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科幻小说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四百五十四章 摒弃前嫌、同心协力?模拟计算问题
    会议室里。
    王浩开始讲解核聚变装置的主框架。
    主框架包含几十页的内容,设计图上主要包含外层螺旋磁场、强湮灭力场、内部的反重力场以及下方的支持设备,周围则有包含冷却系统、能源控制系统、以及连带的输出端口控制系统,等等。
    每一个部分都包含了很多内容。
    他主要讲解的是几个大型的系统,比如磁场控制、底层力场支持构架、电子控制系统,也包括输出端口的设计等。
    所有内容都是主要构架,并没有细节到材料或技术。
    主设计组的工作也是完善构架,细节化的内容有其他组来负责。
    每个人都认真的听着。
    多数人最开始都认为王浩拿出的只是粗略版本,给出一个大体的框架就差不多了,可没想到的是,他讲解的内容非常精细,框架已经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内容,给人的感觉就已经很完善了。
    等大部分讲解完成以后,他们发现主内容都已经有了,心里不由得很是惊讶,“这个设计比理想化的托卡马克装置,实现的可能性高的多。”
    “主框架已经牵扯到了控制核聚变的每一个难点……”
    “好像设计已经完成了?”
    有些人甚至感觉工作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完善细节?分配工作?我感觉这个设计已经不能修改了。”
    实际上,还是有很大完善空间的。
    王浩在不断讲解的过程中,依靠《教学的馈赠》也获得了不少的灵感,他顺带就加了上去,很直白的讲了出来。
    这也让大家对于主框架的认识更加全面。
    他们都感觉设计已经可以了,接下来就是解决各部分材料和技术的问题。
    这种感觉很荒谬。
    因为研究才只是刚刚开始,设计组也还处在筹建过程中,连人员都缺少很多,结果主框架设计似乎完成了。
    这就好像是面临一个解题过程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
    王浩已经把解题步骤都设定好了。
    他们只要按照解题的步骤,一个个去填充细节的内容,题目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当然,结果不一定正确。
    不正确的原因在于,研究会收到材料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有些设计看似是合理的,真正去细节化研究的时候,就会受限于技术水平导致无法实现。
    比如,内层材料计算得出,需要能够承受一万摄氏度的高温。
    显然。
    现在没有任何材料能承受如此高温,相应的问题自然就无法解决,设计也要再进行修改。
    但不管怎么说,王浩给出的主框架已经有了整体的思路。
    “有这个设计做打底,即便是设计最终完成不了,感觉也可以交差了……”有个老院士扯着嘴角说道。
    “现在就能做到这种地步,王浩院士准备的很充分啊。”
    “看来核聚变论证能通过也是很正常的,他们可能很早就开始研究相关内容了。”
    “我发现研究比想象中的容易……”
    “……”
    等会议结束以后,王浩就带着丁志强、罗大勇等人,去了分配给他们的办公室。
    会议厅还要有很多人。
    他们也不由的激烈讨论起来,周东伟院士忽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王浩院士做的主框架设计似乎没有其他的反重力设备?”
    很多人顿时反应过来。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公开过他们的设备照片,所谓的强湮灭力场发生设备,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几台反重力发生设备围成一个圈,设备占据了大量的空间,所制造出强湮灭力场却只有中间一个球。
    所以,很多人想象中的核聚变装置,会有好多反重力设备在周围环绕,就不可能腾出空间,放置其他的大型设备。
    王浩做的主框架设计根本没有这些反重力设备。
    “这是怎么回事?”
    “那些反重力设备在哪里?如果按照这个框架来说,根本没有空间啊。”
    “不太对吧?”
    “还是说王浩院士没有考虑到其他反重力设备?只是搭建了和核聚变装置有关的框架……”
    “……”
    在众人的谈论声中,汤建军自得的一笑,开口说道,“反正你们早晚也要知道,我就在这里说了。”
    “什么?”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汤建军很享受被瞩目的感觉,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才不急不慢的说道,“其实我们早就有了,用一台设备制造反重力场、强湮灭力场的技术。”
    “你们看王浩院士画的主框架,下面方方框框的东西,就是湮灭力场支持设备。”
    所有人顿时惊住了。
    他们努力的消化了这个信息,但好半天还是感觉非常震惊。
    周东伟满心惊讶的说道,“我们的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已经高端到如此地步了?”
