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灾厄来途 > 第三十八章 枝强干弱
    进了朱雀门才发现,虽然门口只有一位衙军军官探头,但朱雀门的背后,却有着数万的兵士,这些兵士的身后,排列着十几辆尺寸惊人的大车。
    这些大车就是內侍府设计的搬运大车,与外郡拥堵在城外和坊市内的车不同,这批车辆由內侍府自己召集工匠在朱雀门外打造,因此,才能绕过入城的狭小马路直接来到了大内。
    车板上已经盖上了拱形的竹编席,席子外面还用铁丝夹着皂布做了个扎实的外骨骼,但仍能透过透露的光彩和突出竹席的形状,淡淡的体会到一点帝国至宝的风采。
    衙军掩鼻道:“王大人,请尽快前行!”
    衙军军官催促王栩,让他不要在这个敏感的地方多停留。
    往前经过了数道大门,终于来到了宫殿之内。
    皇帝坐在大堂之上,而下面还有几位官僚在互相争吵。
    “王大人,请稍等,我进去通报一声。”
    说话的人是內侍府的公公,当进入朝堂的一刻,领导王栩前进的,就由军官变成了內侍府掩着鼻子的黄门太监。
    王栩在门外静静等待,透过门帘,能隐约听见大殿的那头,四位官僚争吵的声音。
    这是礼部尚书的声音:“现如今,中都遇险,天下惶惶震动,若是仓促之间就迁移而去,岂不若败军之将,一溃千里,让百姓如何看待皇室。”
    刑部尚书的垂垂老声:“老臣戴罪之身,不多做言语,但按照大人的意思,难道就只顾颜面,不考虑陛下的安危?我不知道大人是否知道孰轻孰重。”
    户部尚书:“臣下认为礼部大人才是有理,陛下的安危确实重要,但三个军司已经召集新兵,也有了退敌之法,数日前的几战,已让中都百姓失心,现如今,朝廷迁移,决不可仓促就行,更何况,连日暴雨,中都城外一片泥泞,怎可沾污圣驾,势必待到道路修缮完毕,载宝挪殿,沿路焚香,威风堂堂,徐徐而出,百姓望之则曰:稳!
    如此,则天下安心。”
    吏部尚书则有不一样的想法:“我与刑部大人力求陛下迅速出宫,万不可听从这些腐儒书生,怪物突然出现,至今无人知其来源,我看就是灾厄仍在,此时中都危险,陛下务必做出舍弃,勿要顾念过多,轻车快马,秉烛夜出,移朝东都,尚是良策,再做拖延,悔之无及,至于什么威风堂堂,徐徐而出,我呸,岂能与生命相较。”
    户部尚书声音变得高亢:“你这老汉,乞敢口出狂言!”
    “狂言如何,之前在朝廷之上,你胆敢乱扔污秽之物,当时幸得陛下不做追究,但今日,我老汉要替天行道。”
    拐杖和拳头的声音爆炸般地传出,皇帝的声音都被盖住了。
    王栩在殿外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公公已经进入了殿内,猫着腰冲到了皇帝的座前耳语。
    皇帝的脸本已经纠结成了一团麻花,听了公公的耳语,顿时一阵轻松:“前去有请。”然后他微微往前一探,对着左右的四位大臣:“诸位别吵了,王栩来了。”
    “王栩?”吏部尚书愣住了,他已经举着拐杖,拉着弓步,后仰着上身准备投掷标枪,却在听到王栩的名字后停住了。
    “王栩???”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也愣住了,他俩已经将刑部尚书架了起来,正准备施以老拳,听到王栩的名字后,也愣住了。
    “对的,诸位爱卿,是预明司的王栩。”
    “陛下,千万不要让王栩进来!”
    来不及了。
    未见其人,已闻其味,王栩已经被公公拉了进来。
    看到王栩进来了,四位大臣立刻休战,一时间全部掩鼻缩到了皇帝的御座周围。
    “王栩,陛下与我等与你无冤无仇,奈何要来突然此臭我们,何不沐浴净衣,喷满香水,待陛下与我等离去后来此。”
    “诸位大人见笑了,下官在一周之前已经沐浴过一次了,正是芬芳之时。”
    朝堂的几人陷入一片寂静。
    众人的表情不可名状起来。
    皇帝知道王栩是有要事来报,首先打破了局面。
    “王爱卿,咳,所来何事?”
    王栩身上散发着让人咳嗽的味道,他待得越久,大殿里这味道越浓。
    “臣下在外,已经听到诸位大人的讨论,此次前来,正是有移驾入东都和迁移阵塔宫殿的要事要汇报”
    王栩真是会说话,说诸位大人讨论,其实根本就是在打架。
    “你说说看,咳咳,你有什么办法?”
    “必是赞同我等轻车夜行,急速出京的提议,咳咳。”
    “混账!”
    “你这家伙,咳咳咳,咳咳。”大人气得咳嗽个不停。
    “禀陛下,在京城出事后,微臣派出使节,传檄四境,希望当地流官和豪杰可以来此救驾,亦是寻求破局之法,但一时仓促,未能有很好的回应,本以为了无效果,谁知今日,却收到了两支勤王之师的来函。”
    皇上掩鼻:“两师之人?咳咳,两师之兵又有几人,与京师军民比孰多?现今灵气已断,京城百万军民,人扛畜拖,尚且难办,而今路修亦不成,运输亦不出,两师几何人?咳咳,难有作为,难有作为,咳咳。”
    “陛下,这二师人数无益于京师,但其带来的宝物确是非凡,其中一师是来自溪郡的边将许山将军,陛下是否记得,边境灵气薄弱,从古至今,未曾发现过一根灵气筋,因此朝廷特批让他们自己研制小型阵塔,看是否可以搜集散逸灵气。
    边军来信,他们数月前已经成功,缘是灵气来往冲击,力量极大,若是碰上两条灵气交错撞击,则可以析出少量散逸灵气,远者可以飘散千里,此阵塔通体由塔轴融化后浇筑制成,外似铁塔,灵敏异常,由马车拉动,正是追击散逸灵气的法器。
    许山已经带小型阵塔赶赴东都附近,等来到京城便可驱动少量灵气,如此,虽是千斤百两,不需修路,移动数米,灵气铺道,不过举手之间。
    明日溪郡兵马到,若是顺利,则能载宝挪殿,威风而出,又可转运如风,速至东都,四位大人都可放心也。”
    听到许山的名字和王栩的解释,四位大臣都不免点了点头。
    “许山,咳咳,许山是位直臣良将啊。”
    “许山捍卫边疆数十年,忠心耿耿,咳,今日又有成果,实在是帝国之庭柱。”
    皇帝甚是高兴,他接着问道:“那另一回信的是为谁人呢?”
    “另外一信从原郡鼎阳城而来。”
    四个尚书本已经是一片和乐,但听到鼎阳城,却全部都大惊失色。
    吏部尚书手中的拐棍“啪塔”一声,掉落在了地上。手机用户看灾厄来途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09682.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