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修真小说 > 我在大明当皇帝 > 第417章 三等功
    李漆的记忆不错,干脆点说太监的记忆都不差,没有好的记忆,宫中的贵人说一句话,总不能要求贵人再给你重复一遍,这怕不是嫌资格命长。
    朱允熥没怎么要求过李漆,可李漆炊ブ弥卸岽止πすΦ亍生活在宫中,这是基础技能。
    李漆想了想快速说道,“吴俊,当下为海口府户房房长,三转督办级,另有一三等功在身!”
    “这还不晋升吗?”
    吴俊,是跟着黄子澄,解沦,解缙一切入琼海的。
    当时年纪虽小,却被解开认为是最有希望继承其衣钵的。
    要是没记错的话,吴俊也就比自己大一点。
    早年体系没建立,为了抓住第一批人,朱允熥开课不少,吴俊因年龄优势接受的最快,也学的最快。
    琼海配给六等十八级,达成一转而晋升是理论晋升的最快速度,也是在特殊情况下才有的可能。
    随着琼海人力的不断补充,未来的官员在某一位置上,卡上两到三转的岁月将会越发常见。
    可现在吴俊卡着督办级不去晋升,这就有不正常了。
    “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吴俊自己要求。
    具体如何,需查一下!”
    李漆不是不记得,而是记忆有断档。
    谁让他跟着朱允熥去了中原十个月,这里面发生了很多事情李漆还没来得及去补。
    “下午让吴俊来见我,卡着督办级获得更多经验是有利发展,但现在情况不行,怎么也该动一下!”
    郭清太累了,就算是他老婆不怀孕,朱允熥也要给郭清配副手。
    吴俊在海口府负责户籍工作,正好提升来配合郭清,将整个琼海的户籍都做了。
    “是!”
    户籍工作很麻烦,从地上一口气升教育部看似跳跃很多,但别忘了如今海口是琼海人口最多府,同时需直接面对南下移民,一府的户籍管理少说顶了整个琼海六成的工作,如今加了担子实际上也就多做四成。
    吴俊的磨练足够,完全撑得起来。
    “还有什么,一并说完,你就去做事吧!”
    翻了七八页规划,新版的计划格局起来了,可魄力上还是小了。
    他要求的是参与者都有小奖品,到了郭清手里就变成了出线的才有。
    出线全家来海口的费用是内库出,结果又变成了出线者本身有,家属没有。
    方方面面再给朱允熥省钱,可问题是有些事真的不是省钱能省出来的。
    他的方案看似花费是郭清方案数倍,十数倍,但在对民间积极性的调动上,后者的效果就弱了。
    说到底是没踩准他的想法。
    “还有就是……”李漆抽出一份信息,“从山西传来的消息,平安欲假死,以其之死来引爆雨夜追杀!”
    “等等,平安找到了?”
    朱允熥猛地反应过来,当即将公文夹拿了过来,快速扫阅一圈,在经短暂的思考后,朱允熥摇了苦笑,“此事未必会如平安想的那样!”
    “三爷,这是什么意思?”
    闻言,李漆有些不理解。
    他没批注的权利,可公文要进这办公室,都必须先经李漆的手。
    他看过内容以及蓝开的分析,认为平安被追杀之事,是可以拿来做文章的,不说打击多深吧,刮掉一层皮当没什么问题。
    “格局小了!”
    合上公文夹,朱允熥看向李漆,“今个爷给你讲一次,对错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符合利益才是真,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依法治理的根本,我是怕,有朝一日我会变成不想成为的人。
    目前中原最大的诉求,就是皇位传承平稳有序,不出半点乱子。
    喊得是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自古有谁得了长生?
    皇爷已老,为了大明计,为了朱家算,我就藩琼海,以保朱允炆上位。
    如今北伐朱允炆混功也是为了这一诉求。
    嫡孙尚且要绕路,更别说一养孙。
    此事看上去很大,实则很小。
    吕氏未死,敲打一番没什么问题,可若是再动支持朱允炆的士族,传递出的信息就不对了!
    有些事上是不允许有杂念的!
    因而此事,平安活而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平安死则彻底无声!”
    “……”
    李漆的嘴一点点张开,半响后,“那么岂不是……”
    “如实将我的话传递给平安,他会理解的,如不理解就让他去南昌,由他自己操作好了,怎么说也是一念想!”朱允熥沉声说道。
    头大!
    朱允熥完全不曾想过,现在的某些士族会如此疯狂。
    下手就不说了,还引泰宁卫做打手……
    这背后到底是谁在出手,这是看清了当前的格局下,知就此事朱元璋不会大动干戈,从而动摇朱允炆的位置。
    捏了捏眉心,朱允熥长吸一口气,“算了,好在前面还有一个坑等着士族!”
    “这样,同时传令张载行,将联合钱庄的布局告诉平安!”
    宝钞改制上布的坑,随着士族提出联合“灭佛”的提议,对方就已经跑不脱了,接下来就是等,用时间将这个坑变大,最后埋掉一批贪婪的人。
    表面上平安想做的,与朱允熥已经做的,都是在针对士族,想将士族坑出一脸血。
    可层次完全不同!
    士族伏杀平安,破的只是文武之间的规矩,对朝局影响并不大,事情压下去再给个武勋一交代,脸面缓和了也就过去了。
    而宝钞之事,动摇的是国本,影响的范围是整个大明,是天下老百姓,至少在朱允熥为朱元璋讲解的时候是这样的。
    对于未知人是的惶恐。
    老朱的参照本不多,就一元朝!
    元朝怎么没得?
    老朱太清楚了,不把汉人当人是一回事,经济上崩溃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一点之前被朱元璋忽略,可现在已经被朱允熥无限放大!
    如今朱元璋力保朱允炆,是为了传承有序,皇族成员不起其他心思。
    老朱改革宝钞,则是在保朱家江山,为朱家谋千秋。
    后者成功受益人可以是朱允炆,也可以是朱家其他的人,只要老朱家的江山在还在,谁当皇帝都可以,但砸了锅老朱家可能就要没了。
    此中的利害关系,朱元璋又怎么可能分不清楚?手机用户看我在大明当皇帝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01629.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