    其他人也跟着讨论起来,“这样就能制造强湮灭力场?怪不得能够支持核聚变装置,安全性大大提升。”
    “框架里,冷却系统会支持下方的材料,难道用的是金属超导材料?”
    “肯定是!”
    “如果是高压混合材料,就不太需要冷却系统支持。”
    “金属材料支持?这个技术太高端了吧。”
    “阿迈瑞肯那边的研究,好像说就是依靠一阶材料,来制造强湮灭力场,我特别关注过,好像依旧是以叠加力场技术来制造,所以说,他们是走错了方向?”
    “方向肯定错了。”
    “那岂不是说,格鲁姆湖计划,550亿美元全都打了水漂……”
    汤建军听着大家的讨论,也没有纠正其中的问题。
    他们把设计的内容当做了‘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实际上,只是f射线发生技术,准确的说是‘直流反重力技术’。
    现在直流强湮灭力场技术,使用的依旧是高压混合材料。
    这些都是保密内容,自然不能随便说出去。
    但即便是搞错了内容,也足够所有人震惊了,他们一时间对于研究更有了信心。
    既然已经有了如此高端的基础,完成核聚变装置的设计项目,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
    会议室里,表情澹定的有两个人。
    一个是汤建军。
    另一个就是汪百川。
    汪百川的心里也很惊讶,但他比其他人澹定许多,因为更惊讶的技术他已经见识过了。
    这让汪百川心里产生了优越感,不由美滋滋想着,“真是小题大做!”
    “你们这群人,要是知道那种超级武器似的点火技术……别一口气儿憋不上来……”
    “惊死了!”
    他不知道的是,设计中所谓‘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其实就是‘超级武器技术’。
    ……
    当核聚变设计组惊讶于‘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时,阿迈瑞肯的高层决策权也在为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的研究争论不休。
    格鲁姆湖计划迟迟没有成果,让相关的决策者们感到很被动,媒体舆论上也出现了各种质疑的声音。
    加莫夫-沙普利的离任,也没有能让事情告一段落,因为他们必须继续展开强湮灭力场的研究。
    是继续原来的方向,还是寻找新的方向?
    一号决策人找来了十几个专家问询,得出的答桉可以说南辕北辙,他也不知道该相信谁。
    “我们需要重新进行论证。”
    “沙普利的研究方向不一定正确。实际情况是,早在一阶铁发现前,王浩的团队就已经制造了强度超过7.5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他们先是制造了高强度的场力,然后才发现了一阶铁。”
    “我们想跳过制造场力的阶段,但根本就没有理论支持,那些专家学者们意见也根本不统一……”
    “但是我们现在怎么做?”
    其他人都可以随意进行讨论,但一号决策人必须要做出决策,最好是短时间内就做出决策。
    这就是他的工作。
    如果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就会被认为没有能力。
    现在早已经不是几年前,强湮灭力场不再只是科技探索,而是真正牵扯到了高端技术,而且牵扯到了很多重量级的领域。
    比如,材料。
    材料是最重要的科技领域。
    强湮灭力场能支持升阶材料,让超导技术、锂电池、高端合金等方向有了蓬勃发展。
    现在还牵扯到了能源。
    虽然他们不看好种花家的核聚变项目,但最少种花家可以投入进行论证设计,说明掌握的强湮灭力场技术,已经趋近于稳定和完善。
    而他们……
    连强湮灭力场都没有制造出来!
