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岁首正月十五,本是汉孝武皇帝祭祀天神太一之日,属于皇家专用祭祀,但是时至今日,元宵节已经变成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遵循汉室风俗,庐江也早早宣布官民同休。
庐江太守府后宅,今日庐江的主要官员老长史公仇称,主簿袁胤,奋武中郎将陈宝,横野中郎将吕蒙,先登校尉丁奉,松滋县令刘基,以及如今暂居参军之职的诸葛瑾,悉数到齐。
吕蒙正拉着丁奉诉苦道:“承渊,你如今是舒坦,远在舒县,无人能管,而我可就惨了,天天跟着扬州刺史刘大人,点头哈腰的,唉!”
丁奉今日刚到,他独当一面小半年,成熟老道了许多,道:“三将军,你这皖县可是治理有方,井井有条,属下今日还以为走错城池了。”
丁奉显然知道诸葛瑾是高诩身边的红人,又偏头冲身边的诸葛瑾套着近乎,道:“参军,你是不知道,半年前皖城就是一座军镇,如今又有民众三万,市场繁华如初,打死我也不相信啊!”
诸葛瑾笑着点头,吕蒙趾高气昂,刘基端杯独饮笑而不语,只有公仇称笑道:“子明,谁不知皖城繁华如初是扬州刺史刘大人的功劳,还敢在那儿卖弄?”公仇称话音一落,本想拍吕蒙马屁的袁胤立马缩了回去。
一直没有吱声的陈宝,道:“刘刺史确实是个好官,将民屯安排的妥妥帖帖不说,而且新近发明了鱼膏,便于长期储存,以后长途行军,也极易携带。”
外间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刘馥,里面高诩正和刘馥说着话,“大人,朝廷要召你回去,你意下如何?”高诩心里那叫一个悔,去年自己就不应该和刘馥联名上奏,曹营之中能人智士太多,立马瞧出端倪,马上就要将刘馥调走,亦如华歆之于孙权一般。
“馥能不能走,全在公路你!”刘馥话说的直白,高诩脸色阵红阵白,道:“大人说的哪里话,我和大人都是为民,为了让他们好好活着,志趣相投,同在皖城招募流民!大人若是要走,高诩定然使人一路护送!”
刘馥看看高诩,道:“此话当真?”
“绝不虚言!我若是强留大人在此,大人无心理民,又有何用?”高诩信誓旦旦。
这半年来刘馥也看明白了,高诩志向不小,问道:“将军,志止在复仇乎?”
高诩沉默,刘馥叹口气,拿出一个条陈,道:“将军,这是我理民,料民的一些心得,其实子明聪明,都已经学了个七七八八。”高诩接过手中,刘馥又殷殷叮嘱道:“庐江三县之地,多山地湖泊,如今渐渐民多地少,将军可大力发展养殖业,兴修水利,两三年后也可养两万兵。”
高诩也叹口气,道:“大人,高诩他日若有所成……”
“公路,保重!”刘馥打断高诩的话,他心中矛盾,若是高诩有所成则意味着大汉不再。
高诩跟着刘馥,一前一后出来,没有说话,径直往大门走去,诸葛瑾知道朝廷征召刘馥回朝,首先反应过来,躬身淡淡问道:“刺史大人要走么?”
刘馥没有答话,然而公仇称却是会过意来,他跟在高诩身后,将诸葛瑾送上马车,他唤来高诩亲兵,道:“将刘馥北上的消息传给陈兰,雷绪知晓!”
然而那亲兵却被高诩一把抓住,高诩看看公仇称,道:“老长史,非要如此么?”
“刘馥知道庐江太多内情,不能留他,公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公仇称劝谏道:“子瑜方才也是这个意思,只是他跟随你时日尚短,不好明说!”
高诩愕然松手,那亲兵快步离去。
高诩整理心绪,返身回到内宅,满脸苦笑的心中念叨几遍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方打起精神,端起酒杯,举杯道:“自去年夏破孙权以来,庐江蒸蒸日上,全赖诸位之力,我敬大家!”
众人陪着高诩饮罢,纷纷就坐,高诩接着道:“今日召集大家来,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那便是我要以明汉将军名义开府。”除了公仇称和诸葛瑾两人,其余人都愕然一愣,毕竟汉朝制度,能开府的唯有司徒,司空,太尉等三公与大将军才有资格,当然后来董卓入京,汉家礼制败坏,李傕便曾经以车骑将军名义,高调开府,不过那好歹也是车骑将军,高诩的这个明汉将军说是一个杂号将军也不为过。
“之所以开府,只是为了号令统一,庐江本就四县之地,庐江只有民众七万余,军八千人,以后只认我明汉将军之印!”高诩大概解释了一下,然后接着道:“松滋县令刘基,自到任以来尽职尽责,民生安定,颇有贡献,擢升为辅义校尉兼松滋县令,可于松滋县中挑选青壮千人,以为部曲,镇守地方。”
刘基没想到高诩第一个说的是他,不由激动不已,这半年兢兢业业,没有白费,躬身拜倒:“谢主公!”
“擢升老长史公仇称为司直,辅佐明汉将军,总督诸将,检举不法!”老长史刚正不阿,地位特殊,如今人多事多,必须得有人监管,不然像袁胤那样私自建豪宅的不法之事,恐怕会越来越多。
“参军诸葛瑾,自入皖城以来,拾遗规谏,受益良多,擢升为长史,处理政务。”毕竟诸葛瑾年富力强,除了军中后勤保障依然归公仇称管以外,其余政事,民事,法事,财事,交通,教育,水利等都让他一肩挑了。
至于陈宝,吕蒙,丁奉的职事依然没有变化,将军权牢牢抓在手中,而袁胤依然为主簿,高诩身边的诸如文案,通报等等杂事都交给他。除此之外,鉴于上次征讨梅乾祖郎的突出表现,高诩意思到亲兵的力量,遂以祖郎为亲兵校尉于各营中精挑细选百人,便以祖郎为名,呼之为狼卫,即可护卫,又可在关键时刻攻坚。
当日诸葛瑾便建议于皖城东门外设求贤馆,广求天下贤才,另外从皖县和临湖县中择青壮三千人,悉数编入亲兵营,如此亲兵营达到五千之数,一是扩军,二是增高诩之权。
待得诸般公事毕,袁茉儿领着下人抱了两坛好酒,道:“今日乃是高府家宴,诸位勿要拘礼,妾身备了两坛好酒,今日痛饮一番!”
高诩心知袁茉儿必然是回娘家要来的,感叹她用心良苦,起身当众宣布,道:“对了,还有一件喜事,我一直瞒着大伙儿,今日告诉诸位,茉儿已有两月身孕!”手机用户看吴霸三国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39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