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一片伤心画不成 > 第三十四章
    等饺子全部上了桌,太后瞅着一桌形态各异的还冒着热气的面疙瘩问我道:“这些面疙瘩便是饺子?”
    我点点头:“回太后,这些正是饺子,包了菜肉馅儿的。”
    桌子边围了一堆的宫里的侍女太监,均是一脸的好奇。
    “我尝尝。”太后一开口,她身边的侍女便忙碌起来,又是拿银针逐个地验毒,又是递筷子拿碗。
    “哎—请太后娘娘稍等。”
    我笑道:“这吃饺子啊还有个规矩,静瑶包饺子的时候在其中一个饺子里面放了一个银锞,若是谁吃到了,便能代表他明年一年都能有好运气,顺顺利利,梦想<:"="_.成真。”
    太后笑道:“还有这种说法?好好好!看看哀家有没有这个运气。”
    正说笑间,有小太监来报说皇帝来了。
    刘锦一进来,便随之带入一种无形的压力,于是原本轻松融洽的气氛立时就消失了一大半,众人都显得有些拘谨起来。
    刘锦穿了一套金色龙纹袍服,头戴峨冠,长长的眼角微微上扬,豪迈而骄傲。他的身后跟着小太监,捧了个黑色镶金的木盒,里面装的想必是刘锦送给太后的礼物。
    “儿皇见过太后。”
    太后笑着朝他招手道:“来得正好,皇上也来尝尝着稀罕玩意儿。”
    “这是何物?”
    “静瑶那丫头说每缝过年她家乡都要做些饺子吃,这次还特别为哀家做了一些出来,皇上也尝尝?”
    她夹了一个放入嘴里,细细地品着,“呵—还真不错,皮滑馅嫩,没想到看上去样貌平平的面疙瘩还有这等滋味,皇上也赶紧尝尝。”
    我没想到自己一次做水饺,竟然得到太后如此好的赞誉,正在偷笑。却见刘锦一扭头便在人堆中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我。
    他那目光灼灼的眼神让我浑身一冷。
    刘锦抵不住太后的力荐,终于还是举筷吃了一个。我见他勉为其难的样子,心里暗暗骂了几声。
    “如何?”太后问他。
    他点点头,嗯了一声。眼睛却又朝我看了过来,脸上的神情显得很奇怪。他又是寥寥数语后,便起身告辞走了。
    太后一连吃了八个饺子之后便说饱了,剩下的那些都赏赐给了清萧宫的宫娥太监们。我见大家吃得开心,心里也高兴。
    “咦—最后一个了。”不知道谁突然说了一声,“那银锞铁定是藏在这个饺子里面咯。”众人听他这样一说,便纷纷伸出筷子去抢。
    一阵混乱之后,又听有人笑道:“哈哈,明年的运气是我的。”他赶紧塞了饺子到嘴里,嚼了嚼皱眉道:“什么也没有。”
    “怎么会什么都没有?”
    “难道是刚才谁偷偷吃了没说?”
    “银锞子谁吃了快说。”
    “……”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最后将视线都定格在我的身上。
    “那个……也许是银锞子太细,大家吃的太急,所以不小心就吞下去了没发现……”我话音未落,又听人叫了起来:“哎呀,那吞下去会不会有事情,听说吞了金子是要死人的呀。”
    “哎呀,那可怎么办才好……”
    太后大抵是被一群人被吵得心烦,喝道:“全都给哀家住嘴……瞧瞧大过年的你们都说些什么丧气话出来?”
    众人见太后动了怒,纷纷低下头去不敢出声。
    太后若有所思了看了我一眼,突然笑了笑道:“银锞子是哀家吃了,你们可有不服?”
    宫人们听说是太后吃到了银锞子,自然无话可说,兀自拍了一通马屁便很快忘记了这件事情。
    但我却觉得太后所说的话并不可信,如果真是她吃到了,她一开始就会跟众人说,根本就不会藏着掖着。
    我想起当时刘锦看我时的眼神,突然明白过来:真正吃到银锞子的人是他!但至于他为何没有说出来是因为他之前并没有听我说过有关吃饺子的习俗,大概以为我在粗心大意之下包了个银锞进去。
    他吃到了包了银锞的饺子而不动声色是难道是怕说出来我会因此而受到太后的责罚?
    想通了整件事情,却反而让我越来越觉得看不懂刘锦。
    这个晚上我又则转难眠,到了天蒙蒙亮时才勉强睡去。
    大年初一,宫中照理举行酒宴。
    远处不时地传来零星的炮竹声,等入夜以后,宫中更是点起了一排排的橘色的长灯,灯火与建筑遥相辉映,有着火树银花不夜天般的辉煌。
    太后盛装打扮赴宴去了,我暗自庆幸她倒没想带上我。
    我跟阿不两人吃着果品,窝在暖烘烘的灵妍阁内,倒也是显得自由。外头隐约有悠悠丝竹钟罄之声传来,想必皇帝携众妃和臣子们正在开杯畅饮。
    我跟阿不也喝了些酒,我本来酒量就差,喝完之后爬到床上倒头便睡了。
    次日清晨起来,只觉得脑袋隐约的痛,整个人昏昏沉沉地没有力气。
    早餐喝了点淡粥,正擦着嘴角,听见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还没等明白过来,一个胡子花白的公公带着几个小太监已经走了进来。
    我跟阿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脸茫然地面面相觑。
    “陈静瑶接旨—”年长的公公摊开手中绣龙的黄布,满是褶子的脸上尽是庄严肃穆。见我一副呆呆地样子,不满地皱了皱长眉道:“陈静瑶还不快跪下接旨?!”
