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都市小说 > 内娱传奇:从2000年激变 > 121 章 想想办法,干他一票(二更)
    报纸上,李有信帅气的笑脸清楚地印在中间。
    标题则是华语乐坛领军人的字眼。
    韩三品不时摇头轻笑。
    几个月不见,这家伙都成领军人了。
    “嗯小吴,你去问问,鸿运挂在北影下面的那部电视剧开拍了没?”
    “好的韩总。”
    秘书小吴立刻出门,去问明情况。
    ……
    接到电话,李有信差点以为是骗子。
    后来听到让他去中影集团办公室见韩总,才放心下来。
    他立刻出门,开车前往海d区。
    李有信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韩三品心血来潮要见他。
    没理由啊。
    想来想去,除了李卫当官挂在北影下,以及投了几百万,没有别的牵扯。
    站在办公室门外,他稍微整理了下头发,轻轻敲门三下。
    “请进。”
    “韩总。”李有信推门而入,笑着打招呼。
    “来了,先坐。”
    韩三品抬头朝前面的座位指了指,继续把手上的文件看完。
    大概5分钟,他放下手里的活计。
    “喝水还是喝茶?”
    “不了,刚从家来。”
    摆摆手,李有信表示他不渴。
    不过韩总还是让秘书倒了杯茶。
    “今天来呢,没别的事,主要是见见你这位华语乐坛领军人……”
    噗!
    话没说完,李有信一口老茶喷出。
    咳咳……差点被呛到。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连韩总都知道他领军人的身份了。
    “这都是记者们瞎叫的,你韩总这么说我可受不起。”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谦虚了,不应该啊。”
    韩三品仍然在笑。
    翘着二郎腿,舒服地背靠在椅子上,点燃一根烟。
    尽管接触不多,但他知道眼前的年轻人,可不是什么乖乖仔,活跃的很。
    “这么多人在报纸上看你笑话,你有什么想法吗?”
    香江媒体向来无良,又没人管,用词恶心下流。
    尤其像李有信这种内地人士,更是不招待见。
    “哼,这些香江媒体,优越感太足了,还沉浸在老子天下第一的幻想里,实际上整个世界早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李有信很清楚,在8090香江电影的黄金时代,很多内地演员赴香江打拼。
    经济上的巨大发展,以及政策上的照顾,逐渐给了香江上下种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可惜,时代变了。
    回想当年,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局面,犹在眼前。
    短短不到十年,这里竟至于一变而成香江电影的葬身之地。
    “如果我是女人,估计那边骂的更难听吧,至少一个北姑的骂名是逃不掉。”
    当年香江明星和内地明星是两个泾渭分明的群体,前者被视为时尚、高人气,后者往往被认为是土气、低人气的代名词。
    直到零几年依旧如此。
    而其中,去香江发展的内地女演员,承受了更多的污名与辛酸。
    最典型的,则是当时香江娱乐圈对从内地来到香江发展的女演员有一个统称,叫做“北姑”。
    虽然从字面上来讲,北姑是指北方来的女人。
    但是在香江媒体口中,北姑绝不是一个“干净光荣”的头衔,而是带有羞辱和歧视的意思。
    比如出生在苏州的刘嘉玲,早年一直被香江媒体讽刺是北姑,因为粤语带有口音被香江媒体连番羞辱。
    在圈内也被人瞧不起,导演经常安排一些对白很多的台词,故意让她出丑。
    再比如凭借《卧虎藏龙》在香江崭露头角的章子怡,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就被周润`发当众直接嘲讽了一番。
    那时霸气的国际章在港圈还是任人打量的北姑,不值一提。
    “所以当你说出四大天王过气的观点,直接戳到香江娱乐圈的肺管子里,他们像被踩中了尾巴的猫,不停张牙舞爪。”
    望着年轻人,韩三品的眼中满含欣赏。
    至少在他这个中影副总心里,希望有更多青年能醒悟,敢于打破香江娱乐圈的强势。
    为内地闯出一条路,尤其是电影圈。
    “越是张牙舞爪,越是虚弱,我根本没把那些记者的叫嚣当回事。”
    李有信毕竟经历过网络时代的洗礼,这些报刊记者的战斗力哪有网络喷子强。
    简直就是渣渣。
    “何况我话说的难听,却是实话,至少香江电影已经快过气了,再怎么折腾顶多算回光返照、冢中枯骨,早晚会被内地取而代之。”
    当着韩总的面,他直言香江电影大限将至,只在苟延残喘。
    这样的暴论,让韩三品身体一震。
    赶紧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说清楚点。
    “我查过资料,97年的香江电影票房前十中,好来坞强势占据一半,前三名分别是《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2》。
    泰坦尼克号1.2亿是第4的警察故事4票房的两倍还多……”
    强龙不压地头蛇?
