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铁骑之宿命的对决 > 第一0六章 酒场如战场
    大庆过后一般都是大宴,大校阅彰显的是强盛的国力和赫赫军威,而皇宫设宴则是大燕文化和繁荣的另一种体现形式,也是大燕对属国的安抚。
    泰和宫内热闹非凡,歌舞翩跹,丝竹齐鸣,好一派大国风范。靠近隆盛帝的自然都是大燕王族和重臣,各国使节只有和大燕关系最好的才有资格坐在靠近隆盛帝的位置。
    今年在靠近隆盛帝的位置上多了两个人,一个是莽古尔国特使阿拉木坦,另一个就是东戎大可汗呼毕勒。而这两个人的座次还有区别,阿拉木坦的座位紧挨着太子龙兴云,呼毕勒则紧挨着燕翔,不知是谁特意安排的。
    隆盛帝频频举杯邀饮,兴奋与满足溢于言表。这是他人生的最辉煌时期,历经秦燕两朝,曾经是心腹大患的北戎终于被消灭,大燕的国土扩大了一倍多。此战不仅解决了后患,而且也给大燕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与西方大国莽古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商业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曾经一度断绝的西方商道如今畅通无比,海量的财富流进国库,大燕的国力更加强盛。
    东部随着辽东州的日以稳定和发展,繁荣也是指日可待。拥有了东西两条商道的大燕就好像拥有了两条强力的输血管,源源不断地将财富转化为国家实力。如今的大燕就是这片大陆上当之无愧的霸主,这一切都是在隆盛帝当政时期实现的,隆盛帝有此功业绝对可以自豪的面对祖先了。
    阿拉木坦端着酒杯来到隆盛帝面前说:“皇帝陛下,阿拉木坦代表莽古尔女王陛下向你表示祝贺,你的功业将光耀千古,永传后世。在此谨祝大燕富强昌盛,陛下万寿无疆。”
    “哈哈,好,阿拉木坦,也请你代朕向归国女王致以问候,贵我两国将永世修好,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我们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来,我给你介绍一下我大燕的精英。”
    隆盛帝拉着阿拉木坦的手挨个给他介绍大燕的高层,这个待遇是任何一个属国不曾有过的,隆盛帝此举把其他国家的使节羡慕的直流口水,恨不得自己取代阿拉木坦的位置。
    阿拉木坦不愧是个外交奇才,他凭借在燕国学习生活过很长时间的优势,在大燕众臣中左右逢迎,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大燕权臣们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年青人青眼有加,赞叹不已。一时间莽古尔成了大燕人心中真正的兄弟之邦,是可以信赖的朋友。所以说了解的基础在于交流,莽古尔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莽古尔军队的战力虽比不上大燕,但至少在北戎之上,由此可知,只有强国之间才可以成为伙伴,你见过老虎和一群羊成为伙伴的吗?所以,国家的强盛才是赢得伙伴尊重,平等相处得根本。
    对这一点呼毕勒体会很深,因为他不是那种守着家业不图发展的平庸之辈,在他的心中还有这一个宏伟的梦想,那就是建立一个强盛的大东戎,继而收复北戎失地,和大燕平起平坐。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任何代价都可以付出。
    “哈哈,呼毕勒可汗,你能来朕很高兴,大校阅上的不愉快朕已经知道了,朕已经命人处罚了那个不知礼仪的家伙,些许不快不要放在心上,来,与朕共饮一杯。”
    呼毕勒赶紧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谦卑的说道:“皇帝陛下,呼毕勒本是偏远小国的首领,此次能来大燕是我的荣幸。我从小就对大燕文化推崇备至,如今东戎行政也是仿照大燕体制,大燕文化博大精深,呼毕勒只是管中窥豹,学的一些皮毛,还望陛下准许我到国子监学习上国文化和治理民生的方法,如陛下能够准许,呼毕勒感激不尽。”
    “呵呵,这有何妨,你的要求朕准了。对了,你的国师穆伦这次没来吗?那可是个很有趣的老人家啊。”
    “陛下,穆伦国师年纪太大了,本来是要一起来的,只可惜偶感风寒不能成行,穆伦国师为此懊恼不已,直说不能再次一睹大燕盛况和陛下天颜,实属人生一大憾事。”
    “哈哈,这也无妨,等到天气转暖,你再叫他来,真一定好好招待他。呼毕勒,大燕也算是你的母国,这次来,你做的很不错,朕希望你在大燕多住些日子,好好领略大燕的风情,不要着急回去,朕会随时找你的。”
    “多谢陛下隆恩,呼毕勒遵命。”
    话虽说的客气,可是丝毫不出呼毕勒的预料,隆盛帝对自己对东戎还是不放心,当此之际隐忍是上策。呼毕勒表现的很是高兴仿佛原本就想留在大燕一般,这番表现很是赢得了一些大臣们的好感。今天参加宴会呼毕勒虽然是一身东戎装束,可是法式却是大燕的样式,给人的感觉这位东戎大可汗似乎是大燕派过去的。
    呼毕勒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现在的大燕是一只圆睁双目四处寻找猎物的猛虎,所以必须要让他放松警惕,让他安心的趴在那,最好是睡觉,这样才符合呼毕勒心中的计划。
    呼毕勒端起酒杯向太子和众臣敬酒,在众臣当中呼毕勒也是认识几个的,比如温敬酒、乌里阳、高桂献和燕翔。呼毕勒穿梭在众臣中,年纪小嘴也甜,给大家的感觉好像是个邻家的晚辈一样。
    “温大人的才学令晚辈敬仰不已,不知晚辈可否经常聆听大人教诲。”
    “呵呵,呼毕勒大可汗太可气了,我朝圣人有云:有教无类。只要大可汗肯学,老夫没有不教治理。”
    “如此呼毕勒就称呼大人为先生吧,先生,弟子敬先生一杯。”
    温敬酒笑的胡子乱颤,周围的好友们也连连祝贺温敬酒收了个异族王为弟子,话说大家也都希望呼毕勒沉浸于大燕文化当中,去掉他心中的野性,对此,那些整日之乎者也的老学究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龙兴云和燕翔来到墨非白老先生的跟前,恰好隆盛帝也在,俩人正在商量龙兴云和墨霓裳的婚事。
    龙兴云:“先生,您看呼毕勒怎么样?”