    经他一提醒,我才赶紧拉了阿不跪了下来。
    “民女陈静瑶,因才德出众,温良贤淑,故封为锦然公主,钦此—”
    公公例行公事念完圣旨往我手里一递,也懒得理会我一副呆若木鸡的神情,朝身后招了招手,那些小太监们便将手中的锦缎布匹,金银首饰等物放到桌上,堆了有大半个桌面。
    “小姐,该谢恩了。”阿不轻声提醒我。
    等太监们都走了,我一屁股坐在地上。
    “阿不,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问。
    “小姐被封为什么公主了……”阿不高兴起来,“哇,我们家小姐从今天开始就是公主了呢。”她顿了顿,又换了自言自语的语气道:“就是怪了,怎么不是封美人,夫人……怎么会封了个公主?”
    我摇摇头,直觉这道圣旨对我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理了理思绪,携着阿不赶往清萧宫,我相信太后肯定能给我一个完整的答案。进去后,却发现珍慎公主也在太后这里。
    一大清早,若不是急事,珍慎公主断然不会出现在这里,我心里暗暗好奇。
    珍慎的脸色显得很难看,双眼通红,脸颊上还留有依稀的泪痕,一双杏眼中透着怨恨。太后则表情凝重,沉默不语。
    她见了我,揪着太后的袖子哀声道:“母后可要为珍慎做主啊—”
    我顾不得多想,行了跪礼,起身后站到了一边。我偷眼打量着这对母女的举动,心里依稀觉得这一切似乎跟我有关。
    太后长叹了一声气,抚着珍慎的肩膀道:“现在说什么都太迟了,君无戏言,难道你还想让皇上收回成命不成?”
    “可,可是……”
    太后朝我招手,“静瑶,你过来。”
    我应了声,对于她示意我坐到她身边的举动,有些受宠若惊。经过跟太后和珍慎公主交谈才知道,我之所以一大早起来就被封为公主,全是因为皇后的意思……
    时间追溯到昨天的晚宴,皇后起身给太后敬酒时说:“臣妾听闻太后娘娘的清萧宫近来来了一个名叫陈静瑶的可人儿,甚得太后欢心。”
    太后不明白她说这番话的意思,便只笑不语。
    皇后抿嘴一笑,继而转向皇帝道:
    “皇上,臣妾想,太后娘娘既然这么喜欢陈静瑶,不妨封了公主,让太后娘娘认了干女儿可好?”不待刘锦答话,皇后又道:“臣妾听说最近东煞国蠢蠢欲动,屡次进犯我大金边扈,扰我大金子民,皇上已经为这事好一阵子都吃不下睡不着。臣妾认为这个时候皇上应该跟东煞的邻邦巩固关系,以备后用。那陈静瑶容貌清秀,能歌善舞,皇上何不将她以大金公主的身份下嫁到托仑国,这样一来托仑国跟大金的关系更加密切,万一哪天大金跟东煞国交锋,托仑必将助我大金一臂之力。”她话音刚落,便已引来一帮老臣的声援。
    皇后颇有些得意,挑了挑柳眉道:“不过就是要让太后娘娘忍痛割爱了。”
    皇帝沉默了一阵,面无表情地看了看太后,突然点点头道:“皇后所说有理,朕即刻下旨封陈静瑶为公主。”
    我将零碎的片段拼凑起来,终于明白过来我成了二个刘月君。
    托仑国位于大金国的西北边,离东煞国不远。据说那里的人以游牧的方式生活,托仑人个个强壮野蛮,马上的骑射功夫了得,且生性喜欢征战。照珍慎公主的话来讲便是:“托仑乃苟利所在,不知礼仪的野蛮之邦。”
    早些年前他们曾频繁骚扰大金的边扈,令大金列王甚为头疼,后经过多番谈判两国才终于化敌为友,和平相处了有二十年之久……
    我的“大好日子”定在正月十八,也就是上元节过后的三天。这几天我呆在灵妍阁一直都没有出来,我几乎每天都在发呆,我的头脑里曾经冒出过很多计划,但都被我自己逐个地否决了。
    灵妍阁最近多了好几个人,有两个是派来伺候我的宫女,还有四个是宫内的侍卫,两个一组地守在门口。
    也许他们可能觉得我会自杀或者逃走。
    我看着一边忙碌的阿不说道:“阿不,等我走后你就回翼南府吧。”
    阿不停下手中的动作,表情错愕地看了我半晌,嘴巴咧了咧突然哭了,“阿不不走,小姐到哪里阿不就跟到哪里。”我看着她泪眼婆娑的样子,终于忍不住抱住她哭起来。
    这是我听到自己要下嫁去托仑国之后一次掉泪。
    正月十八,长安城还沉浸在新春的洋洋喜气之中。
    刚过卯时,三声炮响之后长安城的城门豁然大开。
    民众们早早聚在官道两边,伸长了脖子看锦然公主下嫁去托仑国的送嫁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出城去。
    看热闹的人们对着车队指指点点,个个笑逐颜开。
    哪里知道此时坐在暖轿里的人心如死灰。"=""=""></:>手机用户看一片伤心画不成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09743.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