    那是强龙还不强!
    如果是霸王龙,什么蛇都不行!
    李有信凭着记忆的各项数据,不断指出香江电影目前面临的诸多困境,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之后的1998年到现在,差不多3年间再也没有任何港片能闯进票房记录前十。
    这一方面是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香江电影的信心与士气也在低落,去年这个曾经亚洲电影中心地之一,竟然连霓虹电影《午夜凶铃》都打不过了。”
    如此衰败的景象,连李有信都差点不敢相信。
    实际从97年金融危机后,港片便走下神坛。
    到老谋子的《英雄》上映前的2002年9月,港片惨到它娘都认不出来。
    全港票房收入创下10年来新低,140家影院,总收入居然才51.6万香江币,每场电影,平均只有13个观众。
    港片产量从1993年的242部下降到只有几十部,大量从业人员作鸟兽散。
    “唉,现在香江连那些所谓的名导们都快没饭吃了。”
    对比曾经的辉煌,李有信唏嘘不已。
    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几年时间,徐老怪跑去好来坞,拍动作喜剧《双重火力》,不但票房扑街,还收获了三座金酸莓奖。
    陈可辛在米国拍了一部《情书》,水土不服后回到香江,搞了个“泛亚洲电影计划”,只能靠拍小成本惊悚片过活。
    林超贤本来可以把香江动作片推到一个新高度,却因这股寒流,不得不力捧龙太子拍了大烂片《千机变》。
    甚至答应电影总会的邀请,去给从业者上课。
    刘伟强就更别说了,抱着《无间道》剧本四处找投资人,当人家听说他要请4个影帝来演,都觉得他有病。
    没一个敢投资他。
    “与香江电影的衰落比,内地现在开始蒸蒸日上,一点点复苏与发展。”
    李有信知道,与日薄西山的香江电影比,内地电影在煎熬与挣扎中,逐步发展。
    1997年《泰坦尼克号》让国内的电影院天天像过年一样热闹,接着便是韩三品拉着冯小杠,搞出了贺岁档。
    这个概念的出现,拉开内地电影的新发展序幕。
    就在这些香江导演日子最不好过的时候,内地于03年出台了新政策,让他们可以来内地拍片、融资,享受内地导演的同等待遇。
    才让这批导演焕发新生。
    再后来到了10年后,香江电影基本就是“f4组合”,也称为“青天组合”——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和刘德华,外加林家栋、任达华、吴镇宇等。
    题材不是警匪就是d品,电影名字也越来越没有创意不是这个《毒》就是那个《战》,演员基本是几人中排列组合,毫无新意可言。
    “既然你对内地影坛充满信心,说香江电影已经是冢中枯骨,要不亲手把它埋了吧。”
    韩三品已经起身走到了年轻人的面前。
    发出诚挚的邀请。
    啊?
    李有信有点呆住了,他打打嘴炮可以,但要真刀真枪干一场嘛……
    他可没有亲自执导过一部电影。
    最多给姐夫雄达打下手,当了副导演。
    “你不会光说不练假把式吧?”
    “没有,怎么可能,我说过现在的时机不对,又没有好本子。”
    李有信还想拒绝。
    眼下2000年,不是2010年,他总觉得内地没市场。
    “投资我可以投,剧本随你找,想想办法干他一炮?”
    韩三品的话语坚定,暗含有一丝不容置疑的味道。手机用户看内娱传奇:从2000年激变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04623.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2. [穿越小说]大明话事人
  3. [其他小说]电影逍遥行
  4. [穿越小说]满唐华彩
  5. [其他小说]官婿美人图
  6. [其他小说]黄昏分界
  7. [其他小说]青云多娇陈志远徐梦莹
  8. [其他小说]赘婿红颜陈志远徐梦莹
  9. [玄幻小说]吞噬古帝
  10. [都市小说]讨逆
  11. [其他小说]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12.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13.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14. [其他小说]天唐锦绣
  15. [玄幻小说]陆地键仙
  16.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17. [玄幻小说]超品渔夫
  18. [都市小说]超凡医婿
  19. [玄幻小说]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
  20.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21. [玄幻小说]合体双修
  22.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23. [其他小说]苏熙凌久泽
  24. [都市小说]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