    在经过一系列讨论以后,一号决策人确定了三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继续支持格鲁姆湖计划,只不过要对于计划进行修正,不能单纯依赖升级材料。
    第二个方向就是重新加入国际湮灭理论组织。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掌握的强湮灭力场技术,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存在很大差距,但他们至少能制造出强湮灭力场,只要重新加入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就能掌握最基础的技术。
    第三个方向就是试着和种花家合作。
    这个方向是最不被看好的,因为种花家没有任何理由和他们合作,也不可能平白的分享技术。
    不过一号决策人认为,还是应该给对方压力,不让对方轻松舒心的发展。
    所以他们马上和种花家的高层联系,并对外宣称希望能够加入种花家的核聚变项目。
    这是真实想法。
    所有的机构、国家的判断都差不多,他们认为种花家的核聚变研究大概率不会成功。
    但是,加入核聚变项目有益无害。
    他们能从中了解一些技术和设计问题,顺便探究一下王浩团队掌握的高端强湮灭力场技术。
    同时,舆论公式也开始了。
    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站出来表示,“可控核聚变研究是全人类的事情,代表着人类能源的未来,必须要进行国际合作,来增加实现的可能。”
    “湮灭科技需要所有国家一起研究……”
    “在清洁能源领域技术上,各个国家应该摒弃前嫌、同心协力,共同构建地球美好的未来……”
    ……
    阿迈瑞肯发起的舆论攻势,看起来是很浩大,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
    摒弃前嫌、同心协力?
    别说是种花家、王浩团队了,阿迈瑞肯想重回国际湮灭理论组织都遇到了阻碍。
    虽然他们没有表示退出国际湮灭理论组织,但却停止了对组织的资金支持,‘第二期’的五十亿美元没有到账不说,还撤走了绝大部分学者,转而专攻格鲁姆湖计划。
    现在阿迈瑞肯再想重新加入,自然就会有一系列反对的声音。
    核聚变装置设计组。
    第一次会议结束以后,各个小组快速进入到工作中,因为设计组才刚刚成立,后续又有不少新人到来,他们来了以后就惊讶的发现,工作似乎已经开始了。
    各个小组都忙碌个不停。
    新人们甚至没有时间适应环境,到来的第一天就给安排了工作。
    王浩则相对清闲一些。
    他已经完成了主框架的设计,后续就是和其他人一起完善细节,但研究上来说,总是会有事情找上来。
    这天,汪百川和邓林山一起找过来。
    邓林山是计算机组的负责人,计算机组的先期工作是制造一个模拟系统。
    核聚变装置的模拟系统,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对内部等离子体的模拟,等离子体的问题和常规运动不同,有着各种各样‘难以琢磨的行为’。
    其计算会牵扯到不稳定性、湍流等方程。
    这一类型的方程,都是高难度的偏微分方程,绝大部分只能做近似计算,模拟就会牵扯到准确度的问题。
    邓林山的能力很强。
    他参与过‘人造太阳’项目的模拟程序设计工作,而且是负责人之一。
    现在制造计算机模拟系统,也直接拿来‘人造太阳’项目的模拟程序做参照。
    邓林山是这么想的,可真正投入工作并和汪百川讨论一下氘氘反应的能量问题后,他就发现连开头都做不了,因为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氘氚反应变成了氘氘反应。
    其次,反应环境是高强度的反重力环境。
    最后,点火方式大大改变。他根本就无法理解,反重力环境下如何实现点火,反应又是如何展开的。
    这还怎么模拟?手机用户看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03536.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其他小说]林羞寒蔺君
  2. [玄幻小说]武神主宰
  3. [修真小说]最强末世进化
  4. [玄幻小说]混沌剑帝
  5. [穿越小说]大唐腾飞之路
  6. [其他小说]修仙琐录
  7. [其他小说]陆少的暖婚新妻
  8. [其他小说]全职剑修
  9.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10. [都市小说]师娘,请自重
  11. [修真小说]仙魔同修
  12. [玄幻小说]龙渊剑神
  13.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14. [玄幻小说]九天斩神诀
  15. [玄幻小说]不朽世家:从打造家族天骄开始
  16. [都市小说]讨逆
  17. [玄幻小说]因为怕痛所以全点防御力了
  18. [玄幻小说]太古龙神
  19.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20. [科幻小说]绝色毒医王妃
  21.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22. [科幻小说]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
  23.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24. [都市小说]重生之奶爸的悠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