人。
    这些想法与后世的思路不无关系,但又有很大的不同,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这句话谁都知道,宋杰当然也不会忽视。
    “郡公,每个镇、县、州府皆办官学倒是不无不可,不过这钱粮花费可是有些太多了,这小学是五岁以上孩童皆入学,那不是由商会把治下百姓的孩童都抚养到十岁以上,这……商会哪里来的恁多钱财,况且商会还要养军,恐怕到时候会入不敷出,导致此策不得不停止。”丁平皱着眉头说道。
    丁平已经负责郡公府的财政两年时间,其实知道商会与郡公府并没有在财政上分开,没钱了都是宋杰东拼西凑,而且宋杰还时不时的要搞些新项目,花钱的地方不少,而且宋杰还要以自己的名义建大学,按照现在商会的收入,肯定没办法支持。
    “此事我也想过,现在的钱粮定然是不够,不过商会可以卖一些东西,如水泥制作之法,白砂糖制作之法,只要不是军工用品,皆可以让各大商户出钱购买,然后商会加大发行商票力度。”
    “现在我们也不用再大规模扩兵,军费不会增加太多,现在八万人,最多扩充到十万人便足够了,等最新式的火枪装备到军队,便不是人数就能决定战争胜负了。”宋杰提议道。
    一些民品的生产技术宋杰打算卖出去,这有许多方面的考虑,一是能扶持一些商帮,特别是那些一直支持颜神城的商帮,算是给他们舍命支持的最大红利,而且还能筹集到教育经费。手机用户看我在大宋搞山寨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0984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小说]我的御兽真不是邪神
  2.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3. [科幻小说]嘉平关纪事
  4. [穿越小说]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5.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6. [其他小说]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7. [玄幻小说]九星霸体诀
  8. [都市小说]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9. [其他小说]鉴宝神眼
  10. [玄幻小说]天道天骄
  11. [穿越小说]北宋穿越指南
  12. [科幻小说]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
  13. [玄幻小说]九龙归一诀
  14. [其他小说]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15. [修真小说]魔门败类
  16. [玄幻小说]一剑绝世
  17. [穿越小说]我在现代留过学
  18. [玄幻小说]凌天剑帝
  19. [玄幻小说]雷武
  20. [修真小说]丧气仙
  21. [都市小说]重生都市之我是仙王
  22. [都市小说]牧者密续
  23.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24.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