    墨非白:“盛世名臣,乱世枭雄也。”
    隆盛帝:“先生看出有何不妥之处?”
    墨非白:“可让鲁国公试试。”
    隆盛帝:“呵呵,朕也有此意。”
    呼毕勒正在和乌里阳交流心得,乌里阳表面上很是喜欢呼毕勒这位师弟,但是他心里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哈哈哈,小呼,来来来,跟老夫喝酒。”
    高桂献端着一大碗酒来到呼毕勒面前,一边叫着小呼,一边拍着呼毕勒的肩膀,俨然一副长辈的摸样。
    “老将军,晚辈失礼了,来,晚辈敬您。”
    呼毕勒也换了一大碗酒,俩人酒碗相撞,一饮而尽。
    高桂献:“哈哈,好,痛快,再来再来。”
    连干三大碗,呼毕勒有些顶不住了。高桂献拍着呼毕勒说:“小呼啊,好样的,你比那些小子强多了,看你这一身衣裳多别扭,那谁,给小呼换身咱们的衣服来。”
    一旁的内侍赶紧找来一身文士青衫,给呼毕勒换上。此时各国使节面面相觑,这种做法似乎很是不妥。呼毕勒也是一方王者,就算是末流小国的国主也不能接受这个待遇。若是给一身官袍还勉强说的过去,可是一身青衫通常是未及第的读书人穿的,在这煌煌大殿之上只能算是草民装束,这简直就是侮辱。
    呼毕勒平静的换上青衫,依照大燕理解对着高桂献深施一礼。
    “呼毕勒多谢长辈赐衣,呼毕勒说过,仰慕大燕文化已久,高国公如今赐我士子青衫,不知可否再赐我大燕文华精粹。呼毕勒不贪,一部隆盛大典足矣。”
    温敬酒:“好,呼毕勒大可汗,果然非同凡响,一语说中我大燕文华之精髓所在,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龙兴云:“大可汗可是要在我大燕参加科考,做我大燕之臣吗?”
    呼毕勒:“我本就是大燕之臣,若能学得大燕文化之真谛,留在京城又何妨?”
    燕翔:“大可汗,不想念草原吗?那里可是你的故乡啊,那里有你的祖先安息之地,大可汗舍得抛弃吗?”
    呼毕勒:“燕候,呼毕勒以为真理和智慧就在大燕,圣人云: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呼毕勒本就不是有野心的开拓之主,只愿追寻世间真理,做个智者。”
    好,各国使节对呼毕勒佩服的是五体投地,他们都看出来了,呼毕勒很好地应对了面前的危机,而且并不一味地示弱,而是在巧妙的反击。
    隆盛大典是大燕的百科全书,汇集文化、思想、教育、农、工、商各方面的精华。各国使节也曾经要求得到这部大百科全书,但是一直未能如愿,呼毕勒在逆境中巧妙的一击,把难题推给了大燕。这就看大燕君臣的反映了。不答应似乎有失大国气度,答应了那些先进的思想理念管理方式和生产技术必将流失他国,这是大燕所不愿意的。
    墨非白:“大可汗求学之心感动天地,这样吧,老夫勉为其难和温敬酒大人一起辅导大可汗学习大燕文化,只是大可汗不能操之过急,须知学海无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循序渐进才是正道,不可急于求成。”
    墨非白作为大燕文宗说出的话等同于圣人之言,把先前的尴尬化于无形,同时有狠狠地摆了呼毕勒一道。那意思想学可以,那就留在大燕吧,问题又被踢了回来。
    呼毕勒跪拜在墨非白面前说:“先生之名就算是呼毕勒偏僻之人都闻名已久,能得先生教诲,呼毕勒此生无憾,愿拜在先生和温敬酒大人门下日日聆听教诲,还望两位先生不弃。”
    没等墨非白回答,呼毕勒又来到隆盛帝面前跪倒在地掏出东戎可汗印举过头顶说:“陛下,呼毕勒愿追随师尊,此生致力于对学问的追求,呼毕勒不能再为陛下镇守边疆了,愿辞去东戎大可汗之位,进太学深造,望陛下恩准。”
    大殿内一片肃静,这是要干嘛,这一招够狠,一下置隆盛帝于两难境地。说实话隆盛帝真的很想接过东戎大可汗印,改派自己的人接替,但是真的不能这么做,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其他属国该怎么看,那影响也是很大的,很有可能引起属国的震动和不满。不接吧,一时间有想不出合适的理由,隆盛帝一时间僵在那里。
    ;手机用户看铁骑之宿命的对决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07751.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